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37篇
  免费   846篇
  国内免费   463篇
耳鼻咽喉   212篇
儿科学   218篇
妇产科学   46篇
基础医学   324篇
口腔科学   559篇
临床医学   2683篇
内科学   2551篇
皮肤病学   24篇
神经病学   59篇
特种医学   458篇
外国民族医学   54篇
外科学   846篇
综合类   6095篇
预防医学   1386篇
眼科学   68篇
药学   2898篇
  35篇
中国医学   3849篇
肿瘤学   81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331篇
  2022年   354篇
  2021年   378篇
  2020年   543篇
  2019年   573篇
  2018年   201篇
  2017年   477篇
  2016年   558篇
  2015年   585篇
  2014年   1246篇
  2013年   1209篇
  2012年   1447篇
  2011年   1462篇
  2010年   1460篇
  2009年   1292篇
  2008年   1416篇
  2007年   1200篇
  2006年   1198篇
  2005年   1105篇
  2004年   934篇
  2003年   804篇
  2002年   686篇
  2001年   590篇
  2000年   492篇
  1999年   320篇
  1998年   293篇
  1997年   226篇
  1996年   190篇
  1995年   188篇
  1994年   158篇
  1993年   117篇
  1992年   104篇
  1991年   85篇
  1990年   87篇
  1989年   61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联合改良DOR胃底折叠术治疗食管裂孔疝(HH)合并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08例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开展回顾性研究,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患者54例。对照组行常规开腹手术,联合组行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联合改良DOR胃底折叠术,比较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反流时间、反流次数、DeMeester评分、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及Gerd Q量表评分。 结果2组术前反流时间、反流次数、DeMeester评分、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及Gerd Q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6个月反流症状与术前比较,均得到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反流时间、反流次数、DeMeester评分、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及Gerd Q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长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联合改良DOR胃底折叠术对HH合并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效果显著,有利于患者身体快速恢复,微创、安全且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正>患者男性,46岁,3年前体检发现右侧肾占位2天入院。查体:双侧肾区无叩击痛,双侧输尿管走行区无压痛。CT示右肾中下部占位性病变,肾癌可能性大(图1)。术前诊断为右侧肾占位,患者行腹腔镜下右侧肾部分切除术,术中见右肾腹侧中部有一类圆形外突肿物,直径约2.0 cm,术中诊断为右侧肾占位,右侧肾囊肿。遂行手术切除术。肿瘤直径约2.0cm,组织黄白色相间,包膜完整,术后切除组织送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合并重度三尖瓣反流(TR)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连续入选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290例合并TR的NVAF患者,87例NVAF合并重度TR患者为重度TR组,男性35例,平均年龄(73.5±9.0)岁;203例NVAF合并轻-中度TR患者作为对照组,男性114例,平均年龄(66.2±10.9)岁。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评估重度TR的危险因素。结果:290例NVAF患者中,30.0%合并重度TR,41.0%合并中度TR,29.0%合并轻度TR。与对照组相比,重度TR组年龄大[(73.5±9.0)岁vs(.66.2±10.9)岁]、心房颤动病程长[4.5(2.0,10.0)年vs.3.0(2.0,7.0)年]、心功能差、持续性心房颤动(96.6%vs.73.4%)及女性(59.8%vs.43.8%)比例高,同时心房扩大、肺动脉压升高及二尖瓣反流更明显(P均<0.05)。Logistics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重度TR与年龄(OR=1.060,95%CI:1.020~1.102)、女性(OR=4.727,95%CI:1.977~11.306)、持续性心房颤动(OR=6.873,95%CI:1.419~33.297)、右心房左右径(OR=1.202,95%CI:1.117~1.293)相关(P均<0.05)。右心房左右径≥45.5 mm可预测重度TR,诊断敏感度为0.712,特异度为0.697;ROC曲线下面积为0.763(95%CI:0.696~0.831,P<0.001)。