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3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64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28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68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157篇
内科学   135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40篇
特种医学   33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47篇
综合类   314篇
预防医学   175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123篇
中国医学   155篇
肿瘤学   1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159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活化蛋白C(APC)、脑钠肽(BNP)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评分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动态变化,并分析其与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于成都市西区医院诊治的288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28天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168例)和死亡组(120例)。用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患者血清APC和BNP表达水平,用APACHE Ⅱ评分评估各组患者预后,分析两组患者入组后第1天、第4天和第7天APC、BNP和APACHE Ⅱ评分的动态变化;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老年重症肺炎预后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3项指标联合预测老年重症肺炎预后的价值。 结果与死亡组患者相比,生存组患者入组后第1天、第4天和第7天BNP水平[(494.62 ± 34.82)pg/ml、(318.42 ± 27.42)pg/ml和(274.61 ± 20.84)pg/ml]和APACHE Ⅱ评分[(24.05 ± 4.82)、(18.62 ± 3.71)和(12.13 ± 2.62)]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01),但APC水平[(289.34 ± 18.39)ng/ml、(357.64 ± 32.71)ng/ml和(427.25 ± 18.45)ng/ml]则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5.512、35.499、78.552,P均< 0.001)。生存组患者随住院时间延长,其BNP水平与APACHE Ⅱ评分逐渐降低(F = 24.538、P < 0.001;F = 12.945、P < 0.001),而APC水平则逐渐升高(F = 23.947、P < 0.001)。死亡组患者随住院时间的延长,其BNP水平[(749.14 ± 42.92)pg/ml、(814.62 ± 50.47)pg/ml和(904.25 ± 57.15)pg/ml]与APACHE Ⅱ评分[(28.34 ± 5.17)、(34.51 ± 6.35)和(39.55 ± 7.32)]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15.302、P < 0.001,F = 10.389、P < 0.001);而APC水平[(276.23 ± 21.84)ng/ml、(226.38 ± 28.26)ng/ml和(183.43 ± 33.81)ng/ml]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34.165、P < 0.001)。生存组和死亡组在吸烟史[36.90%(62/168) vs. 53.33(64/120)]、慢性呼吸系统病史[(46.43(78/168) vs. 65.83(79/120)]、氧分压[(83.27 ± 6.92)mmHg vs. (76.82 ± 8.65)mmHg]及机械通气方面[35.12(59/168) vs. 52.50(63/1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7.677、P = 0.006,χ2 = 10.630、P = 0.001,t = 9.881、P < 0.001,χ2 = 8.661、P = 0.00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机械通气(OR = 4.627,P < 0.001)、APC(OR = 2.637,P = 0.012)、BNP(OR = 3.325,P = 0.005)和APACHE Ⅱ评分(OR = 4.831,P < 0.001)均为影响老年重症肺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与APC、BNP或APACHE Ⅱ评分单项指标预测比较,3项指标联合预测老年重症肺炎死亡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89.42%、81.61%、84.72%和86.03%)均显著升高。 结论APC、BNP和APACHE Ⅱ评分在老年重症肺炎疾病转归中变化明显,为影响老年重症肺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3项指标联合可显著提高其预后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四维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血管成像(Dynamic four-dimensional CTA,4D-CTA)测量,计算颅内动脉瘤心动周期内膨胀率,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与膨胀率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20年5月就诊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微创神经外科一病区64例(其中未破裂动脉瘤24个,破裂动脉瘤40个)患者的完整资料; 所有患者均行4D-CTA扫描并重建图像; 依据动脉瘤破裂与否,患者分为未破裂组、破裂组; 将1个心动周期的图像数据分成20个阶段,判断动脉瘤是否存在异常搏动点; 同时记录和量化每个阶段动脉瘤的形态特征,计算其体积变化率(膨胀率); 分析动脉瘤破裂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未破裂组中男女患者比例差异不大; 破裂组女性患者则占70%,女性患者比例显著高于男性; 破裂组吸烟史的比例明显高于未破裂组; 破裂组瘤高(4.63±1.56)mm,瘤宽(4.72±3.68)mm,瘤颈宽(3.86±1.69)mm均大于未破裂组; 破裂组异常搏动点有29个(占72.5%)、膨胀率(14.56±6.25)%; 未破裂组异常搏动点13个(占54.2%)、膨胀率(10.21±3.26)%; 2组有明显差异(P<0.05)。此外,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动脉瘤破裂与吸烟史、纵横比、异常搏动点、膨胀率有关(P<0.05)。ROC分析中纵横比临界值为1.145(P=0.002),灵敏度为77.5%,特异性为58.3%; 存在异常搏动点与否的阈值为0.5(P=0.032),灵敏度为72.5%、特异性为45.8%; 膨胀率的临界值为9.775%(P=0.001),灵敏度为85.0%、特异性为54.2%。结论 借助4D-CTA能观察心动周期内颅内动脉瘤动态变化; 本研究成功量化了动脉瘤膨胀率,颅内动脉瘤破裂与膨胀率有关; 当膨胀率>9.775%,或纵横比>1.145,或存在异常搏动点时动脉瘤破裂风险将进一步增加。  相似文献   
3.
