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8篇
  免费   149篇
  国内免费   21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22篇
妇产科学   38篇
基础医学   73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521篇
内科学   262篇
皮肤病学   26篇
神经病学   87篇
特种医学   71篇
外科学   233篇
综合类   937篇
预防医学   680篇
眼科学   15篇
药学   415篇
  1篇
中国医学   318篇
肿瘤学   4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254篇
  2013年   212篇
  2012年   289篇
  2011年   276篇
  2010年   309篇
  2009年   262篇
  2008年   306篇
  2007年   218篇
  2006年   242篇
  2005年   238篇
  2004年   137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青年女性发生冠心病的预后不如男性好,这种现象不能用已经证实的传统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完全解释。心理应激作为新的危险因素,被广泛证实可诱发可逆的心肌缺血,称之为心理应激性心肌缺血。在缺血性心脏病患者中,心理应激性心肌缺血发生率高且可加重预后转归。与男性患者相比,中青年女性更容易发生心理应激性心肌缺血。最新的研究数据表明微循环障碍可能在中青年女性心理应激性心肌缺血的发生中扮演重要角色。这篇文章首次综述心理应激性心肌缺血与中青年女性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阶段性改变模式在中青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80例中青年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阶段性改变模式进行干预。比较2组自我效能、健康素养、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及焦虑评分的差异。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效能、健康素养、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436,P=0.015;t=8.569,P<0.001;t=13.890,P<0.001),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9.712,P<0.001)。结论 阶段性改变模式应用于中青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干预效果较好,在明显提高患者自我效能,减轻其焦虑情绪的同时,对其健康生活方式及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的改善均具有重要价值,可考虑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8):1290-1292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案治疗移位型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就诊于我院的中青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经皮加压钢板治疗,对照组采用空心螺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Harris评分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空心螺钉固定相比,移位型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经皮加压钢板治疗的创伤较小,可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4.
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是仅次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第二大致盲性眼底疾病,主要以老年患者为主,但中青年RVO患者致盲率较高。发病原因与全身脑微血管病变有一定的相关性。为明确中青年RVO可能发病原因,本文系统回顾分析了中青年RVO的危险因素,发现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发病的眼别大致相当,且本病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传统的发病因素如高血压病、糖尿病、青光眼仍是中青年RVO高危因素,同时有其独特的病因,炎症与中青年RVO密切有关。其他如亲血栓危险因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在RVO中的作用仍有争议。此外,吸烟会增加RVO的风险,社会经济地位似乎也是一个风险因素。因此中青年RVO致病因素复杂多样,多与脑、心血管等重要疾病有关。  相似文献   
5.
卢海珍  黄燕林  廖慧玲  赵萍  杨震  章泽玉 《全科护理》2020,18(21):2723-2727
[目的]调查中青年腹膜透析病人症状负担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透析症状评估量表对136例中青年腹膜透析病人进行调查。[结果]中青年腹膜透析病人平均经历(12.51±4.88)个症状,发生率排名前5位的症状依次是乏力(75.0%)、瘙痒(66.2%)、入睡困难(65.4%)、皮肤干燥(59.6%)、口干(59.6%),症状严重程度排名前5位的依次是瘙痒(2.19±0.87)分、入睡困难(2.13±0.80)分、担心(2.06±0.65)分、关节或骨疼痛(2.04±0.75)分、食欲减退(2.03±0.64)分。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是否在职、透析龄、家庭人均月收入是中青年腹膜透析病人症状负担的影响因素。[结论]中青年腹膜透析病人经历多种症状,症状发生率高且负担重,医护人员应全面准确地评估病人的症状,对实施有效的症状管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中青年慢性咽炎咽部患者的生活习性调查及其喉部菌群生长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我院收诊的中青年慢性咽炎患者235例,调查其喉部菌群分布情况及生活习性相关状况。结果喉部菌群生长情况方面,235例患者中共有665株菌株,共17种细菌。其中卡他莫拉菌、副流感嗜血菌、α-溶血性链球菌分布最多,分别占9.92%、10.53%、14.89%。生活习性方面,235例患者中相对突出的精神压力问题包括睡眠不足、家庭负担、每日工作时间>8小时,相对突出的饮食习惯问题包括常吃辛辣、油炸、过咸类食物,平日用餐主张多荤少素,以及经常吸烟、饮酒。