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1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47篇
妇产科学   41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67篇
内科学   61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41篇
综合类   255篇
预防医学   84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86篇
中国医学   161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163篇
  2011年   148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56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109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小青  聂娇  张淑萍  邬淑钱  张丽君  胡云 《全科护理》2021,19(26):3733-3735
目的:探讨多元化健康教育在牛奶蛋白诱导的过敏性直肠结肠炎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60例牛奶蛋白诱导的过敏性直肠结肠炎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对患儿家长采取一般性教育,观察组在一般性教育基础上对患儿家长进行多元化健康教育.两组均干预到患儿出院时,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儿儿科营养不良筛查工具表(STAMP)评分、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儿出院时及随访3个月后STAMP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干预后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牛奶蛋白诱导的过敏性直肠结肠炎患儿护理中应用多元化健康教育能减少患儿营养风险,缩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提升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3.
牛奶蛋白过敏(CMA)是婴幼儿常见的过敏性病症。据报道婴幼儿CMA的发病率为0.3%~3.5%[1],近年来有不断上升的趋势。6个月以内的婴幼儿易发生CMA,主要表现为哭闹、呕吐、腹泻、腹痛、血便、湿疹等症状,少数患儿可发生休克表现[2]。临床诊断CMA的方法包括体内试验及体外试验,体内试验包括食物激发试验、皮肤点刺试验(SPT)、特异性斑贴试验(APT),体外试验包括食物特异性IgE(sIgE)抗体、食物  相似文献   
4.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妇女最为常见的退行性骨代谢疾病,是导致老年人病理性骨折的重要原因。由于骨质疏松的发生毫无预警容易被忽视,因此成为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钙、磷、维生素D等营养元素对维护骨骼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但现在大多数营养流行病学研究都只关注单个营养元素对骨骼健康的影响,无法充分解释营养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关系,而从膳食模式角度来阐明典型的饮食模式和骨骼健康之间存在的关联更具有科学性,本文将从对骨骼健康有益的地中海饮食和具有争议的素食饮食展开讨论和探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牛奶蛋白激发试验对消化道牛奶蛋白过敏症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疑诊消化道牛奶蛋白过敏症患儿62例,均行牛奶蛋白激发试验,分别于试验前1 h及试验结束后6 h采集患儿血清标本,测定血常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于试验前采集患儿血清标本,检测血清牛奶蛋白特异性IgE抗体。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牛奶蛋白激发试验阳性37例(阳性组),阴性25例(阴性组)。37例阳性患儿中速发型过敏反应3例、迟发型过敏反应32例。试验后阳性组中性粒细胞数[(3.94±2.71)×10~9/L]较试验前[(2.49±2.26)×10~9/L]升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试验前后白细胞、血小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阴性组试验前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阳性组与阴性组血清牛奶蛋白特异性IgE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3.5%(5/37)、8.0%(2/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牛奶蛋白激发试验对消化道牛奶蛋白过敏症诊断有较高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6.
