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8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7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89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79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65篇
预防医学   96篇
药学   38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父母养育方式与青年罪犯人格障碍形成的关系。方法:选择江苏省某劳教所2003-11监狱内接受劳教的人员500人。由专业人员主持团体测试,由调查对象自行填写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该量表为子女评价的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修订中文版共66个条目,包括6个父亲因子分和5个母亲因子分,信度和效度都较明显)和人格诊断问卷(第4版)(对问卷中的每题以“正确”或“错误”回答。回答“正确”将作为病理反应记分,分数越高表明人格障碍的症状越多)。人格诊断问卷(第4版)评分高于42分者,且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诊断标准确诊人格障碍病例,设为人格障碍组。人格诊断问卷(第4版)评分低于42分者,且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诊断标准确诊人格正常者,设为正常组。结果:发出问卷500份,收回回答规范、完整问卷427份。确诊的人格障碍组共113人,正常组314人。①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各因子得分的比较:母亲的情感温暖、过度保护、偏爱、拒绝各因子得分均高于父亲(53.33±9.22,50.23±9.11;39.09±6.88,36.64±6.58;11.08±3.09,10.50±3.06;13.34±4.28,9.86±3.07),而惩罚、严厉因子得分低于父亲(13.52±4.39,19.62±5.60)。②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各因子得分相关关系的分析: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相同因子得分具有高度相关关系(相关系数>0.6);父母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都各自与对方的情感温暖呈低度负相关,父亲的偏爱与母亲的惩罚严厉也呈低度负相关(相关系数>0.1)。③人格障碍组与正常组父母教养方式比较:人格障碍组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明显低于正常组(47.92±8.79,51.06±9.10;50.60±9.63,54.32±8.88),而惩罚、严厉和拒绝、否认因子得分显著高于正常组(22.25±6.31,18.66±5.00;11.32±3.59,9.33±2.67。15.44±4.87,12.83±4.00;14.61±4.62,12.88±4.06),父亲的过度干预、母亲的偏爱因子分也高于正常组(23.39±4.41,22.27±4.51;11.60±3.32,10.89±2.98)。结论:父母养育方式存在一定的分歧。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超出了一定限度,易造成子女心理冲突,难以获得心理和行为的同一,导致他们的社会行为出现偏差。有人格障碍罪犯父母明显存在高惩罚、严厉,高拒绝、否认与低情感温暖、理解以及父亲的过度干预、母亲的偏爱这样一种不良养育模式。父母的不良养育方式是犯罪青年人格障碍形成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背景电针及氯米帕明并用治疗强迫症是中西医结合的行为尝试.目的探讨针药并用治疗强迫症的长期疗效及对社会功能恢复的影响.设计以患者为研究对象的观察对比研究.地点一所市级精神卫生中心的病房.对象本研究在淄博市第五人民医院完成.选择1997-01/2003-10本院的住院患者30例,年龄18~57岁,平均(33±12)岁.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15例,男8例,女7例.对照组15例,男7例,女8例.方法试验组用电针内关、人中、承浆合并氯米帕明口服,对照组单用氯米帕明.于治疗前、治疗后4,6,8周末、6个月随访分别用强迫量表(Y-Bocs)、副反应量表(TESS)和临床评定标准评定疗效及副反应,治疗后8周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定.主要观察指标Y-BOCS,TESS,SDSS量表评分结果比较.结果治疗4,6,8周末Y-Bocs分减分率试验组高于对照组,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TESS分对照组明显高于试验组(P<0.01),SDSS"职业和工作"因子分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电针内关、人中、承浆治疗强迫症状,减少了氯米帕明的副反应,能够改善强迫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部队新兵人格倾向特征。方法采用人格诊断问卷(PDQ-4+)对某部队1 962名男性新兵进行抽样调查,并与大学生样本进行比较。结果 (1)除表演型、反社会型分量表外,新兵其他各分量表及总量表得分均显著低于大学生(P<0.05);新兵人格倾向亚型的阳性检出率在7.25%~36.07%。(2)低年龄组新兵在偏执型、分裂型、自恋型、边缘型、反社会型、依赖型分量表及总量表的得分均高于高年龄组新兵(P<0.05);父母关系和睦的新兵各个人格倾向亚型(除强迫型外)得分均显著低于父母关系不和睦新兵的得分(P<0.05);农村与城市新兵的偏执型、分裂型、表演型、自恋型、边缘型、反社会型和被动攻击型分量表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城市新兵人格障碍得分更高(P<0.05);除分裂样型、自恋型、强迫型分量表外,独生子女新兵其他分量表及总量得分均高于非独生子女新兵(P<0.05)。结论新兵的人格倾向问题好于大学生样本,低龄、父母关系不和睦、居住在城市和独生子女新兵有更多的人格倾向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文版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MINI)诊断吸毒者反社会人格障碍(ASPD)的信度和效度。方法:184例海洛因依赖患者接受DSM-IV轴II精神障碍临床定式访谈(金标准)和MINI-ASPD模块评定,随机选取其中12位和18位患者分别接受评定者MINI-ASPD一致性测评和三个月后的MINI-ASPD重测信度评定。结果:MINI-ASPD模块的灵敏度、特异度、评定者信度和三个月重测信度分别为0.82、0.94、0.92和0.94。