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201篇
  免费   1483篇
  国内免费   2119篇
耳鼻咽喉   200篇
儿科学   188篇
妇产科学   286篇
基础医学   2214篇
口腔科学   558篇
临床医学   6612篇
内科学   1649篇
皮肤病学   393篇
神经病学   592篇
特种医学   731篇
外国民族医学   23篇
外科学   1638篇
综合类   17188篇
预防医学   4503篇
眼科学   529篇
药学   3955篇
  136篇
中国医学   2597篇
肿瘤学   811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31篇
  2022年   368篇
  2021年   512篇
  2020年   656篇
  2019年   589篇
  2018年   253篇
  2017年   535篇
  2016年   716篇
  2015年   1075篇
  2014年   1998篇
  2013年   2122篇
  2012年   2829篇
  2011年   3079篇
  2010年   2696篇
  2009年   2727篇
  2008年   3900篇
  2007年   3042篇
  2006年   2481篇
  2005年   2963篇
  2004年   2252篇
  2003年   1809篇
  2002年   1370篇
  2001年   1265篇
  2000年   1023篇
  1999年   915篇
  1998年   637篇
  1997年   480篇
  1996年   418篇
  1995年   429篇
  1994年   320篇
  1993年   197篇
  1992年   195篇
  1991年   170篇
  1990年   141篇
  1989年   137篇
  1988年   50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22年1月,国家留学基金委公布了2022年“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获资助项目名单。由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牵头,联合药学院申报的中美医药尖端人才培养项目、联合药科院申报的中法纳米医药双博士学位创新型人才培养项目再次获得立项资助。  相似文献   
2.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每年可引起季节性流行。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流感流行和大流行期间病毒感染的主要方法,目前流感疫苗生产主要仍依赖鸡胚培养技术,但近年来,使用动物细胞基质代替鸡胚培养已成为流感疫苗技术创新的重要趋势。随着贴壁培养及无血清全悬浮培养等培养技术在生物制药领域的发展,已有多种动物细胞系用于流感疫苗生产。本文简要综述近年来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在流感疫苗研发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Bcc以及Bcc与干扰菌的混合物在不同的增菌培养基中能否生长和增殖;探讨不同的 Bcc菌种对增菌培养基的营养需求和抗生素的耐受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将Bcc的代表菌株、干扰菌以及 Bcc与干扰菌的混合物分别接种至TSB、10倍稀释的TSB、添加10 mg·L-1庆大霉素的TSB和添加250000 U·L-1多粘菌素B的TSB中培养,划线分离至选择性培养基上观察结果,并对可疑菌落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只接种Bcc的4种增菌培养基均能使之良好地增殖。低量的Bcc(约102 cfu)与高量的干扰菌 (104 cfu)的混合接种,除了神秘伯克霍尔德菌CMCC(B)23010外,4种增菌培养基能使Bcc增殖并被检出。结论:添加抗生素的TSB与未添加抗生素的相比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优势。TSB可以作为Bcc检验时的增菌培养基使用。生长缓慢且活力弱的Bcc菌株在特定条件下有可能会被漏检。  相似文献   
4.
目的 “双一流”背景下的研究生教育改革,为了培养创新型应用型的管理人才,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方法 从管理专业所需知识和能力结构出发,构建从理论基础到综合运用、从知识传授到能力培养,逐级提高的多模块课程教学体系,围绕实际的需要建立公共管理类定量方法课程群。结果 构建了基于研究生能力本位的“理论—实验—实践”多模块管理定量分析课程群建设体系。使课程设置做到各课程之间融会贯通、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定量方法类课程群。结论 多模块课程群建设与混合式教学方法符合学习规律与人才培养规律,为研究生课题体系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评估基于分离胶的两种前处理方法联合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 MS)直接鉴定血培养阳性病原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5—11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培养阳性标本302例,分离胶?皂甙法和分离胶沉淀法分别处理后对阳性血培养标本进行快速鉴定,结果分别与培养鉴定结果比较。结果:分离胶?皂甙法可在45 min内完成鉴定,分离胶沉淀法需20 min;单数菌感染标本288例,使用两方法直接鉴定的准确率均为86.81%(250/288),其中两方法分别鉴定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阳性杆菌、真菌的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复数菌感染标本14例,仅分离胶?皂甙法1例与培养鉴定结果一致,其余标本两种方法均仅可准确鉴定其中的一种细菌。结论:两种基于分离胶的前处理方法联合质谱均可直接、快速、准确地鉴定血培养病原菌,分离胶沉淀法可作为本实验室血培养快速鉴定常规的前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临床药理学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研究及效果。 方法 选取延安大学医学院开设《临床药理学》课程的2018 级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55名学生采取基于智慧树平台的传统教学法作为对照组,2019级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52名学生作为观察组采取基于智慧树平台的翻转课堂模式。学期结束后采用问卷调查和期末理论成绩进行教学效果评价。 结果 问卷结果显示,94.2%(49/52)的2019级研究生认为,此模式中能获得更充足的学习资源、拥有更自由的学习时间和更自主地构建知识体系,促进了生生和师生之间更积极的讨论和交流,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理论考试结果显示观察组期末平均成绩为(93.5±2.1)分,对照组期末平均成绩为(82.4±5.8)分,观察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基于智慧树平台的翻转课堂模式,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和解决问题、讨论和交流学习等多方面的能力,应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革新了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质量,值得研究生教学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3种检测方法在不同类型结核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于该院住院的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结核病组111例(肺结核组103例和肺外结核组8例),非结核病组29例。同时采用外周全血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Xpert MTB/RIF)3种方法检测各组患者的标本,比较3种检测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IGRA、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和Xpert MTB/RIF在结核病组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7.39%、37.84%和64.86%,与非结核病组比较(27.59%、0.0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结核组与肺外结核组3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RA在菌阳患者和菌阴患者中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RA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曲线下面积(AUC)、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99%、72.41%、0.869、92.7%、67.7%。IGRA和Xpert MTB/RIF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AUC、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40%、72.41%、0.934、93.0%、84.0%。结论IGRA诊断结核病的阳性率最高;IGRA和Xpert MTB/RIF联合检测的灵敏度、AUC、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优于IGRA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联合检测,可为临床医生诊断结核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宏基因组学和培养组学技术对米氏克雷伯菌合并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病原检测、分离和治疗措施。方法:分析济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对2019年7月1日收治的1例米氏克雷伯菌合并白色念珠菌感染导致的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诊疗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患者主动脉层术后持续间断发热,经抗真菌治疗后效果不佳,经宏基因组学测序联合培养组学技术分离病原提示疑似米氏克雷伯菌合并白色念珠菌感染,调整使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合卡泊芬净抗感染治疗后,患者发热症状消失,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后出院。结论:米氏克雷伯菌感染较少见,且易误诊为其他克雷伯菌,应用宏基因组学联合培养组学技术可尽早明确该病原所致感染,以进行针对性的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