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2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48篇
耳鼻咽喉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7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13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348篇
预防医学   87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8篇
中国医学   45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8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考察不同寄主植物对桑寄生(Taxillus sutchuenensis Danser)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和含量影响。方法:采集生长在同一地点、同一种群的10种不同寄主植物上的桑寄生样品,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样品的挥发性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鉴定其化学成分,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分析测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比较其差异性。结果:各个样品之间挥发性成分的组成有明显差异;各个样品之间挥发性成分含量也有较大差异。结论:寄主植物对桑寄生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和含量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掌握西安市鼠种构成、消长趋势及不同生境鼠密度情况,为防鼠、灭鼠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地理东、南、西、北4个方位选择4个区县,每个区县选择城镇居民区、农村自然村和食品餐饮行业共5个监测点,奇数月中旬采用夹夜法监测。结果共捕获4类鼠119只,鼠密度0.58%,优势鼠种为小家鼠,占比49.58%。鼠密度季节消长呈双峰型,小高峰是3月,为0.60%;大高峰是7月,为0.84%;城镇居民区鼠密度高峰在7月,为0.84%;农村自然村在5月,为1.67%;食品餐饮行业呈双峰趋势,分别为3月的1.00%,7月的0.75%。结论 2018年西安市鼠密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不同生境鼠密度、鼠种和消长趋势不同。建议根据以上特点制定不同生境的防鼠、灭鼠措施,将鼠密度控制在更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掌握马鞍山市蟑螂种群结构和季节消长规律,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粘捕盒法,对捕获的蟑螂进行种类鉴定,计算蟑螂构成比和密度,分析蟑螂种群结构、重点场所密度和季节消长规律。结果2011年马鞍山城区共捕获蟑螂3 565只,室内蟑螂平均密度为1.65只/盒,德国小蠊、美洲大蠊、黑胸大蠊的构成比分别为94.51%、5.41%、0.08%。危害严重的场所捕获蟑螂比例分别为餐饮业(87.04%)、农贸市场(11.28%)和宾馆(1.09%),其中餐饮业和农贸市场以德国小蠊为主,分别占94.84%、91.79%。室内蟑螂密度受气温影响较大,与气温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69,P<0.01)。结论马鞍山市全年平均气温较高,在灭蟑环境压力去除后蟑螂密度能够短期内快速恢复。因此,在餐饮、农贸市场等重点场所灭蟑工作需保持长期性、制度化和综合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郴州市传疟媒介按蚊种群和密度,为疟疾防治和消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3—2014年选择桂阳县、宜章县和汝城县等3个监测点,采用诱蚊灯通宵诱蚊法进行媒介按蚊种群监测,采用双帐人饵通宵诱捕法进行媒介按蚊密度监测,监测时间为6—10月,每半个月开展1次。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诱蚊灯法共捕获按蚊15 654只,均为中华按蚊,雌性按蚊11 874只,雄性按蚊3 780只,雌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 370.11,P0.05);双帐人饵诱捕法共捕获按蚊3 709只,均为中华按蚊,人诱平均密度为61.82只/(人·夜),中华按蚊密度高峰出现在8月,为73.00只/(人·夜);19:00—06:00中华按蚊密度随时间推移逐渐降低,最高时段为19:00—20:00,为9.75只/(人·夜)。结论中华按蚊是郴州市主要传疟媒介,种群及密度均较低,在以后的疟疾防治和消除工作中应进一步加强传疟媒介按蚊监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研究从老挝引种的食蟹猴BV、SRV、SIV和STLV-1四项病毒抗体阳性、可疑的比例,并对SPF种群建立过程中四项病毒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监测,进而比较普通种群和SPF种群幼猴病毒抗体的阳性率。 方法 采用专用试剂盒对四项病毒进行连续监测并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引种的1998只食蟹猴,BV抗体阳性比例高达52.35%,可疑比例为8.31%,抗体阴性的比例仅为39.34%;SRV和STLV-1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45%和8.56%;未检测出SIV抗体阳性或可疑的食蟹猴。经过筛选后组建的SPF种群,2010年监测的BV、SRV和STLV-1三项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24%、1.01%和0.4%,经过连续5年的不断筛选和淘汰,截至2014年年底三种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下降至0.82%、0.27%和0.27%,未监测出SIV抗体阳性或可疑的食蟹猴。普通群繁殖幼猴B病毒抗体阳性的比例为9.71%,可疑率为1.85%;而SPF繁殖种群B病毒抗体阳性率仅为0.22%。 结论 连续监测病毒抗体并不断淘汰抗体阳性和可疑的动物对组建SPF食蟹猴种群具有重要的生产意义。  相似文献   
7.
8.
3种种源铁皮石斛叶黄酮类成分HPLC特征图谱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种源铁皮石斛叶黄酮类成分HPLC特征图谱,并初步比较丹霞地貌种源(广东、福建、浙江、江西)、浙江本地种、铁皮兰种(广西、云南)特征图谱的差异。方法:采用Kromasil 100-5 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40 nm,柱温25℃,流速0.8 m L·min~(-1)。采用国家药典委员会"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2004A版)生成共有模式。结果:3种种源的23批样品共标示出14个共有特征峰。其中,10批丹霞种源样品标示出12个共有特征峰(峰14为最强峰),样品相似度为0.880~0.996;6批浙江本地种源样品标示出13个共有特征峰(主要峰的相对峰面积较接近),样品相似度0.774~0.981;7批铁皮兰种源样品标示出9个共有特征峰(峰10,峰11相对峰面积较大),样品相似度0.922~0.974。丹霞种源对照图谱与浙江本地种对照图谱、铁皮兰种对照图谱的相似度分别为0.395,0.061,铁皮兰种对照图谱与浙江本地种对照图谱相似度仅为0.370。结论:该分析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相同种源铁皮石斛叶黄酮类成分群基本一致,显示铁皮石斛叶内在的稳定性;不同产地种源成分群组成及比例存在明显差异,亦为快速区分丹霞种源、浙江本地种、铁皮兰种区域特征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蝇类是一种变温的节肢动物,蝇的生长发育受温度、湿度、食物、种群密度等多种自然因素和生物因素影响,其中温度对蝇幼虫、蛹的生长及成蝇的羽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成蝇对温度也十分敏感,温度影响成蝇的寿命、活动能力、繁殖能力及季节分布等,本研究观察了21℃、28℃恒温条件下雌、雄丝光绿蝇成蝇的寿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探讨生茸期梅花鹿、马鹿在鹿茸快速生长期常发生以“白皮茸”、“痂皮茸”为主要症状的皮肤病。方法 研究对吉林、辽宁8个梅花鹿、马鹿养殖场的20份患病鹿进行了临床观察、血细胞计数、病理观察、病原分离及ITS分子鉴定。结果 发现本病仅侵染鹿茸皮肤表层、主要病变为结痂处真皮组织坏死、炎性细胞浸润; 血液中淋巴细胞、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变化不明显。对茸皮患处分离菌的鉴定结果表明68株分离株中44株属于半知菌亚门(64.7%), 24株属于酵母亚门(35.3%), 其中, 半知菌亚门的毛癣菌属、表皮癣菌属以及酵母亚门的念珠菌等可能为本病的条件致病菌。结论 鹿茸“白皮茸”、“痂皮茸”病均符合真菌皮肤病的发病特征,为该类疾病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