不同部位菌斑pH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唾液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测定口腔不同部位菌斑在进食后pH的动态变化,探讨不同部位菌斑产酸力的差异及唾液在产酸代谢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微型pH电极接触法原位测试患龋状况不同者上、下颌,健康部位与龋坏部位菌斑及唾液pH在含漱糖液前后1h内的变化。结果:不同部位菌斑pH在漱糖后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患龋状况不同者健康部位菌斑pH在用糖后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上颌菌斑pH变化幅度均较下颌明显;龋洞内菌斑pH变化幅度均较健康部位明显;唾液与菌斑pH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口腔不同部位菌斑内的产酸代谢活动存在差异,这可能主要与不同部位唾液对糖的清除有关;而唾液的缓冲作用对菌斑的产酸代谢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施钾量对不同生长期当归根系中藁本内酯,洋川芎内酯A,洋川芎内酯H,洋川芎内酯I,阿魏酸松柏酯,丁烯基苯酞及欧当归内酯A等苯酞类成分含量动态的影响,为合理制定当归施用钾肥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施K_2O量为0 kg·hm~(-2)(K_0),150 kg·hm~(-2)(K_1),300 kg·hm~(-2)(K_2),450 kg·hm~(-2)(K_3),600 kg·hm~(-2)(K_4)和750 kg·hm~(-2)(K_5)对当归苯酞类成分动态含量的影响,采用HPLC测定不同生长期当归根中上述7种成分含量。结果:施钾并不改变当归根中苯酞类成分含量随生长期变化而变化的趋势;不同施钾量对当归苯酞类成分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K_2O以450 kg·hm~(-2)处理对增加当归根中苯酞类成分含量的效果最好。结论:施钾能提高当归根中苯酞类成分含量,但施钾不会改变整个生育期内当归根中苯酞类成分含量的总体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补体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观察补体C1q和C3d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其与脑水肿、脑损伤的相关性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缺血2h后再灌注。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内补体C1q和C3d蛋白的表达,记录大脑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脑组织含水量的动态变化。结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内补体C1q和C3d蛋白的表达水平逐渐增加,至缺血-再灌注后24h达高峰,至再灌注后120h左右恢复至正常水平。脑组织含水量在缺血-再灌注24~72h达高峰。神经功能缺失最重的时间点出现在缺血-再灌注后24h。补体C1q和C3d的表达水平与脑水肿和神经功能缺失呈正相关。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补体激活参与其损伤过程,抑制补体激活有望成为新的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靶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进高原适应过程中肺动脉压力的动态变化及可能机制及对右室功能的影响。方法 62名健康汉族男性青年,分别在平原(海拔390m)空运至西藏拉萨(海拔3 658m)后第1 d、第7 d、第60 d接受了多普勒超声测量主肺动脉血流加速时间(ACT)、右心室射血时间(RVET)、右室射血前期(RVPEP)、右室流出道宽度(ROVT)、主肺动脉内径(MPAD)、右室舒张末期内径(RVD)。硝酸还原法测定相同时间点的血清一氧化氮(NO),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内皮素(ET-1)的水平。结果与平原比较,急进高原第1 d收缩期肺动脉压(SPAP)、平均肺动脉压(m PAP)和E/A值明显升高(P<0.05),ROVT明显降低(P<0.05),ET-1明显升高(P<0.05)。