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3篇
  免费   230篇
  国内免费   193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6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77篇
内科学   60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700篇
预防医学   220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713篇
中国医学   1509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43篇
  2013年   134篇
  2012年   169篇
  2011年   195篇
  2010年   172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333篇
  2007年   249篇
  2006年   268篇
  2005年   257篇
  2004年   143篇
  2003年   155篇
  2002年   128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白芥子贴膏主要有效成分,以及生/炒白芥子贴膏穴位贴敷后白芥子主要有效成分的透皮率和贴敷部位皮肤结构的改变。[方法] 建立白芥子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指纹图谱,探索白芥子贴膏中主要有效透皮成分。将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9组(A、B、C、D、E、F、G、H和I组),除A组外其余各组分别贴敷双侧肺俞、脾俞、肾俞穴位,B、D、F、H组用生白芥子贴膏贴敷,C、E、G、I组用炒白芥子贴膏贴敷,各组分别贴敷2 h后取下膏药,B、C组即刻,D、E组2 h后,F、G组4 h后,H、I组22 h后分别处死大鼠,并剪下贴敷处皮肤样品。以质液联用系统(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mass spectrometry,LC-MS/MS)检测左侧穴位皮肤样本中主要有效成分的浓度,并计算透皮率;右侧穴位皮肤使用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以观察皮肤结构变化。[结果] 各时点(0.5、1、2、4、8、12、24 h)白芥子贴膏均能透过皮肤,而且峰形稳定,峰面积最大的有效成分为芥子碱硫氰酸盐(sinapine thiocyanate,ST)。生白芥子贴膏组(B、D、F组)贴敷处ST透皮率均显著高于同时点炒白芥子贴膏组(C、E、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2 h组(H、I组)ST透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D、F、H组ST透皮率均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G组ST透皮率均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组与I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大鼠肺俞、脾俞与肾俞穴位间比较,ST透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结果显示,贴敷后各组大鼠皮肤组织结构较A组疏松,生白芥子贴膏组(B、D、F组)较炒白芥子贴膏组(C、E、G组)疏松更加明显,其中以生/炒白芥子贴膏2 h组(B、C组)皮肤结构松散最明显,4 h(D、E组)皮肤开始逐渐恢复,22 h(H、I组)皮肤结构较整齐。[结论] 白芥子贴膏主要有效成分为ST,生白芥子贴膏药物有效成分ST的透皮率高于炒白芥子贴膏,并且贴敷处皮肤角质层结构更加疏松,更有利于药物的渗透及临床疗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究灯银脑通胶囊(DYNT)治疗脑卒中的有效成分群及关键靶点预测。方法 基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医药研究综合数据库(TCMID)和 TCM-Mesh,收集 DYNT的化学 成分,并通过 DrugBank、毒性与基因比较数据库(CTD)、STITCH、BindingDB和SwissTarget等数据库预测 DYNT各化 学成分的靶点数据。在 DisGeNET、PharmGKB和 CTD 数据库中检索脑卒中相关靶点,取疾病靶点和 DYNT 成分相关 靶点交集作为 DYNT作用脑卒中的潜在靶点。通过 STRING 数据库建立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使用 MCODE cluster识别 DYNT的核心靶点。运用 CTD数据库对 DYNT治疗脑卒中相关靶点及调控脑卒中相关通路进行 GO 富集 分析和 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利用 MCC 和 Stress两种算法识别网络中排名前十的关键靶点,取两者交集作为 DYNT治疗脑卒中的关键靶点。