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1篇
  免费   224篇
  国内免费   74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18篇
基础医学   91篇
口腔科学   57篇
临床医学   391篇
内科学   82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21篇
特种医学   101篇
外科学   85篇
综合类   871篇
预防医学   564篇
眼科学   37篇
药学   454篇
  2篇
中国医学   640篇
肿瘤学   6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8篇
  2022年   111篇
  2021年   137篇
  2020年   163篇
  2019年   120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143篇
  2014年   247篇
  2013年   275篇
  2012年   290篇
  2011年   293篇
  2010年   220篇
  2009年   192篇
  2008年   312篇
  2007年   172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基于临床信息系统分析总结真实世界的数据,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探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宝山分院健康信息系统确诊的糖尿病肾病的门诊或住院患者的诊疗信息,建立Excel数据库,采用Excel 2010软件统计高频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及功效;使用SPSS Modeler 18.0软件中的Apriori算法分析关联规则,采用web节点建构药对关联网状图;运用SPSS 25统计软件进行因子分析。结果 本研究最终纳入477例接受中药饮片治疗的DKD患者,在1203条方剂信息中,涉及中药462种;使用频数排名前5位的中药分别是黄芪、黄精、石斛、山茱萸、麦冬;使用频数前5类的中药类别分别是补气药、补阴药、清热燥湿药、活血调经药、息风止痉药;在30味高频药物中,苦、甘、辛药味最为常见;药性寒、温数量接近;归脾经、肝经、肺经、肾经居多;关联规则提示,药物组合中置信度最高的组合为地龙-当归-僵蚕,因子分析共得到5个有效因子,累积贡献率为47.33%。结论 中医药治疗DKD在补益气血阴阳的同时,兼顾对瘀血、湿邪和痰饮的治疗,结合证型,可考虑使用黄芪、黄精、石斛、山茱萸、麦冬、金蝉花等药物的使用,清热燥湿药物如黄连、黄芩、黄柏可适当加入,为使邪有去处,大黄、车前子或可增添疗效。  相似文献   
2.
本刊发表的学术论文执行GB 3100~3102-1993《量和单位》中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规定及其书写规则,具体使用参照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写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第3版(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年版)一书.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我国中老年人群抑郁症状,探讨健康相关行为与抑郁间的关联性,为改善中老年抑郁干预措施及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运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分析健康相关行为与抑郁症状间的关联,并依据支持度、置信度、提升度评价健康行为对抑郁症状的影响。结果 在8 681名调查对象中,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40.3%;健康相关行为与抑郁症状的关联规则中的强关联规则为无体力活动、睡眠不足、不饮酒的人更易产生抑郁症状;男性中为无体力活动、吸烟、无社交活动的人更易产生抑郁症状;女性中无体力活动、无社交活动、睡眠不足的人更易产生抑郁症状。结论 健康相关行为与抑郁是相互关联的,可通过针对多种行为的联合干预,改善中老年人的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制订以化痰止咳类中成药为例的咳嗽病用药方案的审方规则,为审方提供参考。方法:查阅《咳嗽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1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等文献,将2020年版国家医保目录中化痰止咳类中成药作为咳嗽病中医药治疗的药物,并作为审方规则和差异审核研究的药物。以通宣理肺丸为例,从中医诊断、用法用量、特殊人群用药、药物相互作用、重复用药、禁忌症、用药监护、患者宣教要点等方面对审核规则进行初步研究。结果和结论:本研究制订了以化痰止咳类中成药为例的咳嗽病用药方案的审方规则,对保障临床安全、合理用药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药专利复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中药专利复方,根据纳排标准进行筛选。建立Excel表,对入选的复方进行术语规范化处理,应用数据挖掘软件对数据进行频次统计、频繁项集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结果:共得到96首专利复方,频次统计发现用药多温、平,以甘、辛、苦味药为主,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包括白芍、陈皮、白术、防风、茯苓、甘草、木香、黄连、麸炒白术、柴胡等;频繁项集分析显示药物配伍以调和肝脾、燥湿止泻为主;关联规则分析显示常见药对包括防风-白芍、柴胡-白芍、炙甘草-陈皮、山药-茯苓等;聚类分析发现3个中药功能模块,即补脾柔肝、祛湿止泻;理气止痛,燥湿止泻;温中散寒、涩肠止泻;复杂网络分析发现核心药物33味,核心配伍的功效为补脾柔肝、祛湿止泻。结论:数据挖掘为临床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提供了参考依据,应以调肝、健脾、温肾为基本大法,兼顾涩肠止泻、养心安神、调和寒热等,根据患者症状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古代文献中针灸治疗心痛的选穴规律,为临床针灸治疗心痛类症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针灸古籍中腧穴主治的计算机检索系统”,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腧穴处方,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25.0、IBM SPSS Modeler18.