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4篇
  免费   220篇
  国内免费   52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72篇
口腔科学   26篇
临床医学   60篇
内科学   904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科学   57篇
综合类   282篇
预防医学   273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55篇
中国医学   99篇
肿瘤学   3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140篇
  2020年   127篇
  2019年   175篇
  2018年   105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四川省居民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水平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四川省癌症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招募20101名四川省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特征研究对象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情况的差异,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居民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情况的相关因素。结果 20101名研究对象中,应答条目数共计442222条,其中知晓的条目数305934条,总体知晓率为69.18%。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β=1.097,t=12.774,P<0.001)、肿瘤筛查或防癌体检(β=0.663,t=12.530,P<0.001)、文化程度(β=2.117,t=22.604,P<0.001)、家庭人均月收入(β=0.525,t=8.879,P<0.001)、肿瘤家族史(β=-0.591,t=-9.832,P<0.001)、职业(β=-1.301,t=-12.538,P<0.001)是影响居民知晓率的因素。结论 四川省居民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全国处于中等水平,居民对于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情况存在“重医轻防”现象。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贫血对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主要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和半乳糖凝集素-3(Gal-3)水平与贫血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3月陕西省汉中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因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住院的患者临床资料,共95例。依据是否贫血分为2组:贫血组(n=47)和非贫血组(n=48)。对比2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各相关因素对贫血的影响。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预测心力衰竭患者贫血的价值。结果 2组患者的血红蛋白(Hb)、FGF-23、Gal-3、尿素氮、胱抑素C、肌酐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Hb与FGF-23(r=-0.470)、Gal-3(r=-0.379)、尿素氮(r=-0.330)、胱抑素C(r=-0.319)、肌酐(r=-0.282)呈显著负相关(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GF-23(OR=1.02,95%CI 1.011~1.030)、Gal-3(OR=1.05,95%CI 1.004~1.102)和尿素氮(OR=1.23,95%CI 1.030~1.481)是心力衰竭患者贫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FGF-23对贫血具有良好的预期价值,曲线下面积为0.826(95%CI 0.742~0.909)。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中FGF-23和Gal-3水平与Hb呈显著负相关,血浆中FGF-23、Gal-3及尿素氮水平的增高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贫血加重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ObjectiveTo compare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different hormonal biomarkers and to find the most effective hormonal biomarker for the diagnosis of endometriosis.Data SourcesWe conducted a systematic search using PubMed, EMBASE, Cochrane Library, and China Biomedical Literature to identify relevant studies from the first day of databases to August 2018.Methods of Study SelectionTwo independent reviewers screened for study eligibility and extracted data. Random controlled trials, cross-sectional studies, case-control studies, and cohort studies evaluating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hormonal markers for endometriosis were included.Tabulation, Integration, and ResultsWe included 17 studies that involved 1279 participants and evaluated 7 hormonal biomarkers. The pooled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in endometriosis were .79 (.71, .86) and .89 (.82, .94) for aromatase, .30 (.18, .46) and .80 (.65, .90) for 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luteinizing hormone receptor, .75 (.66, .83) and .47 (.34, .60) for estrogen receptor (ER)-α, .65 (.56, .74) and .68 (.55, .80) for ER-β, .45 (.38–.52) and .92 (.85–.97) for serum prolactin, .69 (.51, .83) and .30 (.16, .49) for estrogen sulfotransferase, and .73 (.60–.84) and .48 (.33–.63) for 17β-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 type 2 (17βHSD2). Compared with 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luteinizing hormone receptor, ER-α, ER-β, estrogen sulfotransferase, and 17βHSD2, aromatase had a higher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positive likelihood ratio, and diagnostic odds ratio. The specificities of aromatase and serum prolactin were comparable, but the sensitivity, positive likelihood ratio, and positive likelihood ratio of serum prolactin were much lower than that of aromatase.ConclusionAromatase may be an excellent diagnostic test for endometriosis. However, because of the moderate quality of the included studies and the limited sample size, this result requires more research to validate. (PROSPERO registration number: PROSPERO 2018 CRD42018105126.)