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96篇
  免费   1381篇
  国内免费   618篇
耳鼻咽喉   35篇
儿科学   230篇
妇产科学   181篇
基础医学   2104篇
口腔科学   198篇
临床医学   1518篇
内科学   2554篇
皮肤病学   173篇
神经病学   84篇
特种医学   335篇
外国民族医学   50篇
外科学   361篇
综合类   5454篇
预防医学   7349篇
眼科学   22篇
药学   4675篇
  7篇
中国医学   795篇
肿瘤学   77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41篇
  2022年   417篇
  2021年   434篇
  2020年   467篇
  2019年   406篇
  2018年   181篇
  2017年   289篇
  2016年   358篇
  2015年   411篇
  2014年   859篇
  2013年   917篇
  2012年   1145篇
  2011年   1365篇
  2010年   1433篇
  2009年   1473篇
  2008年   1695篇
  2007年   1678篇
  2006年   1797篇
  2005年   1678篇
  2004年   1656篇
  2003年   1551篇
  2002年   1266篇
  2001年   1051篇
  2000年   773篇
  1999年   594篇
  1998年   452篇
  1997年   437篇
  1996年   383篇
  1995年   287篇
  1994年   221篇
  1993年   168篇
  1992年   146篇
  1991年   137篇
  1990年   106篇
  1989年   153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上海某方舱医院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的发病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以2022年4月9日—5月5日上海国家会展中心方舱医院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为研究对象,对感染者年龄、性别、地区、疫苗接种等疫情数据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 122 151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均为奥密克戎变异株BA.2或BA.2.2亚型感染,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显示:患者男女比例为1.51:1;平均年龄为(44.91±15.38)岁;0~17岁、18~30岁、31~60岁和≥61岁感染者分别占4.74%、20.80%、62.52%和11.94%;无症状感染者占80.80%,轻型患者占19.20%;平均住院时间为(7.00±2.77)d;未接种和完成1、2和3次疫苗接种的感染者分别占20.30%、3.18%、31.30%和45.22%,其中≥61岁且完成3次疫苗接种的感染者仅占10.10%。结论 各个年龄段人群对于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普遍易感。无症状感染者是本次疫情的主体人群,临床症状不典型,早期隐匿传播,积极加强核酸检测是早期发现疫情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宫颈癌是目前唯一病因明确、可以早期预防和治疗并有望根治的癌症,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持续感染是导致宫颈癌发生的必要因素。研究表明,WHO先后认可HPV 12个月持续感染、6个月持续感染可作为新HPV疫苗注册临床试验设计的替代终点,这一替代终点属于经过验证的替代终点,可直接用于新HPV疫苗临床试验。本文论证了我国应用这一替代终点加速新HPV疫苗研发上市的限制因素,并提出相应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EV-A71疫苗接种预防儿童手足口病与EV-A71病毒感染的有效性。 方法 选取发病年龄0.5~6.0岁的300例手足口病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接种组122例,未接种组178例。采集患儿的咽拭子和/或粪便进行EV-A71、CV-A16、CV-A6肠道病毒核酸检测。统计EV-A71疫苗与各类型病毒感染手足口病的相关情况。 结果 接种组EV-A71感染率明显低于未接种组(P < 0.01);在CV-A16、CV-A6及其他感染方面,接种组与未接种组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种1剂EV-A71疫苗的患儿EV-A71感染率高于接种2剂的患儿(P < 0.05);接种1剂EV-A71疫苗的患儿CV-A16、CV-A6及其他感染率与接种2剂的患儿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种疫苗后EV-A71病毒感染患病的严重程度与未接种疫苗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全剂次预防性EV-A71疫苗接种是EV-A71病毒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的保护因素,但与其他病毒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无关。  相似文献   
4.
