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72篇
内科学   49篇
皮肤病学   67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46篇
综合类   152篇
预防医学   66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103篇
中国医学   32篇
肿瘤学   1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腹腔镜经脐单一部位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经脐单一部位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观察记录患儿的手术结果及随访结果,并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果手术过程顺利,100例患儿均成功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无并发症发生。观察组患儿术后6 h将胃管取下,少量喂入温水后逐渐过渡到喂糖水、喂奶;对照组患儿术后24 h开始逐渐进食。患儿术后进行6个月的延续性随访,观察组患儿切口恢复美观,已经无法观察到切口瘢痕,两组患儿的生长发育均显示正常状态。观察组患儿手术时间(21.23±1.65)min及术后住院时间(5.58±1.98)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38.44±1.23)min、(9.67±1.22)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采用腹腔镜经脐单一部位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手术效果良好,手术创伤小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股沟斜疝患儿行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下腹膜外疝囊缝合高位结扎治疗的效果。方法:对小儿外科收治的205例腹股沟斜疝患儿实施研究观察,对所有患儿均实施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下腹膜外疝囊缝合高位结扎治疗,分析总结患儿的治疗效果、预后状况。结果:所有患儿均手术成功,未出现中途中转开腹手术状况。平均手术时间为(18.3±6.2)min,术后疼痛均可耐受。术后实施3~26个月随访,切口一期愈合,美观度良好,患儿家长满意,未出现远近期并发症,未出现复发患儿。结论:腹股沟斜疝患儿行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下腹膜外疝囊高位缝合结扎治疗效果良好,操作简单,切口恢复良好,美观度高,且并发症、复发风险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在军队物资非招标采购方式运用实践中,竞争性谈判采购存在竞争性程度问题、谈判操作中的严密性问题、临时更改评审方法标准和成交条件问题;询价采购存在评审方法和评定成交的标准问题、是否必须有3家以上合格报价问题、指定品牌问题和其他程序问题;单一来源采购存在价格居高不下问题、成本价格随性能同时增长问题、技术创新与技术改造的动力受限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4月至2015年3月为51例精索静脉曲张患者行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的临床资料,其中双侧18例,单侧33例。取脐上缘脐轮处5 mm弧形切口,建立CO2气腹,置入5 mm Trocar,由此置入5 mm腹腔镜,距此5 mm以远两侧脐轮处做5mm弧形切口,置入5 mm Trocar为操作孔。辨认曲张的精索静脉,持电钩于内环口上方2~3 cm处沿血管走向切开腹膜1.5~2.0 cm,直角分离钳游离曲张静脉,普通丝线双道结扎精索静脉。手术均经脐单一部位操作完成,不用钛夹。结果:51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单侧10~12 min,双侧13~18 min,术后8~10 h下床活动,3~5 d出院。术后3个月内随访无复发及并发症发生。结论: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操作简单,易掌握,腹壁无可见疤痕,具有腹部美容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反义导向分子a(Repulsive guidance molecule a,RGMa)在创伤后应激障碍模型单一延长应激模型大鼠皮质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随机将30只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con)、单一延长应激模型组(model)。建模后第7d观察两组大鼠行为学改变,并采用免疫荧光、逆转录PCR检测两组大鼠皮质RGMa的表达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僵立行为明显增加(0.01),皮质RGMa蛋白及m 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多(0.01)。结论单一延长刺激诱导大鼠皮质RGMa蛋白及转录水平上调,可能是引起PTSD皮质体积缩小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单一粉尘螨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在单一过敏和多重过敏患者中的疗效。方法:研究入组65例4~15岁患有变应性鼻炎患儿,且临床病史显示其临床症状主要由尘螨引起且合并另外过敏原过敏。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所有患儿均接受粉尘螨滴剂联合药物治疗1年。每12周随访并评估患儿的鼻炎症状与用药评分、VAS评分、皮肤点刺试验结果。结果:治疗组30例患儿与对照组22例患儿均完成1年治疗。SLIT组与对照组患儿的鼻炎症状评分,对症用药评分和VAS评分在52周治疗后均显著减少(均P<0.05),SLIT组尘螨皮肤反应等级在52周治疗后下降(均为P<0.05),对照组尘螨皮肤反应等级治疗后大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SLIT组鼻炎症状评分在24周、36周、52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SLIT组对症用药评分和VAS评分在36周和52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SLIT组尘螨皮肤反应等级在52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本研究显示单一尘螨制剂SLIT治疗在多重过敏患者可以获得在单一过敏患者中同样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症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和单一西医在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实施西医治疗,实验组联合中医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95%对中西医结合方案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5%(P<0.05);实验组95%对中西医结合疗效满意,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P<0.05);实验组子宫最大流速为(0.59±0.03)cm/s、波动指数为(2.98±0.01)、阻力指数为(0.96±0.03)、时间流速积分为(0.26±0.04),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复发率为7.5%,并发症发生率为5%,低于对照组的17.5%、20%(P<0.05)。结论慢性盆腔炎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研究法,从人群覆盖、筹资政策、给付项目、保障待遇、基金管理和定点管理六个方面,分析单一保险人和多元保险人的含义、特征和优缺点。我国全民医保一体化的方向是实行单一保险人模式,有助于实现公平可及的全民医保覆盖、有效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但也可能面临着医疗品质下降的风险。对此建议我国在全民医保一体化改革中实行强制参保,建立以扩充保费基数为基础的多元筹资体系,实施总额控制下的多元复合式支付方式。  相似文献   
9.
李会强 《临床检验杂志》2020,38(11):801-805
摘要:过敏原特异性IgE(sIgE)抗体检测对过敏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从待检抗体角度分析,sIgE抗体检测分为sIgE抗体物质含量检测和sIgE抗体病理活性检测,前者采用免疫化学(血清学)方法,后者采用细胞生物学方法。血清学检测为临床实验室常用方法,涉及斑点-酶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ELISA和荧光酶免疫分析(FEIA)等标记免疫技术。从已知抗原角度分析,sIgE抗体检测分为混合组分诊断(MRD)和单一组分诊断(CRD)。CRD可获得sIgE抗体谱结果,为临床提供更丰富的诊断信息。无论采用何种标记免疫技术,sIgE抗体实验室检测已从定性分析发展到定量分析,且分析灵敏度不断提升,这将逐渐满足临床诊断的需求,提高过敏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直肠癌根治术单一切口预防性回肠造口术术前定位对患者术后造口并发症及护理的影响。方法对78例直肠癌根治术单一切口预防性回肠造口术患者进行术前于麦氏点上方2~3 cm,向内侧成15~20°角定位。结果本组发生造口旁疝1例,造口周围皮肤炎3例,造口感染4例,80%以上患者无不适或有轻度不适。结论造瘘口术前正确定位便于护理,可减少造口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