结果 从 DYNT中共收集到133个化学成分,涉及靶点588个,化学成分中木犀草素、 山奈酚和芹菜素等59个成分参与了对脑卒中的调控。DYNT 治疗脑卒中的靶点共有 153个,涉及通路 12个,基于 MCC和Stress两种算法发现 DYNT治疗脑卒中的8个关键靶点。结论 DYNT 中的各化学成分可能通过 PI3K-Akt、 HIF-1和 Toll样受体等12条信号通路发挥对脑卒中的调控作用,AKT1、MAPK3、TP53、IL6、VEGFA、TNF、INS和 ALB可能为 DYNT治疗脑卒中的8个关键靶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黄连解毒汤抗Hp感染的主要有效成分、靶点及信号通路,挖掘其潜在作用机制,为后续实验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应用TCMSP筛选黄连解毒汤中黄连、黄芩、黄柏、栀子4味中药的主要有效成分及其潜在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和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筛选Hp感染相关靶点,并取药物和疾病的交集靶点。将交集靶点导入Cytoscape 3.7.2构建有效成分和Hp感染相关靶点网络,并进行拓扑学分析。应用STRING在线分析平台构建靶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并进行分析。运用R语言在线检索Bioconductor平台对靶点进行GO功能富集;通过DAVID数据库对靶点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黄连解毒汤中共筛选出85个有效成分,主要包括槲皮素、小檗碱、山柰酚、汉黄芩素、黄芩素等。对应靶点112个,疾病相关靶点1960个,药物疾病共同靶点71个。网络中度值最高的有效成分为槲皮素,度值最高的靶点为环加氧酶1(PTGS1)。PPI网络中69个节点中度值较高的靶蛋白包括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3)、IL6、MAPK8、原癌基因(MYC)、VEGFA、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等。GO功能富集分析共获得89个条目,KEGG通路富集分析共筛选12条存在显著差异的信号通路,其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有癌症通路、ErbB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凋亡、黏附斑等。结论黄连解毒汤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发挥对Hp的治疗作用,可通过抗肿瘤机制调控胃癌进程,本研究可为其有效成分研究和抗Hp机制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四物汤传统饮片汤剂与其配方颗粒汤剂有效成分的含有量差异。方法四物汤传统饮片汤剂与其配方颗粒汤剂溶液的分析采用依利特SinoChrom ODB⁃BP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8 mL/min;检测波长215 nm(没食子酸),230 nm(芍药苷),330 nm(绿原酸、咖啡酸、阿魏酸、毛蕊花糖苷);柱温30℃。结果6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平均加样回收率96.81%~99.01%,RSD 0.81%~1.58%。结论该方法准确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四物汤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47份不同来源、不同表型正品细辛样品的有效成分含量,评价正品细辛样品的质量,揭示有效成分形成与遗传和地域的关系,为细辛优良品种选育与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冷凝回流法提取挥发油、乙醇热浸法提取醇溶性浸出物,HPLC法测定细辛脂素含量、气质联用(GC-MS)分析挥发油组分,组间联接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47份细辛样品挥发油量0.81%~3.32%。有5份样品挥发油量超过3.0%。醇溶性浸出物量为9.87%~29.40%,含量超过20%的样品占总数的63.8%。细辛脂素质量分数为0.118%~0.424%,有26份样品细辛脂素质量分数超过0.25%;47份细辛挥发油可分离出的化合物种类48~77种,化合物种类和含量有较大差异。基于有效成分的聚类分析将不同来源地、不同表型的细辛分为10类,聚类方式基本是按照来源地为基础进行聚类,同一来源地的汉城细辛和北细辛聚在一类中。结论在同一栽培环境和条件下,不同来源地、不同植物学表型的样品个体间有效成分含量间存在差异,新品种选育时可依照植物表型选择优良育种材料。大部分样品聚类与来源地域有关而与植物表型以及植物学分类无关。  相似文献   
6.
