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15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6篇
预防医学   85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人工饲养条件下的东方田鼠自发性腹水细胞进行体外分离、培养及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观察,为研究东方田鼠腹腔微环境的抗虫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野外捕捉并人工饲养90 d后自发腹水的东方田鼠,分离培养腹水细胞,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特征,并将其与正常及感染日本血吸虫的东方田鼠腹腔细胞进行对比;同时对组织病变进行观察。结果与正常及感染日本血吸虫后的东方田鼠腹腔细胞相比,自发性腹水东方田鼠无明显脏器组织病变,腹腔液中细胞数量和种类较多,细胞形态不规则,黏性大,贴壁后有大量空泡样细胞集落出现。随培养时间的延长,空泡样细胞集落依次呈现增殖、变形、崩解、塌陷及纤维样变化,纤维样腹水细胞传代3~4 d后死亡。结论东方田鼠自发性腹水细胞与其感染日本血吸虫后的腹腔细胞生物特性相似。  相似文献   
2.
室内繁殖第2,3代东方田鼠及疫区湖洲野生东方田鼠对日本血吸虫感染无明显差异。日本血吸虫可感染东方田鼠,但在其体内不能发育成熟,故不使其致病。幼虫最早于感染后第2天到达肺脏,第4天转移到达肝脏,而且还可在门-肠系膜静脉系统中发现少数虫体。虫体在鼠体内生存时间一般3周左右,虫体大小和结构均停留在第11天以前水平,仅见口、腹吸盘形成,肠管会合出现。日本血吸虫在东方田鼠体内的主要消亡部位是肝脏,异物性炎症反应结节是机体消除虫体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胸部软组织肉瘤在全身各类型肿瘤中较为少见,组织来源于皮肤肌肉等软组织。胸部软组织肉瘤局部复发率高,是外科手术的难点之一。手术治疗的关键在于对肿瘤的根治性切除。经典手术方式是由Mohs提出的莫氏手术,旨在减少皮肤和皮下组织的损伤,直至Moehrle提出治疗肉瘤的三维手术概念[1],强调手术切缘的无瘤化。我院在2010年后逐步对胸部肉瘤采用三维手术切除方式。我们回顾性分析了从2009年6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39例胸部软组织肉瘤患者,现结合文献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液氮保种对田鼠巴贝虫标准株存活力的影响。方法液氮保种1、3、6、9个月的田鼠巴贝虫标准株小鼠血室温复苏后感染正常BALB/c小鼠各3只(复苏1代,实验组),100μL/只;同时取3只新感染田鼠巴贝虫活体保藏小鼠为对照组。实验组染虫率达高峰时再接种正常BALB/c小鼠(复苏2代),观察田鼠巴贝虫的形态变化及增殖情况,并观察不同保存时间复苏1代及复苏2代的染虫率情况。结果液氮保种田鼠巴贝虫与活体保种的田鼠巴贝虫相比,形态变化不大,都会出现小滋养体、环状滋养体、裂殖体及未成熟和成熟裂殖子等多种形态。液氮复苏1代首次查见虫体及达到染虫率高峰的时间比动物保种延迟1~2d,但复苏2代即恢复一致。田鼠巴贝虫染虫全血经液氮保存1、3、6、9个月,仅达到高峰期时间延迟,其存活力未见明显下降。结论液氮保种对田鼠巴贝虫形态及存活力影响小,可成为一种较好的保存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被动转移东方田鼠血清抗日本血吸虫感染力及其作用机理。 方法 将东方田鼠血清通过尾静脉注射途径被动转移至小鼠 ,观察攻击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后的减虫率、减卵率 ,并采用ELISA分别检测抗日本血吸虫童虫、成虫和虫卵的 8种抗体。 结果 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 ,东方田鼠血清受体小鼠获得的减虫率为 3 6.2 % ,减卵率为 5 4.0 % ;血清IgE、IgM、IgG及其亚类抗体均有升高 ,其中抗童虫抗原的IgG1抗体水平增幅最大。