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4篇
  免费   50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40篇
临床医学   70篇
内科学   72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432篇
预防医学   644篇
药学   164篇
中国医学   45篇
肿瘤学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133篇
  2009年   161篇
  2008年   174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了解医院产科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的接种情况,进一步提高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方法:对惠水县某二级医院2011-2015年出生的共10276例新生儿首针及时接种情况进行调查,对未及时接种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该医院2011-2015年出生10276例新生儿,乙肝疫苗及时接种10152例,及时接种率98.79%,乙肝疫苗未及时接种的原因主要是早产合并低体重占58.87%,足月低体重占13.71%.患病转科、转院占27.42%.结论:加强孕产妇保健工作,提高医院产科医务人员对乙肝首针及时接种重要性的了解,规范接种流程,正确掌握禁忌证,可提高乙肝首针及时接种率.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乙肝疫苗接种率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影响大学生乙肝疫苗接种率的主要因素,为大学生乙型肝炎健康教育开展及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和多阶段分层整体随机抽样的方法 ,对某大学本科生2135人乙肝疫苗接种率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并按性别、专业和居住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数据显示该校大学生乙肝疫苗接种率约53%,通过对乙肝疫苗接种行为的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性别、居住地和专业等因素并未影响大学生乙肝疫苗接种行为。促成大学生接种乙肝疫苗的因素包括:传播途径了解程度、疫苗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做过乙肝检查、家人患乙肝等。结论学校应切实加强对大学生尤其是新生乙肝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使其主动接种乙肝疫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乙肝疫苗免疫应答与氨基酸变异的关联性。方法 2012年3月—2013年1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新疆某县3所综合性中、小学校1 768名在校学生进行乙肝血清学检测,对HBs Ag、HBs Ab 2项指标均为阴性的469名中小学生进行免疫接种,在免疫前和免疫后1个月分别采集静脉血5 m L用于血清学相关指标检测、提取HBV-DNA、S基因扩增和测序及氨基酸序列推断。结果疫苗接种前的1 768名学生中,HBs Ab阳性1203人,阳性率为67.36%,疫苗接种后的469名学生中,HBs Ab阳性413人,阳性率为88.06%,与接种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058,P<0.001)。HBs Ag、HBs Ab2项指标均为阴性的血清样本扩增得到40名S基因序列。40名学生中33名在强化免疫后产生抗体。40名样本中3名为ayw2血清型,5名为adrq+血清型,32名为adw2血清型。ayw2血清型中1名有碱基替换,但是编码的氨基酸是相同的,1名出现插入核苷酸C,导致移码突变。基因序列翻译成氨基酸后分别发生I110L、S113T、K122R、T126I、F134Y、T143S、K159G、K160R突变。结论新疆某县的中小学生强化免疫后表面抗体阳性率高于强化免疫前;免疫应答与否,其S基因氨基酸序列均存在一定频率的变异。  相似文献   
4.
1~5岁儿童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玲玲  李虎 《中国校医》2004,18(1):56-57
我市于1992年初在部分县、乡开展了乙型肝炎疫苗接种试点工作,1993年初在全市新生儿及婴幼儿中全面开展乙肝疫苗接种,1995年将乙肝疫苗接种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为考核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后的免疫效果,对1995年以来出生并接受乙肝疫苗接种的儿童,进行乙肝病毒感染和免疫水平的横断面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6.
7.
乙肝疫苗初免失败婴儿再免疫方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索乙肝疫苗初次全程免疫失败婴儿的再免疫方法.方法对乙肝疫苗全程免疫后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均阴性的144名婴儿,随机分成5组,1组为对照组,其余4组分别采用不同的再免疫方法,观察再免成功率.结果抗-HBs总阳转率为93.79%,抗-HBs几何平均滴度(GMT)为546.97mIU/ml,各组抗-HBs阳转率分别为87.88%、90.91%、100%、96.88%;各组GMT分别为475.34mIU/ml、658.65mIU/ml、625.18mIU/ml、455.90mIU/ml.结论乙肝疫苗初免失败婴儿,再免成功率达93.79%.  相似文献   
8.
鉴于目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接种后,一部分人无应答或低应答以及免疫接种产生抗-HBs一段时间后,抗-HBs滴度降低或出现阴转的情况.针对此情况,我们对内蒙古医学院入学大学生接种乙肝疫苗,并进行效果观察.  相似文献   
9.
婚检在阻断乙肝母婴传播中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乙型肝炎与其它传染性疾病一样,要想阻断它的传播及降低其发病率,必须注意三个环节,即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因乙型肝炎的传染源分布广和传播途径多等特点,故前两个环节又难以控制。目前,研究的重点是保护易感人群。在乙型肝炎疫苗问世前一般注射高效价的免疫球蛋白来预防乙型肝炎,但仅起暂时性的保护作用,乙肝疫苗问世以后。对易感人群(本文特指新生儿)有了较长时期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大学入学新生HBsAg和抗—HBc阳性率及乙肝疫苗对乙肝的预防作用。方法 回顾性地研究了 94级、95级新生HBsAg和抗—HBc阳性率及阴性者接种乙肝疫苗五年内的乙肝病毒新感染率。结果  94级、95级新生HBsAg和抗—HBc的阳性率分别为 4 4 74 %和 4 2 0 6 % ,五年内乙肝病毒的新感染率分别是 1 4 6 %和 1 72 %。结论 在大学生中进行乙肝疫苗普种是十分有效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