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90篇 |
免费 | 60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29篇 |
妇产科学 | 9篇 |
基础医学 | 13篇 |
临床医学 | 128篇 |
内科学 | 31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15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10篇 |
综合类 | 486篇 |
预防医学 | 1255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212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57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16篇 |
2021年 | 35篇 |
2020年 | 49篇 |
2019年 | 43篇 |
2018年 | 25篇 |
2017年 | 44篇 |
2016年 | 60篇 |
2015年 | 82篇 |
2014年 | 186篇 |
2013年 | 228篇 |
2012年 | 228篇 |
2011年 | 231篇 |
2010年 | 213篇 |
2009年 | 196篇 |
2008年 | 233篇 |
2007年 | 142篇 |
2006年 | 93篇 |
2005年 | 22篇 |
2004年 | 28篇 |
2003年 | 18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13篇 |
1999年 | 16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的需求及多种途径健康宣教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泸州市人民医院进行预防接种的儿童家长1 071例,对其进行预防接种相关知识需求的问卷调查及健康宣教,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家长对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的需求率远高于其他学历家长(χ2=30.77,P<0.01);与流动人口相比,本地户籍家长预防接种相关知识需求率较高(χ2=24.84,P<0.01).家长最易接受的健康宣教途径为面对面宣教和电话随访宣教,分别占73.11%(783/1 071)、70.87%(759/1 071).家长对儿童预防接种后的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的需求率较高,分别占93.84%(1 005/1 071)、92.62%(992/1 071).结论 流动人口和高中及以下学历家长应该作为健康宣教的重点人群.在健康宣教的途径上,医护人员应多采取面对面宣教和电话随访宣教,并适当增加儿童预防接种后的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等内容.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武鸣县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的发生特征,评价疫苗的安全性,改善预防接种服务质量。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武鸣县发生的AEFI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武呜县在2008—2012年共报告AEFI病例76例,累计发生率为6.61/10万,男性多于女性,〈1岁儿童占47.36%。AEFI报告发生率居前3位的疫苗是两个不同公司生产的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和卡介苗,其中一般反应占38.16%、异常反应占47.37%、心因性反应占3.95%。治愈病例占90.79%,好转病例占9.21%。AEFI监测系统及时报告率97.37%,个案报告完整率100.00%。结论疫苗自身安全性良好,全县AEFI疫情上报及时、完整,监测体系走上正轨,今后应继续加强预防接种人员在发生AEFI后合理解释、规范处置等方面的培训,提高预防接种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一起接种乙肝疫苗后死亡案例,为今后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处置提供经验.方法 按《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上报病例,并对死亡个案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患儿接种乙肝疫苗后死亡与本次疫苗接种无关,属于偶合症.结论 及时、科学、客观地处理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死亡病例,可减轻偶合症带来的负面影响.而尽早开展尸检,查明病因是调查处理此类事件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在社区小儿预防接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1月社区进行预防接种的小儿100例,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接种前、接种中、接种后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家长配合度、满意度,以及接种后小儿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配合度、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4%、90%、22%,研究组为96%、100%、8%,两组之间比较其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社区小儿预防接种中进行护理干预可提高家长的配合度和满意度,保证预防接种的顺利进行,可降低小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预防接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预防接种是通过接种疫苗,预防相关的疾病,达到有效控制疾病发病率的疾病防控措施。我国的预防接种工作已落实到社区基层,现就儿童预防接种的护理干预作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的掌握程度,为更好地开展儿童计划免疫的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统一制定问卷,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在全区2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门诊对儿童家长共1,079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率为86.84%。其中接种疫苗预防相应疾病,对孩子健康有好处的知晓率最高,为98.05%;百白破疫苗可以预防什么传染病的知晓率最低,为78.03%。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家庭收入和不同户籍地家长的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有显著性差别。结论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对疫苗所防疾病的具体知识仍有待提高。应采取针对性的宣教措施,提高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减轻婴幼儿预防接种注射疼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6月在我院进行预防接种的80例婴幼儿,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使用改良婴儿疼痛程度评估表(MBPS)对婴幼儿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价,并观察婴幼儿的哭闹时间和心律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婴幼儿的MBPS评分为(3.0±1.8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82±1.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婴幼儿的哭闹时间为(11.84±12.16)min,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3.25±46.6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婴幼儿的心率变化为(0.59±0.3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婴幼儿的(2.11±0.8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婴幼儿预防接种注射过程中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明显降低婴幼儿的疼痛程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和田地区维吾尔族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知晓情况,为探求当地有效宣传策略,做好预防接种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和田地区3个县(市)的418名儿童家长进行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及预防接种实施中遇到的困难问卷调查。结果和田地区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目的、禁忌证、接种地点等知识知晓率高,预防接种证的相关知识(办理时间47.13%、地点及保留时间48.09%)知晓率低;随着文化水平的提高,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率呈上升趋势,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呈下降趋势。电视、广播、村/社区干部、宣传资料为主要预防接种知识宣传途径。结论采取4种宣传途径引导和田地区儿童家长重视、妥善保管、充分使用预防接种证,提高预防接种率,保护儿童健康。 相似文献
9.
社会调查1985年时为65岁以上之老人653例,其中牛痘接种者511例。人痘接种者115例,成功率分别为96.9%和97.4%。未作任何接种者27例,此中罹患夫花者24例(89%),与接种情况成非常显著对比。经分析证明,人痘接种法在当时的中国与牛痘接种法一样成功。而英国医生琴纳发明牛痘,又正是以人痘为基础的。因此,应当如实地重新评价中国古代人民的这一创造。 相似文献
10.
卡介苗是用无毒卡介菌(结核菌)经培养后收集菌体,加入稳定剂冻干制成,主要目的是预防结核病。其接种反应通常为正常反应,如无菌性脓肿等,而笔者在进行卡介苗接种过程中发现1例化脓性肉芽肿属于异常情况,现将观察、处理、随访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