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37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29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61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257篇
内科学   83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61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1664篇
预防医学   4282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875篇
  1篇
中国医学   292篇
肿瘤学   1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172篇
  2014年   305篇
  2013年   375篇
  2012年   405篇
  2011年   502篇
  2010年   511篇
  2009年   602篇
  2008年   546篇
  2007年   496篇
  2006年   486篇
  2005年   507篇
  2004年   463篇
  2003年   328篇
  2002年   291篇
  2001年   244篇
  2000年   246篇
  1999年   225篇
  1998年   148篇
  1997年   132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河南省老年人社会经济地位与精神健康的关系。方法 使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以河南省18个省辖市的5 570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社会经济地位对老年人精神健康的影响,探讨医疗保险和居住安排的中介效应。结果 河南省老年人精神健康受损1 999人,受损率35.89%。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社会经济地位的三个维度均对老年人精神健康有显著影响(均P<0.05),月收入水平(OR = 0.598,95%CI:0.446 ~ 0.801)和受教育程度(OR = 1.617,95%CI:1.004 ~ 2.604)越高,老年人精神健康水平越好;原来职业的层级越高(OR = 1.325,95%CI:1.155 ~ 1.520),老年人精神健康水平越差。影响路径分析显示,城镇职工医保对老年人精神健康有促进作用(低SES:OR = 0.609,95%CI:0.422 ~ 0.878;高SES:OR = 0.380,95%CI:0.248 ~ 0.582),城乡居民医保对高SES老年人精神健康有促进作用(OR = 0.285,95%CI:0.181 ~ 0.448);此外,与配偶/伴侣居住(OR = 0.610,95%CI:0.483 ~ 0.769)、与子女居住(OR = 0.646,95%CI:0.520 ~ 0.803)缓解了社会经济弱势地位对老年人精神健康的负面影响。结论 河南省老年人精神健康受损率较高,社会经济地位的三个维度影响老年人的精神健康水平,医疗保险和居住安排在社会经济地位与老年精神健康的关系中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流动人口住院费医保报销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减轻流动人口医疗经济负担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数据,运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流动人口住院费医保报销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3 364名调查对象中,2 346名(69.7%)流动人口报销住院费,其中有18人重复报销,报销总人次为2 364次。2 346名报销者中,66.5%在流入地报销住院费。从报销总人次来看,不同参保类型的流动人口住院费报销情况不同,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报销率最高,为82.2%;而报销地点上,参加城乡居民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城镇职工医保的选择在流入地报销分别占76.1%、79.9%和89.8%。多因素结果显示,年龄为35~44岁(OR = 1.474,95%CI:1.083~2.007)、45~54岁(OR = 2.223,95%CI:1.587~3.115)、55~64岁(OR = 2.320,95%CI:1.562~3.446)、65岁及以上(OR = 4.179,95%CI:2.576~6.778),受教育层次为高中(OR = 1.397,95%CI:1.077~1.811)、大专(OR = 1.887,95%CI:1.390~2.562)、本科及以上(OR = 2.427, 95%CI:1.660~3.548),流动时间6~10年(OR = 1.282,95%CI:1.058~1.554)、10年以上(OR = 1.264,95%CI:1.018~1.570),省内流动(OR = 1.483,95%CI:1.234~1.781)、市内流动(OR = 1.883,95%CI:1.502~2.360),异地养老(OR = 2.305,95%CI:1.052~5.052),流入西部(OR = 1.283,95%CI:1.061~1.551)是流动人口报销住院费的保护因素;从事商业及服务业 (OR = 0.429,95%CI:0.301~0.611)、生产及运输业(OR = 0.645,95%CI:0.431~0.966)、其他(OR = 0.421,95%CI:0.295~0.600)是流动人口报销住院费的危险因素。结论 流动人口住院费医保报销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应提高医保区域统筹层次,优化医保报销流程,加强对流动人口医保政策宣传,做好流动人口医保报销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北京市医保高血压患者门诊就医机构选择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为推动高血压慢性病的分级诊疗、引导患者基层就诊提供依据。