结论:NVAF合并重度TR的危险因素包括老年、女性、持续性心房颤动、右心房左右径扩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综合护理干预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115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受试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57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58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睡眠质量改善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各指标依从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比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就护理满意度而言,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睡眠质量,增强患者满意度,在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近端胃切除术(PG)人工三角瓣成形后残胃食糜进行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并计算不同性质胃内食糜的流动特征。方法:构建常规PG和人工三角瓣成形术术后胃仿真模型,运用Fluent软件对不同粘度胃内食糜反流问题进行数值模拟。结果:站立位姿态时,相对常规PG方案,人工三角瓣成形手术方案表现出较好的抗反流作用;卧位姿态时,当胃内食糜粘度大于0.145 2 Pa[?s,且胃内食糜不超过人工三角瓣情况下,人工三角瓣成形抗反流手术表现出较好的抗反流效果;人工三角瓣抗反流成形手术方案数值模拟结果与临床上患者表现一致。结论:本研究仿真分析为人工三角瓣成形抗反流手术方案的有效性机理分析、临床患者术后饮食及手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提供理论及数值依据。 【关键词】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抗反流;人工三角瓣;计算流体力学  相似文献   
6.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是临床疑难病,症状反复,缠绵难愈,治疗棘手。中医药治疗“反酸”“吞酸”证历久源远,充分挖掘古籍,深研病机,提炼治法,发挥中医药特色,对治疗本病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7.
8.
<正>临床上将经过双倍剂量的PPI规范治疗8~12周后反酸、烧心等症状不能明显改善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称为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G ERD),rG ERD的主要特点是临床症状难以缓解,rG ERD的发生、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成因可以概括为"难""治""反"这三个方面。"难":抑酸治疗效果不佳,治疗困难。"治":GERD患者的临床症状包括食管症状及食管外症状,容易导致误诊或漏诊;而且临床上患者不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Toupet胃底折叠术治疗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8年6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就诊的80例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具体状况行不同类型的疝修补术,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Toupet胃底折叠术。于术后统计患者手术效果及反流情况,观察手术前后食管压变化。 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患者反流时间显著缩短、反流次数与长反流次数显著减少、酸反流时间百分比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患者DeMeester及GERDQ评分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6个月患者LES压力、残余压均显著升高,松弛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Toupet胃底折叠术治疗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食管反流病可有效增加食管压力,抑制患者反流症状,疗效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导航下反肩关节置换术中肩盂基座螺钉置入的研究模型,并对传统反肩关节置换术与导航下反肩关节置换术中肩盂基座螺钉置入的精确性与安全性进行对比研究。方法:以3D打印技术基于10名患者术前CT扫描数据制备肩胛骨模型,10个为一组,共计2组,分别为传统手术组和导航手术组。传统手术组中,由同一高年资手术医师完成10例反肩关节置换术中肩盂基座螺钉置入操作;导航手术组中,由同一高年资手术医师在实时导航辅助下完成10例肩盂基座螺钉置入操作。对所有术后肩胛骨模型投照肩胛正位X线片,记录肩胛上切迹最低点距肩盂基座上方螺钉长轴的垂直距离,作为安全性指标;直视下测量螺钉穿出肩胛骨皮质外的裸露长度,作为精确性指标。对比分析传统手术组与导航手术组的肩盂基座螺钉置入操作的安全性与精确性。结果:肩胛上切迹最低点距肩盂基座上方螺钉长轴的垂直距离:导航手术组4.4±4.0 mm,传统手术组-4.0±6.4 mm(负值表示钉尾穿出肩胛骨皮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航手术组中有2例(20%)螺钉尾部穿出肩胛上切迹皮质,传统手术组中有7例(70%)钉尾穿出肩胛上切迹皮质。螺钉穿出肩胛骨皮质外的裸露长度:导航手术组1.8±1.5 mm,传统手术组8.2±5.2 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手术相比,导航下肩盂基座螺钉置入操作具有较高的精确性和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