<正>牛奶过敏症主要指婴幼儿对牛奶中蛋白过敏,是婴儿食物过敏的常见类型,发病率高达3%~7.5%。婴幼儿过敏症的临床表现较为复杂,以腹泻、呕吐等胃肠道症状较为多见,部分可能伴随出现荨麻疹、瘙痒、哮喘、过敏性湿疹等,直接影响着的婴幼儿的正常发育[1]。有研究表明,IL-10和TGF-β能够直接作用于T淋巴细胞,参与免疫机制介导的过敏性疾病的发生中[2]。对此,本文主要探讨了牛奶过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无锡市儿童过敏性疾病的变应原种类和分布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就诊的2 329例过敏性疾病患儿变应原检测结果,包括婴幼儿组827例、学龄前组883例和学龄组619例,检测项目包括吸入性变应原10种(尘螨、屋尘、桑树、猫毛皮屑、狗毛皮屑、蟑螂、苋、霉菌组合、混合草和树花粉)和食入性变应原9种(牛奶、牛肉、鸡蛋白、虾、蟹、贝、腰果、芒果、菠萝)。结果 2 329例被检测患儿中,检出变应原阳性1 885例,变应原总阳性率为80. 9%,前3位阳性率高的变应原分别是尘螨(906例,38. 9%)、牛奶(894例,38.4%)、鸡蛋白(614例,26.4%)。2 329例被检测患儿中同时检出2种以上变应原阳性者1 400例,阳性率为60. 1%,其中婴幼儿组、学龄前组、学龄组阳性率分别为58. 5%(484/827)、65. 1%(575/883)、55. 1%(341/619)。不同年龄组吸入性变应原、食入性变应原阳性率和混合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婴幼儿组以食入性变应原为主,学龄前组和学龄组以吸入性变应原为主。变应原阳性的患儿以第二、三季度较多,分别为85. 6%(555/648)、86. 3%(516/598),第一、四季度较低,分别为72. 7%(311/428)、76. 8%(503/655)。各季度变应原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支气管哮喘、变应性鼻炎、湿疹变应原阳性率依次为80. 1%(534/667)、86. 0%(462/537)、82. 4%(267/324)。结论本地区儿童过敏性疾病的变应原分布以尘螨、牛奶、鸡蛋白多见,1年中以夏秋季多见,这些分布规律可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此类疾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牛奶蛋白过敏婴儿血清IL-10及TGF-β水平,分析其在婴儿牛奶蛋白过敏中的作用。 方法 选取2018年1-6月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住院经回避激发试验确诊为牛奶蛋白过敏患儿20例为牛奶蛋白过敏组,选取同期健康婴儿1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检测两组婴儿血清IL-10、TGF-β及IgG4水平,同时检测食物过敏原总IgE以及牛奶特异性IgE。 结果 牛奶蛋白过敏组总IgE>200者5例,总IgE 100~200者2例,总IgE<100者13例。血清IL-10、TGF-β及IgG4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t=-3.130、-2.811、-3.463,P<0.05)。在牛奶蛋白过敏组中,IgE阳性亚组与IgE阴性亚组IgG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81,P>0.05)。 结论 IL-10及TGF-β在婴儿牛奶蛋白过敏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IgG4与IgE可能无关。动态观察IL-10及TGF-β水平变化,对尽早了解牛奶蛋白过敏婴儿疾病的转归或耐受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脂肪含量不同的牛奶的致龋性,正确指导健康生活。方法:选取2017年1—4月我院收治的45例正畸儿童口中被拔除的前磨牙100颗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分别为脱脂牛奶组、半脱脂牛奶组、全脂牛奶组、10%蔗糖添加牛奶组、0. 9%氯化钠组,每组20颗,比较市售不同脂肪浓度的牛奶在离体牙齿模型中的致龋性,在相同条件的前提下,通过对变形链球菌的培养,计算实验后牙釉质脱矿程度指数,测定变形链球菌生物膜ΔpH值(产酸水平)、变形链球菌生长情况(OD_(600))来分析脱脂牛奶、半脱脂牛奶和全脂牛奶三种不同种类牛奶致龋性。结果:脱脂组、半脱脂组、全脂组、蔗糖组、对照组均对牙釉质脱矿和变形链球菌产酸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从全脂组到半脱脂组,再到脱脂组、再到蔗糖组,牙釉质和牙本质脱矿程度指数逐渐升高,且均高于对照组,每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变形链球菌生物膜ΔpH值和OD600逐渐升高,且均高于对照组,每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脂肪水平的变化也可能导致牛奶致龋性的变化,与脱脂牛奶相比,全脂牛奶具有一定抗龋效果,另外,与没有添加蔗糖的牛奶相比,添加了蔗糖的牛奶有一定的致龋性。所以应提倡使用含脂牛奶,并劝阻使用对牙齿有害的致龋饮料。  相似文献   
10.
《癌症康复》2005,(1):8-8
研究人员分析10个大型研究发现,喝牛奶有助降低结肠癌的危险.每天喝一玻璃杯(8盎司)牛奶的人比每周仅喝不到2玻璃杯奶的人发生结肠癌的机会少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