方法提取2019年4月至2020年1月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数据库中所有门诊高血压患者就医数据, 分析患者的主要人口学特征、患者门诊就医机构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纳入高血压患者284.21万例, 其中39.03%仅在基层医疗机构门诊就医, 5.16%仅在二级医疗机构门诊就医, 17.34%仅在三级医疗机构门诊就医, 其余38.47%在两种及以上类别的医疗机构门诊就医。影响北京市医保高血压患者门诊就医选择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医保类型、居住地、中草药使用、中成药使用、多重用药、门诊化验检查需求。结论目前北京市医保高血压患者基层就诊格局已初步形成, 但影响患者门诊就医机构选择的因素较多。未来应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推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 拓展家庭医生签约覆盖面, 引导患者基层就诊。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已将药品的定价、集中采购、支付标准等方面的管理职能统一交由各级医疗保障部门负责,相关政策、职责的调整对于医生的处方行为具有较大的影响。通过文献研究、理论研究等方式对医生处方行为影响因素进行了归纳整理,将影响因素归纳为医生自身因素、患者因素、政策与制度、社会团体与学术组织影响以及医药企业影响五方面,对直接影响因素与间接影响因素进行了归类,探讨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对影响医生处方行为的因素间相互作用的分析,本研究提出通过继续完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强医疗机构处方、医嘱监测、积极发挥药师作用以及采取合理的药品价格管制措施等政策建议,为医疗保障部门合理规划政策措施、推进医疗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的改革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学术界对医疗保险支付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以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中的重要类型——按DRG付费为例,阐述国内外研究现状,各国和我国部分地区实践,为更好实现DRG实践效果,在实践中要实现支付方式改革的有效覆盖,形成规范的综合评价体系,注重多重改革成果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对重特大疾病的实际保障效果。方法:分地区、总费用水平和病种计算延安市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对重特大疾病的保障效果。结果:延安市重特大疾病医疗费用经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三个层次的报销后,平均保障水平为77.14%;住院医疗费用的补偿比例随总费用上升而下降;总费用超过20万元的患者,个人自付比例超过35%。结论:持续完善医保药品目录、诊疗项目目录,在目录层面实现对基本诊疗需求的全覆盖,同时重视高额医疗费用的补偿,增强制度的兜底保障作用;各统筹地区应结合本地区实际,出台相适应的重特大疾病保障政策,做到精准施策。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医疗保险制度对老年群体死亡风险的影响,为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2011—2014年的追踪数据,以添加脆弱因子的Weibull模型与Gompertz模型进行生存分析,并且分年龄组进行异质性分析。结果:相对于无医保的老人,有医保老人的死亡风险随医保制度的不同而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具体而言,新农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及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分别降低了约20%、25%以及31%的死亡风险。通过分年龄组进一步分析发现,医疗保险对高龄组老人死亡风险有显著影响,而对低龄组老人的死亡风险的影响不显著。结论:医疗保险制度有助于降低老年群体的死亡风险,但影响程度各异,表现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最高,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次之,新农合最低。基于此,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重点方向在于继续扩大医保覆盖面,并弥合不同医保之间的待遇差异,在统筹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与居民医疗保险的整合,最终实现城乡医疗保险制度的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医保外伤患者的收治情况,为该类患者的医保管理提供依据和建议。方法:调阅医院电子病历系统中2018年入住该院的1387例医保外伤患者临床数据,分析患者人群、受伤时间、受伤原因及损伤部位等流行病学特征。结果:医保外伤患者占医保患者比例2.84%,医保支付0.44亿,占医保支付总费用5.4%,人均费用31723元,是医保患者平均支付费用的1.9倍;医院审批发现不符合医保支付条件的有51人,涉及费用229.5万元;医保外伤患者男女比例为0.89∶1,女性的发生率高于男性;50岁以上患者占76.57%;城市和农村居民比例为1.06∶1;74.07%的患者能在意外发生后2天内就医;平均住院天数为12.48±9.87天;8月和9月发生率最高(9.66%);1254例(90.41%)为意外摔伤,入住科室主要为骨科、脊柱外科、神经外科、手外科、烧伤整形科。结论:南通地区医保外伤患者以中老年人为主,受伤原因主要是意外摔伤,受伤部位主要是四肢伤、脊柱伤及颅脑伤,治疗费用较高。建议:①医院需要做好医保外伤患者的支付审批工作,防止不符合条件的该类患者进入医保支付范畴。②医保管理部门联合医院做好防跌倒、防摔伤相关医疗知识的基层宣传工作,尤其对中老年人群普及防意外摔伤相关医学知识及相关预防措施。③医保管理部门做好意外跌倒摔伤发生后及时就医理念宣传,提高社区医疗机构诊疗能力,能够及时评估患者病情并进行处置或转诊。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