流感嗜血杆菌是引起肺炎、脑膜炎、菌血症、会厌炎、结膜炎、鼻窦炎、蜂窝组织炎等疾病的主要致病菌之一。目前,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已成为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的主要亚型。随着生物膜概念的引入,流感嗜血杆菌致病机制的研究逐渐系统化。本文通过对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生物膜的形成及其致病机制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流感嗜血杆菌新型疫苗的研制、抗生素的使用、新型药物的研发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近年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 virus 2,SARS-CoV-2)大流行对人类健康造成了威胁。研究表明,SARS-CoV-2对人类生育能力有潜在影响,对男性生育力的影响远大于女性。目前研究表明接种疫苗可能不会对人类的生育能力存在不利影响。感染SARS-CoV-2会不会发生性传播、垂直传播及母婴传播,从而对下一代产生影响,目前暂不清楚。尚需要从生殖医学科、传染病学科角度探讨SARS-CoV-2及其疫苗对生育的影响,并讨论可能存在的性传播、垂直传播和母婴传播,以提高对SARS-CoV-2及其疫苗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韩彬  樊华伟  曹萌 《中国药事》2022,36(1):16-24
目的:探讨提升商业化mRNA疫苗生产质量水平以降低风险、提升获益,确保疫苗生产过程符合法规要求,并推进监管领域相关标准、技术指南的完善。方法:通过分析mRNA疫苗生产技术特点,梳理mRNA疫苗产品各个生产环节中的质量风险点,综述相关领域研究进展,并探讨mRNA疫苗生产现场监管检查的一些要点。结果与结论:mRNA疫苗生产一般包括转录模板制备、原液生产、制剂生产和灌装等步骤,其中产生抗原作用的mRNA分子一般采用体外表达系统,制剂生产一般采用脂质纳米颗粒(LNP)技术。基于mRNA疫苗产品的固有风险、特定生产要求和工艺特征,明确应关注DNA模板的制备、场地设施条件、对RNA酶的控制、工艺杂质控制能力及质量保证程度、LNP生产稳健性、储运低温与防震能力、委托检验管理等方面的现场情况。建议尽快制定相关标准、指南细则,以包容审慎的态度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推进mRNA产业发展,提升疫苗生产全链条质量保证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来源于Thalassomonas sp.LD5的褐藻胶裂解酶TsAly7C进行研究,以期获得具有优良性质的褐藻胶裂解酶,适应工业需求。方法在生物信息学分析的基础上,对TsAly7C进行了重组表达和酶学性质研究。结果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TsAly7C属于PL7家族的第一亚家族。对重组TsAly7C(rTsAly7C)酶学性质进行分析,rTsAly7C的最适温度是30℃,最适pH为8.0(Na2HPO4-NaH2PO4缓冲液),在底物中添加300 mmol/L NaCl时降解能力最强。rTsAly7C的pH稳定性和温度稳定性较好,在0~30℃保存1 h仍保有80%以上的酶活,是1种适低温性褐藻胶裂解酶。Cu2+、Co2+、Zn2+、Ni2+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rTsAly7C的酶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rTsAly7C是1种双功能褐藻胶裂解酶,以内切形式裂解褐藻胶产生不饱和二糖和单糖。  相似文献   
8.
探讨非甲基化的胞嘧啶鸟嘌呤二核苷酸(CpG)的脱氧寡核苷酸(oligodeoxynucleotide, ODN)联合肿瘤抗原致敏树突状细胞(DC)治疗和预防黑色素瘤的作用。首先从小鼠骨髓中分离得到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BMDC),并将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来源的全抗原与DC共孵育,采用全硫代修饰的CpG ODN作DC免疫刺激剂,制备DC疫苗。通过测定T淋巴细胞增殖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对靶细胞B16的杀伤作用来评价该疫苗的体外免疫活性。将疫苗经小鼠腹腔注射,观察其治疗和预防小鼠黑色素瘤的效果。所有动物实验均在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IACUC)的指导和标准下进行。结果显示, CpG ODN和肿瘤抗原联用致敏的DC疫苗能够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并提高活化的T淋巴细胞对靶细胞B16的杀伤活性。体内实验表明,无论是治疗实验还是预防实验, DC疫苗组的平均瘤重和瘤体积均低于PBS对照组。实验结果证明基于CpG ODN和黑色素瘤肿瘤抗原制备的DC疫苗对肿瘤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为恶性黑色素瘤治疗提供了一个潜在的方案。  相似文献   
9.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外膜蛋白是布鲁氏菌重要的毒力因子,同时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能够刺激机体产生较强的免疫力,可以作为布鲁氏菌病诊断的抗原和布鲁氏菌病亚单位疫苗的候选物.本文对目前几种重要的布鲁氏菌外膜蛋白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进一步了解布鲁氏菌外膜蛋白的特性,为研制布鲁氏菌病的诊断试剂及相关疫苗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