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135篇 |
免费 | 811篇 |
国内免费 | 141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7篇 |
儿科学 | 462篇 |
妇产科学 | 36篇 |
基础医学 | 618篇 |
口腔科学 | 102篇 |
临床医学 | 3094篇 |
内科学 | 5153篇 |
皮肤病学 | 71篇 |
神经病学 | 47篇 |
特种医学 | 591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51篇 |
外科学 | 470篇 |
综合类 | 8674篇 |
预防医学 | 2167篇 |
眼科学 | 13篇 |
药学 | 3915篇 |
85篇 | |
中国医学 | 2305篇 |
肿瘤学 | 49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5篇 |
2023年 | 526篇 |
2022年 | 608篇 |
2021年 | 936篇 |
2020年 | 555篇 |
2019年 | 569篇 |
2018年 | 249篇 |
2017年 | 498篇 |
2016年 | 579篇 |
2015年 | 654篇 |
2014年 | 1188篇 |
2013年 | 1173篇 |
2012年 | 1390篇 |
2011年 | 1513篇 |
2010年 | 1405篇 |
2009年 | 1333篇 |
2008年 | 1316篇 |
2007年 | 1278篇 |
2006年 | 1348篇 |
2005年 | 1316篇 |
2004年 | 1144篇 |
2003年 | 1247篇 |
2002年 | 1180篇 |
2001年 | 1174篇 |
2000年 | 1095篇 |
1999年 | 808篇 |
1998年 | 797篇 |
1997年 | 665篇 |
1996年 | 460篇 |
1995年 | 333篇 |
1994年 | 236篇 |
1993年 | 200篇 |
1992年 | 133篇 |
1991年 | 129篇 |
1990年 | 101篇 |
1989年 | 86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陆平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6,33(4):149-149
幽门螺杆菌尤其是高致病力细胞毒性相关基因A(CagA)阳性菌株血清感染率增加已在一些胃十二指肠外病理学观察中发现,以免疫介质激活为特征。而且已有报道慢性支气管炎有增加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危险。本研究是评估 相似文献
2.
范修云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7,21(3):44-45
幽门螺杆菌(HP)感染已被证明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并在胃癌发生的初始阶段起重要作用。目前,临床上治疗HP的方法很多,但仍有部分HP阳性患者反复治疗无法根治。笔者采用自拟胃舒方剂联合丽珠胃三联治疗用其他抗HP失败的HP阳性患者,取得较好效果。现将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4.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幽门螺旋菌和冠心病[SungJY,SandersonJE.Heart,1996,76:305(英文)]几乎在所有种族中,冠心病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常见的危险因子,如高脂血症、高血压及吸烟并不能解释所有冠心病的病因。最近,一... 相似文献
5.
6.
7.
中药抗幽门螺旋菌(HP)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抗幽门螺旋菌(HP)的研究陈振民江苏省江阴市中医院(江阴214400)国内外大量研究证明:幽门螺旋菌(HP)是慢性胃炎(CSG)与消化道溃疡(PUD)形成与发展的主要致病菌;杀灭、清除HP是治疗HP相关性疾病的关键。1抗螺旋菌药分寒热近年来,国内... 相似文献
8.
9.
右肋缘下微创小切口治疗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13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是新生儿常见疾病,占消化道畸形的第三位,其病理改变是幽门壁各层组织均肥厚增大,以环肌为主,我科1998-2003年采用右肋缘下微创小切口治疗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136例,取得良好效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胃镜下胃息肉的临床、病理特点及与HP感染的关系。方法对2年间我院胃镜室胃息肉检出患者的临床主诉及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胃镜下胃息肉检出率为2.7%(151/5421),男1.6%(46/2815),女4%(105/2606);其中胃底腺36例(23.8%),增生性41例(27.2%),炎性息肉71例(47%),其他3例(2%);肠化生和不典型增生发生率分别为:胃底腺2.8%、0,增生性48.8%、7.3%,炎性息肉23%、2.8%;Hp感染情况:胃底腺6%,增生性24.4%,炎性息肉40.8%;临床表现有腹痛73.5%,腹胀52.3%,消化道出血(黑便)23.8%,恶心18%,嗳气28.5%,其它18%;分布:胃底腺息肉全部分布在胃底、体部(各50%),增生性息肉主要在胃体部(46%),炎性息肉主要在胃窦部(51%)。结论胃息肉的发生率较低,女性多见,炎性息肉最多见,其次为增生性息肉及胃底腺息肉,胃底腺息肉分布在胃底、体部,增生性息肉主要在胃体部,炎性息肉主要在胃窦部;HP感染多见于炎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患者;增生性息肉具有癌变倾向;临床表现以腹痛、腹胀多见,其次为腹胀和嗳气、黑便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