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从预混胰岛素转换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OADs)治疗的效果、安全性和患者的满意度.方法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预混胰岛素治疗至少3个月,联合/或未联合OADs治疗,且糖化血红蛋白(HbA1c)≤10.0%的2型糖尿病患者43例,基于患者和医师的考虑,将预混胰岛素转换为甘精胰岛素联合OADs治疗,由医师根据血糖调整胰岛素和OADs的剂量,随访16周,目标空腹血糖≤5.6 mmol/L.结果 共36例患者完成全部随访观察,治疗16周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HbA1c均与治疗前相当(P均>0.05),而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23.8±6.0)、(9.6±4.0) U/d,t=13.59,P<0.01],体质量指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24.4±2.9)、(23.8±2.8)kg/m2,t=3.25,P<0.05];随访期间36例入组患者中15例患者共发生低血糖30次,低血糖发生率41.7%(15/36),均无需他人帮助,少量进食后缓解,无重度低血糖发生,无患者因低血糖反应而退出本研究;36例患者转换前治疗总体满意率为36.1% (13/36),转换后为72.2%(26/36),转换后总体满意度明显高于转换前(x2=6.26,P<O.05).结论 HbA1c≤7.0%时将预混胰岛素转换为甘精胰岛素联合OADs治疗能有效控制血糖,且胰岛素用量及注射次数减少,患者体质量减轻,治疗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2.
餐时胰岛素和预混胰岛素一般要求餐前注射,新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常常是吃完饭后才想起胰岛素没有打,这时应当如何补救呢? 相似文献
3.
王晓玲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2):241-242
目的 比较阿卡波糖联合预混胰岛素与单纯预混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在血糖、体重和血脂谱方面的差异.方法 将52例口服降糖药治疗失败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阿卡波糖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阿卡波糖组给予阿卡波糖片和预混胰岛素制剂,对照组单纯给予预混胰岛素制剂,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重指数(BMI)和血脂谱的变化,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和低血糖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阿卡波糖组患者2 hPG和低血糖发生率均降低(P<0.05);两组FPG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卡波糖组胰岛素日用量减少(P<0.05).阿卡波糖组治疗12周后,患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BMI较治疗前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治疗前有升高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较单纯使用预混胰岛素相比,阿卡波糖联合预混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能获得一定的改善患者体重和血脂谱的额外收益,且餐后血糖控制和安全性更好. 相似文献
4.
5.
选择28例单用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超重2型糖尿病患者,即空腹血糖(FBG)〉8.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2hPBG)〉11.1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c)≥7.0%,BMI≥24kg/m2者。观察组在原预混胰岛素治疗基础上加用亚莫利,观察血糖控制达标时的胰岛素剂量。治疗12周后,比较联合亚莫利前后FBG、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每天胰岛素剂量(u)等指标。结果亚莫利联合预混胰岛素治疗达标12周后,可显著降低血糖、HbA1C,而且减少预混胰岛素剂量。比较两组患者体重指数,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但是,观察组患者调整胰岛素治疗后的体重增加较治疗组略明显。结论单用预混胰岛素治疗的超重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加用亚莫利后既能显著改善血糖控制,又能减少胰岛素的剂量;另外患者的体重也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6.
10名成人中1例糖尿病患者,10例糖尿病患者中3人降糖达标(HbA1c〈6.5%),这就是我国内分泌医生所面对的现状和挑战。因此,优化糖尿病治疗策略以提高患者的降糖达标率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们对已使用预混胰岛素,由于各种原因出现血糖控制不佳患者通过联合格列美脲治疗,观察血糖下降情况及胰岛素用量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比较地特胰岛素与预混胰岛素在口服降糖药继发性失效的老年T2DM患者起始胰岛素治疗中,对血糖水平及血糖波动的影响. 方法 160例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T2DM患者,随机分为地特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A)组与诺和锐30治疗(B)组,每组各80例.治疗前后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进行72 h血糖监测,观察平均血糖(MGB)、日内血糖最高值及最低值、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血糖4.1~11.1 mmol/L时间占日内时间百分比(GTT%). 结果 (1)2组治疗3个月后,FPG、2hPG和HbA1c水平均降低(P<0.05或P<0.01),2组间FPG、2 hPG和HbA1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BMI低于B组(P<0.05);(2) CGMS监测结果显示,治疗后A组日内血糖最高值、LAGE低于B组[(9.8±2.0) vs (12.5±2.4) mmol/L;(5.2±1.2) vs (8.7±1.8)mmol/L,P<0.01],日内血糖最低值高于B组[(4.4±0.5)vs(4.0±0.7) mmol/L,P<0.05].A组GTT%高于B组[(86.6±5.4)%vs(75.1±7.3)%,P<0.01];(3)A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低于B组(7.80%vs21.79%,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相对于预混胰岛素,地特胰岛素作为起始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T2DM患者更安全、有效,血糖波动更小,低血糖事件发生率更低,且无明显体重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文就预混胰岛素转为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探讨。方法:将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68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34例。均行预混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预混胰岛素转为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观察和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变化情况、生活质量评分及低血糖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O.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O.05);观察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O.05)。结论: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显著,改善了患者的血糖指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