急进高原第7 d SPAP、m PAP和ROVT明显降低(P<0.05),NO和E/A明显增高(P<0.05),急进高原第60 d SPAP、m PAP、ROVT和E/A值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进高原第60 d NO及ET-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急进高原第1 d比较,急进高原第7 d SPAP、MPAP,ET-1明显增高(P<0.05),NO明显降低(P<0.05),急进高原60 d SPAP、MPAP、POVT和E/A明显升高(P<0.05),ET-1、NO变化不显著。与急进高原第7 d比较,急进高原60 d SPAP、MPAP明显升高(P<0.05),ET-1、NO变化不显著。结论缺氧、低压的高原环境导致了肺动脉压力增高,但在急进高原初期适应过程中,肺动脉压力出现一过性降低(急进高原第7 d)、右心舒张功能增强的波动,这一变化可能与NO及ET-1在不同时向交替占优势、调节肺血管的收缩舒张有关。  相似文献   
7.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内神经肽Y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神经肽Y(neuropeptideY,NPY)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内的动态变化。方法应用环形银夹钳夹SD大鼠的双侧肾动脉,制成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模型(RHRSP)。在此基础上采用线栓法制成一侧大脑中脉闭塞(MCAO)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运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缺血6h后再灌注6h、72h1、68h大鼠脑内NPY的动态变化。结果缺血后再灌6h脑内NPY含量〔(108.22±11.48)ng/g〕较正常组〔(78.98±12.53)ng/g〕和假手术组〔(80.52±10.78)ng/g〕明显升高(P<0.01);72h后上升至高峰〔(152.80±11.31)ng/g〕,168h开始下降〔(132.21±10.20)ng/g〕,但仍高于正常组水平,P<0.01。结论NPY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神经损伤的发生、发展的病理过程,是引起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能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内压(ICP)动态变化监测在颅脑外伤术后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于黄冈市中心医院接受颅脑外伤手术患者200例,根据颅内压监测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颅内压正常组(A组)、颅内压轻度升高组(B组)、颅内压中度升高组(C组)及颅内压重度升高组(D组),各50例。对各组均实施颅内压动态变化监测,且A组不给予脱水剂治疗,B组给予半剂量脱水剂治疗,C、D组给予全剂量脱水剂治疗,比较患者的预后并分析颅内压动态变化监测的临床作用及意义。结果 A、B、C、D组患者治疗预后良好率分别为98.00%、86.00%、70.00%、6.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的患者颅内压[(16.76±3.02)mm Hg]低于预后恶劣的患者[(26.52±3.90)mm Hg],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D组患者GO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压与GOS评分呈负相关(r=-0.521 0,P0.05)。结论在颅脑外伤术后及早地进行颅内压动态变化监测,有助于指导和调整治疗方法,提高临床疗效,同时有助于评估疾病预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栽培鸡血藤藤茎中次生代谢产物在不同生长期的动态积累变化趋势,为其采收期的合理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XA测定醇溶性浸出物的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原儿茶酸、儿茶素及表儿茶素的含量。【结果】鸡血藤藤茎中醇溶性浸出物、总黄酮及指标性成分原儿茶酸、儿茶素和表儿茶素的含量均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呈递增的趋势;而1年中不同月份样品的醇溶性浸出物、总黄酮、表儿茶素的含量变化均呈抛物线状,7~9月含量达到峰值;儿茶素的含量则一直呈上升状态;7~9月采收的4~6年生鸡血藤样品中醇溶性浸出物已达到现行版《中国药典》的要求。【结论】初步建议栽培鸡血藤藤茎以7年生以上采收为宜,其最佳采收年限与采收月份有待进一步研究确定。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