各试验组小鼠血清抗体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 结论 东方田鼠抗日本血吸虫感染的天然抵抗力可通过血清被动转移至小鼠 ,使之获得部分抗血吸虫感染的保护力 ,该保护力可能是通过同时诱导受体小鼠Th1和Th2型免疫应答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不同地区田鼠型鼠疫耶尔森氏菌 (以下简称鼠疫菌 )之间的亲缘关系和基因类型。方法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结果 扩增的 13株田鼠型鼠疫耶尔森氏菌在凝胶电泳所显示的条带 ,除 3株菌缺少部分条带外 ,其余菌株基本相同。结论 青海田鼠型鼠疫耶尔森氏菌和布氏田鼠型鼠疫耶尔森氏菌具有相似性 ,在遗传学上属于同源。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广西南宁某警犬养殖训练基地蜱虫及病原体携带情况。方法 2013年7月在广西南宁某警犬养殖训练基地,采用逆毛式检蜱法采集犬体表以及犬舍墙壁的蜱虫,用巴贝虫属18S rRNA通用引物的巢式PCR、原核生物16S rRNA及真核生物线粒体16S rRNA通用引物的PCR和序列测定方法,鉴定蜱虫体内的病原体感染情况和蜱虫种类。结果从警犬体表及犬舍墙壁共计采集5只饱血蜱和13只饥饿蜱;经PCR鉴定均为血红扇头蜱(Rhipicephalus sanguineus)。蜱虫体内扩增到田鼠巴贝虫(Babesia microti)、伯纳特氏立克次氏体(Coxiella burnetii)、假单胞球菌(Pseudomonas sp.)、甲基杆菌(Methylobacterium sp.)DNA序列,阳性率分别为27.8%(5/18)、22.2%(4/18)、11.1%(2/18)、11.1%(2/18)。结论南宁某警犬养殖训练基地蜱虫存在一定比例的田鼠巴贝虫、伯纳特氏立克次氏体、假单胞球菌、甲基杆菌感染阳性率,对接触人员、及其他牲畜有潜在感染的风险,应加强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8.
临床资料及心电图分析:女,80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图1A、B2条为CM5、CM1、同步描记的DCG。窦性P-P间期0.63~0.74s,频率81~95次/min。A条P1~4,P7~10呈2:1传导,B条P1~4呈2;1传导,自P5起呈3:2传导,所有窦性下传心搏的P—R间期固定为0.16s,颇似莫氏Ⅱ型房室传导阻滞(AVB)。但A条R前有稍提前的倒置P6^-,P6^--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野生和繁殖东方田鼠血清和/或脾细胞在体外对日本血吸虫童虫的杀伤作用.方法东方田鼠血清和/或脾细胞与童虫在体外共培养,16~18h后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计算童虫死亡率.结果东方田鼠血清或脾细胞对童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7.36%土4.00%(野生鼠)和64.39%±5.86%(繁殖鼠)、66.02%±1.40%(野生鼠)和66.38%±2.18%(繁殖鼠);东方田鼠血清加脾细胞的童虫校正死亡率为76.68%±6.27%(野生鼠)和79.03%±8.00%(繁殖鼠),均显著高于单纯血清或脾细胞的校正死亡率;野生鼠和繁殖鼠对童虫的杀伤作用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东方田鼠血清和脾细胞均具有体外杀童虫作用,并表现出一定的协同杀伤作用,且野生鼠与繁殖鼠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东方田鼠血清及其不同部分对日本血吸虫童虫的体外杀伤的可能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将血清初步分离成含蛋白部分及分子量小于20kDa的小分子部分,并分别观察了东方田鼠全血清、去补体血清、蛋白及小分子血清成分对体外培养童虫的杀伤,此外,还观察了蜕皮素对东疗田鼠血清杀伤作用的影响。结果 东方田鼠热灭活去补体血清对童虫的杀伤显著低于正常血清;感染及正常东方田鼠血清小分子在第48h及72h表现出一定杀伤作用(30%),而血清蛋白在24h就有显著杀伤,但杀伤作用略低于全血清;蜕皮素对东方田鼠血清的杀伤无明显影响。结论 补体在东方田鼠血清杀伤机制中有重要作用。血清蛋白为体外杀伤的主要成分,可能与小分子成分协同参与杀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