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9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9篇
临床医学   112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43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59篇
预防医学   78篇
药学   71篇
  2篇
中国医学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精神分裂症是所有精神疾病患者中发生暴力攻击行为概率最高的一种精神疾病,对医护人员及患者家属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及早识别具有暴力攻击风险的患者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伤害。本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内分泌代谢状况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冲动攻击行为的影响,为患者防治方案 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纳入2018 年4 月至2019 年12 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6 例双 相情感障碍患者作为研究组,收集同期体检中心健康人群109 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内分泌代 谢状况;依据有无冲动攻击行为将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分为有冲动攻击行为组与无冲动攻击行为组,分 析内分泌代谢指标间的相关性及其分别与冲动攻击行为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及促 甲状腺激素水平分别为(29.56±2.75)pg/ml、(3.60±1.22)μIU/ml,低于对照组;皮质醇、三碘甲状腺原氨 酸、甲状腺素水平分别为(102.95±6.41)nmol/L、(1.51±0.64)ng/ml、(82.66±16.34)ng/ml,高于对照组(P< 0.05)。106 例患者发生冲动攻击行为23 例;有冲动攻击行为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甲状腺激素水平 分别为(27.85±2.03)pg/ml、(2.64±1.03)μIU/ml,低于无冲动攻击行为组;皮质醇、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甲状腺素水平分别为(103.86±4.36)nmol/L、(1.71±0.60)ng/ml、(89.69±16.12)ng/ml,高于无冲动攻击行 为组(P < 0.05)。相关性分析发现,各内分泌代谢相关指标之间均有明显相关性(P < 0.05)。回归分析 结果显示,内分泌异常代谢是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合并冲动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OR=1.197、1.776、1.024、 1.903、7.414,均P< 0.001)。绘制ROC 曲线显示,各内分泌代谢指标预测双相情感障碍合并冲动攻击行 为风险的AUC 均> 0.80,均有一定预测价值。结论 内分泌异常代谢可能是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合并冲 动攻击行为的影响因子,可考虑通过检测内分泌代谢状况,来预测患者冲动攻击行为发生风险,以指导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冲动攻击行为的早期风险预测及合理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临床精神分裂症伴有攻击行为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0例精神分裂症伴有攻击行为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研究组接受预见性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危险行为因素的检出率、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分及攻击行为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危险行为因素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MOSA评分为(4.29±1.28)分,发生攻击行为11例(27.5%),对照组分别为(7.63±1.47)分,19例(47.5%),研究组MOSA评分和攻击行为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临床精神分裂症伴有攻击行为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是一项值得积极推荐的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青春期发育时相与青少年不同维度攻击行为的关系。方法按照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安徽省铜陵市、阜阳市和滁州市分别抽取1所普通初中和1所高中,共计调查5760名中学生,分别采用青春发育事件自我评定量表(PDS)和自我感知青春期发育时相两种方法评价青春期发育时相,同时采用Buss-Perry攻击问卷调查青少年攻击行为。结果 PDS量表评价青春期发育状况与攻击行为关系表现为:初中男女生不同维度攻击行为得分均为青春期发育提前组最高,青春期延迟组最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男生躯体攻击、言语攻击行为维度青春期发育提前组和适时组得分高于青春期延迟组,女生在躯体攻击、愤怒、敌意维度表现为发育提前组和适时组得分高于发育延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我感知青春期发育状况与攻击行为关系表现为:初中和高中女生,躯体攻击、愤怒、敌意维度得分均为自我感知青春期发育提前组最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中,仅言语攻击维度在高中男生表现为青春期发育适时组和延迟组得分高于发育提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DS量表评价青少年青春期发育提前与其攻击行为密切相关,自我感知青春期发育状况对女生攻击行为影响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D6S1043、D12S391基因座的基因多态性对主动攻击行为的影响。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结合毛细管电泳法对114例男性主动攻击行为者(研究组)及120名健康男性(对照组)进行D6S1043、D12S391基因座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检测,分析D6S1043、D12S391基因座多态性与主动攻击行为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D6S1043基因座中12~19基因型频率(13.16%)明显高于对照组(1.67%)(P0.05);两组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D12S391基因座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6S1043基因座中12~19基因型可能主动攻击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讨论多巴胺D4受体(DRD4)基因第3外显子48bp可重复序列多态性(exon Ⅲ 48 bp VNTR)和COMT val158met基因多态性及其交互作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修改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对30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分组,分为伴攻击行为组(研究组)和不伴攻击行为组(对照组),分别进行社会人口学资料、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测定,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DRD4 exon Ⅲ 48 bp VNTR 和 COMT val158met 基因多态性.采用 logistic 逐步回归分析 DRD4 exon Ⅲ 48 bp VNTR和COMT val158met基因多态性及其交互作用的效应.结果:除既往攻击行为史(t=13.118,P<0.01)外,两组间社会人口学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DRD4 exon Ⅲ 48 bp VNTR和COMT va1158met基因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分布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X2=13.232,14.384,9.108,4.436;P<0.05);COMT Val/Met和DRD42/2/2、2/4、3/4基因型多态性的交互作用可影响精神分裂症的攻击行为,其OR值(95%CI)为0.195(0.042~0.918).结论:①DRD4 exon Ⅲ 48 bp VNTR和COMT val158met基因多态性可能与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存在关联;②COMT Val/Met和DRD42/2/2、2/4、3/4基因型多态性对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存在负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7.
8.
9.
为了解大学生攻击行为、心理弹性和公正世界信念之间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和职业素养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于2019年12月,采用Buss-Perry攻击行为问卷、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问卷中文版和公正世界量表对57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攻击行为方面,不同性别医学生在攻击行为问卷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学生攻击行为与心理弹性(r=-0.301,P<0.01)和公正世界信念(r=-0.297,P<0.01)呈负相关;心理弹性可以直接对大学生攻击行为产生正向预测作用,也可以通过公正世界信念间接影响攻击行为。可见,大学生公正世界信念在攻击行为和心理弹性之间起中介效应。高校应有针对性的开展相应教育与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儿童社会适应的情绪-认知整合模型(Integrated Model of Emotion Processes and Cognition in Children’s Soci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为理论依据,探讨情绪调节、社会信息加工与儿童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儿童社会行为量表、儿童情绪调节核查表、社会认知评估量表,以福州市三所小学的381名小学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个人访谈与问卷调查。结果:1社会认知评估量表在本研究样本中具有良好的信、效度。2社会信息加工在情绪调节与攻击行为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儿童的情绪调节一方面直接影响其攻击行为,另一方面通过社会信息加工影响其攻击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情绪-认知整合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