结论:MINIASPD模块信度和效度良好,是诊断吸毒人群ASPD的良好工具。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比较PentaD、PentaE基因座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在军人主、被动攻击行为群体中的分布,来推测与主、被动攻击行为发生相关的遗传因素。方法采用PCR结合毛细管电泳的方法对华东地区273例男性军人主动攻击行为者与163例男性军人被动攻击行为者进行PentaD、PentaE基因座的基因型分析,观察两组在PentaD、PentaE基因座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分布差异。结果PentaD、PentaE基因座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entaE基因座基因型频率在主、被动军人攻击行为群体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在PentaE基因座的基因型16-18的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PentaE基因座等位基因频率及PentaD基因座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两个群体中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ntaE基因座可能与攻击行为的发生有关;在人攻击行为群体中PentaE基因座的基因型16-18为被动攻击行为的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强迫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与人格障碍的共病情况。方法:调查强迫症的临床特征,并采用SCID鄄Ⅱ对115例强迫症和100名健康对照者进行人格障碍的评估。结果:多数强迫症患者于25岁之前发病,男性患者的发病明显早于女性(t=2.35,P=0.02),男性患者的强迫动作分量表评分低于女性(t=2.08,P<0.05);强迫症患者中人格障碍的发生率为7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强迫症患者中有8种人格障碍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最常见的类型为强迫型(54.8%)、回避型(32.2%)和偏执型(21.7%);聚类分析显示强迫型人格障碍同强迫症存在密切关系。结论:强迫症多起病于25岁之前,不同性别患者的临床特征存在差异;强迫症与人格障碍的共病是一种常见现象,强迫型人格障碍与强迫症存在密切关系,今后在强迫症的临床诊断与治疗以及生物学研究中应考虑人格特质与人格障碍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学新生抑郁症状与人格障碍的关系。方法:整群抽取贵阳中医学院大学新生1898名,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人格障碍诊断问卷(PDQ-4+)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抑郁情绪检出率为19.4%,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抑郁型、分裂性、回避型、依赖型四种人格障碍与大学新生抑郁症状有关。结论:大学新生存在一定抑郁症状,抑郁症状的产生与人格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8.
崔诣晨 《中国校医》2013,27(2):97-98,100
目的 探查完形疗法对强迫型人格障碍患者进行个案咨询的实效. 方法 根据完形治疗理论,通过与来访者接触、空椅技术、面质等途径,进行强迫型人格障碍的问题诊疗与个案研究. 结果 经过16次咨询,历时2个月,患者自诉强迫观念与焦虑、抑郁情绪较少出现,1年后随访未见复发.复查SAS、SDS和SCL-90,患者各项因子分基本正常,已达临床痊愈. 结论 完形疗法能有效治愈强迫型人格障碍.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5):3393-3394
目的分析边缘性人格障碍倾向抑郁症与单纯抑郁症患者之间短期疗效的差异,探讨合并边缘性人格障碍对抑郁症病症的影响。方法取2014年6月~2014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50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5例单纯抑郁症患者作为对照组,25例有边缘性人格障碍倾向的抑郁症患者作为试验组。两组均服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第2、4w末使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l7)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前HAMDl7各因子评分及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w末,试验组的HAMDl7总分、认知障碍因子分、情绪因子分均比对照组高;第4w末,试验组的HAMDl7总分、各因子分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疗效(100%)明显比试验组(80.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郁症临床症状的短期疗效会受到边缘性人格障碍倾向的不良影响,临床上应多加注意。  相似文献   
10.
刘勉 《当代医学》2016,(19):104-105
目的:观察人格障碍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接受住院治疗的人格障碍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接受精神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强调专病护理的综合护理措施,记录2组患者出院时间,并及时获取患者适应社会程度的反馈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29.01±23.24)d,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39.12±28.27)d(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满意率为32.26%,明显低于观察组的70.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人格障碍患者进行综合护理能明显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广泛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