结论中青年慢性咽炎患者的发病机制主要与喉部菌群紊乱、生活习性不良有关,临床需针对此做好个体化防治工作,在找准病因的前提下实施对症治疗,以保障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背景 上海市正逐步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拓展至楼宇功能社区,目前中青年楼宇人群的服务需求满足状况尚不知晓。研究中青年楼宇人群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需求满足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可以为制定和调整家庭医生楼宇服务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目的 探讨中青年楼宇人群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需求满足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于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上海市虹口区、浦东新区、静安区采用典型抽样法抽取楼宇,在选中楼宇内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中青年人群(18~59岁)开展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2 272份,本研究以其中有家庭医生服务利用经历的1 137例受试者为研究对象。涉及的主要调查内容为受试者的社会人口和经济学特征、健康状况、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了解度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需求满足状况(包括基本服务需求、个性化服务需求两方面,均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采用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中青年楼宇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需求满足状况的影响因素。 结果 39.61%(425/1 073)的受试者表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比较满足/完全满足其基本服务需求,39.01%(419/1 074)的受试者表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比较满足/完全满足其个性化服务需求。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户籍、职业类别、年收入、自评健康状况、对家庭医生"1+1+1"签约服务了解度、对家庭医生信任度、对家庭医生服务能力评价是中青年楼宇人群基本服务需求满足状况的影响因素(P<0.05);性别、年收入、患慢性病情况、对家庭医生"1+1+1"签约服务了解度、对家庭医生团队组成了解度、对家庭医生服务能力评价是中青年楼宇人群个性化服务需求满足状况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约40%的楼宇人群认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能够满足其基本服务需求/个性化服务需求,主要影响因素可概括为楼宇人群的社会经济状况、健康状况、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认知度、家庭医生的服务能力4个方面。建议加强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宣传,并针对楼宇人群特点和差异化需求,为其定制个性化的服务方案;同时,着力提升家庭医生服务能力,丰富签约服务内涵。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研究中青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大脑中动脉斑块的特点。   方法  收集2018年6月—2020年2月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74例中青年急性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资料,责任血管均为大脑中动脉,利用高分辨率磁共振评估斑块分布位置、性质,比较症状侧和无症状侧大脑中动脉和不同性质斑块的位置分布特点。   结果  共扫描74例患者,其中颅内动脉粥样斑块62例,共124根大脑中动脉,其中症状侧血管48根(38.7%),非症状侧血管76根(61.3%)。血管内存在斑块96根,稳定斑块39根(40.6%),不稳定斑块57根(59.4%);上侧16根(16.7%),下侧38根(39.6%),背侧10根(10.4%),腹侧32根(33.3%)。症状侧和非症状侧大脑中动脉不稳定斑块分别有41根和16根(P < 0.01);稳定斑块和不稳定脉斑块位置(腹侧10根vs. 22根,背侧2根vs. 8根,上侧5根vs. 11根,下侧22根vs. 16根,P < 0.05);症状侧和非症状大脑中动脉斑块位置(腹侧16根vs. 16根,背侧6根vs. 4根,上侧9根vs. 7根,下侧14根vs. 24根,P>0.05)。   结论  中青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大脑中动脉斑块主要分布于血管的下侧和腹侧,症状侧斑块性质多为不稳定斑块,多分布在大脑中动脉的腹侧、背侧和上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激励式护理干预对中青年癌症过渡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内科的84例中青年癌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42例.在治疗过渡期间,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护理,干预组实施激励式护理.采用中文版压力知觉量表(CPSS)、癌症疲乏量表(CFS)、自护能力测量量表(ESCA)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评定中青年癌症过渡期患者干预前后压力知觉、癌症疲乏、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患者CPSS、CFS得分分别为(26.41±4.35)和(23.81±8.23)分,均低于对照组;ESCA、生活质量各维度(心理、躯体、社会、物质)得分分别为(126.13±11.43)、(52.42±5.34)、(49.63±5.64)、(50.31±5.34)和(47.85±5.81)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干预组患者压力知觉、癌性疲乏、自护能力、生活质量各维度(心理、躯体、社会、物质)得分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激励式护理能改善中青年癌症过渡期患者压力知觉和癌症疲乏,提高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