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2011—2020年安徽省钉螺分布时空特征,为全省钉螺精准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1—2020年安徽省实有钉螺面积、新发钉螺面积和感染性钉螺面积等钉螺分布指标并进行描述性分析,对实有和新发钉螺面积进行空间自相关、热点分析、标准差椭圆分析及时空扫描等分析,探索安徽省钉螺聚集与扩散高风险区。结果 2011—2020年,安徽省实有钉螺面积逐渐降低。2020年全省实有钉螺面积26 238.85 hm2,主要分布在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各年份间新发钉螺面积波动较大,2016年最高(1 287.65 hm2);2020年在池州市贵池区新发现1.96 hm2感染性钉螺面积。空间自相关和热点分析显示,2011—2020年安徽省实有钉螺面积分布具有空间聚集性(Z = 3.00 ~ 3.43,P均 < 0.01),热点主要集中在湖沼型流行区并沿长江南岸分布;冷点主要集中在皖南山区。2011—2020年安徽省新发钉螺面积分布在整体上不存在空间聚集性(Z = -2.20 ~ 1.71,P均> 0.05),局部呈散点分布。标准差椭圆分析显示,2011—2020年安徽省实有钉螺面积分布相对稳定,与长江流向一致;新发钉螺面积分布重心逐渐从长江安徽段下游向上游移动。时空扫描分析显示,2011—2020年安徽省实有钉螺面积两个高值聚集区以从长江安徽段下游到中游的顺序出现;新发钉螺面积两个高值聚集区聚集时间和范围类似,均分布在山区。结论 2011—2020年安徽省钉螺分布呈空间聚集性,存在向长江南岸、上游聚集的趋势,但山区钉螺扩散问题亦不容忽视,需加强对山区和长江沿岸新发钉螺孳生地的监测力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山东省卫生资源配置地区差异性,为优化区域卫生资源配置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熵权-TOPSIS(Entropy weight TOPSIS)法与秩和比(RSR)法综合评价2015—2019年山东省卫生资源配置情况。结果 根据熵权-TOPSIS法可得2015—2019年鲁东、鲁中、鲁西南地区卫生资源配置综合评价平均水平分别为0.403、0.520、0.264;RSR法分档结果为好( Ci >0.542)、中(0.092< Ci <0.542)、差( Ci <0.092)三类,其中鲁东地区在三档中占比为2/3、4/12、0;鲁中地区占比为1/3、3/12、1/2;鲁西南地区占比为0、5/12、1/2。方差分析结果显示 F =18.755, P <0.001,说明分档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山东省卫生资源配置存在明显地区差异,鲁东、鲁中地区卫生资源配置情况较好,鲁西南地区较差。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完善人才激励机制,缩小卫生资源区域配置差异,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019年河南省疟疾流行特征,为制定全省消除疟疾后监测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河南省疟疾疫情资料及疟疾病例个案调查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疟疾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19年河南省共报告疟疾病例228例,其中恶性疟176例(占77.2%)、间日疟12例、三日疟7例、卵形疟33例;男性222例(占97.4%),女性6例;以30~59岁为主(82.9%, 189/228);报告疟疾病例以境外务工人员为主(78.9%, 180/228)。所有病例均为境外输入性病例,其中96.1%(219/228)的病例感染来源地为非洲。报告病例数居前5位的市依次为郑州市(77例)、洛阳市(22例)、濮阳市(20例)、安阳市(19例)和许昌市(15例),合计报告的病例占全省总病例数的67.1%(153/228)。每月均有病例报告,其中1月和12月报告病例数相对较多。发病至就诊平均间隔时间为1.6 d,其中发病后3 d内就诊202例(占88.6%);平均确诊时间为1.7 d,其中3 d内确诊为疟疾188例(占82.5%)。24 h内报告率为100%, 3 d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完成率为98.7%(225/228),7 d内疫点调查处置率为93.4%(213/228)。结论2019年河南省报告的疟疾均为境外输入病例,建议当地卫生部门加强境外输入性病例监测,谨防输入继发病例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2019 年安徽省血吸虫病疫情状况及变化趋势,为制定下一阶段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2019 年全省血吸虫病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截至2019 年底,安徽省50 个流行县(市、区)中9 个达到传播控制标准,23 个达到传播阻断标准,18 个达到消除标准。全省询检190. 52 万人,阳性381 878 人;血清学检查86. 20 万人,阳性8 864 人;粪检6. 16 万人,未发现阳性患者;全省现有晚期血吸虫病患者5 329 人,无急性血吸虫病病例;全省流行村牛存栏24 824 头,共血清学检查365 头,粪检13 554 头,未发现病牛。全省共调查钉螺87 437. 50 hm2,查出有螺面积20 059. 25 hm2,其中新发现钉螺面积38. 90 hm2,复现钉螺面积39. 55 h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全年累计药物灭螺面积9 768. 77 hm2,消灭钉螺面积235. 53 hm2。2019 年,全省50 个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病情监测未发现病人、病畜,钉螺监测发现有螺框出现率8. 80%,活螺平均密度0. 31只/0. 11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2004—2019 年,全省人群和牛的平均感染率均呈现下降的趋势,分别下降了91. 57%和100%。2006—2019 年,有螺面积在26 300~31 000 hm2 间徘徊波动并有小幅下降的态势,已连续7 年未发现急性血吸虫病病例和感染性钉螺。结论 全省血吸虫病疫情整体进一步下降,局部地区依然存在血吸虫病传播风险。为推进血吸虫病消除目标进程,应继续加强传染源防控,控制重点有螺环境,完善监测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江苏省曼氏迭宫绦虫宿主感染情况,为曼氏裂头蚴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8—2019年在江苏省随机抽取9个县(市、区)作为调查点。各调查点随机抽取100名常规健康体检者作为调查对象,进行曼氏迭宫绦虫血清学及病原学检查;在野外环境中调查猫、犬等终宿主及剑水蚤等中间宿主曼氏迭宫绦虫感染情况。结果 江苏省9个调查点人群曼氏迭宫绦虫感染率均为0(0/900),血清抗曼氏裂头蚴IgG抗体阳性率为1.22%(11/900);中间宿主剑水蚤原尾蚴阳性率为0.33%(3/900),猫、犬等终宿主粪检曼氏迭宫绦虫虫卵阳性率为1.48%(2/135)。结论 江苏省自然环境中存在曼氏迭宫绦虫感染,应加强曼氏裂头蚴病危害和感染途径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北湖两区孕妇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携带率、基因突变频率及构成比。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11212例样本进行地贫基因分析。结果:检出地贫患者938例,其中α-地贫618例,β-地贫268例,异常血红蛋白29例,αβ-复合地贫23例,检出率分别为5.51%2.39%、0.26%、0.21%。α-地贫基因突变以--^SEA/αα(40.29%)及-α^3.7/αα(37.7%)为主,β-地贫以β^41-42M/β^N(24.26%)及β^654M/β^N(23.88%)为主。罕见型α、β地贫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0.19%(21/11212)、0.53%(59/11212)。结论:郴州市苏仙、北湖两区孕妇地贫基因携带率为8.37%,基因型复杂。高通量测序技术能有效地检出罕见地贫基因及新的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