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关联、因子分析。结果:共筛选出《黄帝内经》《中国简明针灸治疗学》等73本古籍中有效处方共394例。描述性分析提示,针灸治疗心痛使用频次前5位的腧穴是中脘、上脘、巨阙、大陵、内关;任脉、心包经、膀胱经是最常选取的经脉;特定穴方面,主要选取五输穴、募穴、原穴;高频穴对为中脘、上脘,巨阙、中脘,内关、大陵。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得到针灸治疗心痛的核心腧穴处方为中脘-上脘-巨阙;因子分析共提取出9个公因子组。结论:古代文献中,针灸治疗心痛,一般选用心系经脉或相表里经脉腧穴,而对于因其他脏腑气机逆乱所致的心痛,一般选择针灸其原发脏腑或与其相表里脏腑经脉之腧穴;兼见其他脏腑症状者,取相关脏腑之经脉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医药治疗湿疹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收集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近20年内1214篇中医药治疗湿疹的期刊文献,使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分析用药频次与高频药物性味归经分布;分析湿疹伴瘙痒剧烈时辨证用药规律;使用Spss Modeler软件基于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挖掘湿疹治疗用药的关联规则及处方规律,并进行网络可视化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584篇文献,970首方剂,涉及中草药454味.其中内服汤剂使用频次高的药物为甘草、白鲜皮、生地黄、苦参等;外用方剂使用频次高的药物为苦参、黄柏、地肤子、蛇床子、白鲜皮等;高频药物药性以"寒/微寒"为主;药味以"苦、甘"为主;主归"肝、肺、脾"经;湿疹伴瘙痒剧烈者辨证加减使用频次高的药物为地肤子、白鲜皮、乌梢蛇等;通过关联规则发现核心药对为栀子-甘草、黄柏-白鲜皮-苦参、荆芥-防风、蛇床子-地肤子-苦参、白鲜皮-地肤子-苦参.结论 中医治疗湿疹处方用药以清热药、解表药、利水渗湿药、攻毒杀虫止痒药为主,甘草、白鲜皮、荆芥、防风和苦参等药物使用频次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挖掘中医治疗恶性肿瘤放化疗性口腔黏膜炎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自建库至2019年7月中医治疗放化疗性口腔黏膜炎的文献,使用Excel、R-studio、SPSS 20.0等工具,对纳入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及因子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方剂共75首,中药155味,使用频数≥10的药物共11味,以苦寒、甘寒药为主;对这11味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发现提升度较高组合有14对,对去除甘草的频数≥10的10味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发现提升度均较高;因子分析提取4个公因子。结论中医治疗放化疗性口腔黏膜炎用药以清热解毒、养阴生津、活血生肌止痛为主。  相似文献   
9.
本刊发表的学术论文执行GB 3100~3102—1993《量和单位》中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规定及其书写规则,具体使用参照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写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第3版(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年版)一书。注意单位名称与单位符号不可混合使用,如ng·kg-1·天-1,应改为ng·kg-1·d-1;组合单位符号中表示相除的斜线多于1条时,应采用负数幂的形式表示,如ng/kg/min应采用ng·kg-1·min-1的形式;组合单位中斜线和负数幂亦不可混用,如前例不宜采用ng/kg·min-1的形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含海马方剂构成信息进行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构建关联网络,分析海马的历代应用情况,挖掘海马用药配伍经验,发现海马潜在功效和主治病症,为海马的临床应用和开发提供依据。方法 以《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国药典》《中华医典》等多部著作为方源,收集含有海马的相关方剂,并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挖掘和关联网络的构建。结果 共筛选有文献记载的含海马方剂154首。从剂型看,大多为散剂,从方剂分布年代来看,海马的应用虽然有很长历史,但是古代应用并不广泛,现代应用较多。通过对配伍药物进行分析发现,与海马配伍频率较高的是“鹿茸”、“熟地黄”、“肉苁蓉”等补益药物。从功效主治方面看,大多数方剂具有“补肾”、“温阳”、“益精”等传统功效外,还具有健脑等功效;主治病症中,除“阳痿”、“癥瘕”、“疔疮”等《中国药典》所记载的疾病之外,还可治疗“虚劳”、“健忘”、“瘿病”、“不寐”、“痹证”、“小便淋沥或不通”等。对其进行关联关系分析发现,海马配伍补肾温阳的效果较为明显,多用于治疗阳痿,且腰痛、虚劳、遗精、健忘、不育等疾病的治疗与补肾关系密切;在治疗癥瘕时,多与醋、樗鸡、干漆、硇砂、斑蝥、水蛭、没药、当归配伍。结论 该研究不仅发现了含海马方剂的常用剂型、分布年代和药物配伍规律,发现了历代医家应用海马的临床经验,还探索了海马的潜在应用价值。海马作为一味海洋中药,具有温、补、托、消等特性,除常用于治疗阳痿外,还可用于治疗腰痛、健忘、瘿病、不寐、痹证等病症,这些研究结果可为拓展海马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及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