鲜竹沥被中医誉为“痰家圣剂”,具有清热化痰、开窍定惊等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痰热咳嗽、痰黄气促、中风痰盛等证。其炮制工艺及质量标准的研究是实现其工艺现代化和质量标准化的关键。笔者在文献调研基础上,对鲜竹沥进行本草考证,梳理鲜竹沥的药用历史沿革,对比其传统与现代制备工艺的优缺点。基于历史文献记载,提出鲜竹沥传统及现代炮制工艺尚存在诸多问题,传统工艺产量低、生产工艺较为粗放,不能满足大规模绿色制造的需求。目前关于鲜竹沥基原、品种及炮制工艺对比研究的文献较多,但大多仅限于化学成分方面,未对其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同时鲜竹沥的药理药效也多限于镇咳祛痰方面,鲜有其他药理药效的相关报道。综上分析,建议后续研究工作可从5个方面进行:①正本清源,丰富和完善鲜竹沥的用药资源;②规范鲜竹沥的炮制工艺,建立相关质量标准体系;③阐明鲜竹沥药理作用机制,加强鲜竹沥的药理药效及临床应用的基础研究;④传承古法炮制,研究开发鲜竹沥专用制造设备,规范生产操作规程;⑤对制备过程中的副产物进行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黄连解毒汤有效部位对脑缺血大鼠白质损伤的影响,探讨黄连解毒汤有效部位对轴突修复抑制信号勿动蛋白A(NogoA)和勿动蛋白受体(Nogo receptor,NgR)的调控作用。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总生物碱组、总黄酮组、总环烯醚萜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造模后2 h灌胃给药,总生物碱组大鼠灌胃44 mg/kg总生物碱;总黄酮组大鼠灌胃50 mg/kg总黄酮;总环烯醚萜组大鼠灌胃80 mg/kg总环烯醚萜,假手术组、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1次/d,连续给药7 d。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白质病理形态学改变,采用罗克沙尔坚牢蓝(Luxol fast blue,LFB)染色观察大鼠髓鞘的病理形态学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大脑内囊和外囊区域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NogoA、NgR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缺血梗死灶周围组织NogoA、NgR基因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总生物碱组、总黄酮组、总环烯醚萜组大鼠内囊和外囊区域病理损伤评分降低(P<0.05或P<0.01),LFB染色积分光密度值增高(P<0.01),APP、NogoA表达降低(P<0.01);总生物碱组和总环烯醚萜组大鼠内囊和外囊NgR表达降低(P<0.01或P<0.05),总黄酮组大鼠内囊NgR表达降低(P<0.01);总生物碱组、总黄酮组和总环烯醚萜组大鼠梗死灶周围组织NogoA[(1.20±0.17)、(1.55±0.30)、(1.19±0.38)比(2.22±0.58)]和NgR[(1.98±0.55)、(1.48±0.31)、(1.58±0.27)比(3.36±0.41)]基因表达降低(P<0.01)。结论黄连解毒汤有效部位可减轻脑缺血大鼠白质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ogoA/NgR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于淼  付叶珊  王冰  季宇彬 《中草药》2019,50(15):3707-3713
根据国内外的文献进行总结、归纳、分析,较为全面地阐述近些年黄酮类、多糖类、生物碱类等中药有效成分对肿瘤细胞G_2/M期调控的方式、途径等研究进展。多数中药有效成分是通过影响Cyclin-CDK复合物或通过诱发DNA损伤、有丝分裂缺陷和胞质分裂失败而引起肿瘤细胞发生有丝分裂灾难进而使肿瘤细胞阻滞于G_2/M期,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最终诱导凋亡。中药有效成分可以通过上调或抑制G_2/M检测点的关键基因,将肿瘤细胞阻滞在G_2/M期,抑制细胞生长,诱导细胞凋亡,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9.
文章为深入探索近年来冠心病丹参方在临床治疗冠心病中的疗效,特对其有效成分及作用于冠心病中的效果进行综述,以期临床研究、应用冠心丹参方治疗冠心病提供相关信息参考。  相似文献   
10.
单味中药治疗心血管疾病分子机制涉及抗氧化应激、抗纤维化、抑制细胞凋亡、抗炎症和改善线粒体功能等方面,现对单味中药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旨在为心血管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