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6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59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79篇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从预混胰岛素转换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OADs)治疗的效果、安全性和患者的满意度.方法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预混胰岛素治疗至少3个月,联合/或未联合OADs治疗,且糖化血红蛋白(HbA1c)≤10.0%的2型糖尿病患者43例,基于患者和医师的考虑,将预混胰岛素转换为甘精胰岛素联合OADs治疗,由医师根据血糖调整胰岛素和OADs的剂量,随访16周,目标空腹血糖≤5.6 mmol/L.结果 共36例患者完成全部随访观察,治疗16周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HbA1c均与治疗前相当(P均>0.05),而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23.8±6.0)、(9.6±4.0) U/d,t=13.59,P<0.01],体质量指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24.4±2.9)、(23.8±2.8)kg/m2,t=3.25,P<0.05];随访期间36例入组患者中15例患者共发生低血糖30次,低血糖发生率41.7%(15/36),均无需他人帮助,少量进食后缓解,无重度低血糖发生,无患者因低血糖反应而退出本研究;36例患者转换前治疗总体满意率为36.1% (13/36),转换后为72.2%(26/36),转换后总体满意度明显高于转换前(x2=6.26,P<O.05).结论 HbA1c≤7.0%时将预混胰岛素转换为甘精胰岛素联合OADs治疗能有效控制血糖,且胰岛素用量及注射次数减少,患者体质量减轻,治疗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2.
餐时胰岛素和预混胰岛素一般要求餐前注射,新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常常是吃完饭后才想起胰岛素没有打,这时应当如何补救呢?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阿卡波糖联合预混胰岛素与单纯预混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在血糖、体重和血脂谱方面的差异.方法 将52例口服降糖药治疗失败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阿卡波糖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阿卡波糖组给予阿卡波糖片和预混胰岛素制剂,对照组单纯给予预混胰岛素制剂,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重指数(BMI)和血脂谱的变化,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和低血糖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阿卡波糖组患者2 hPG和低血糖发生率均降低(P<0.05);两组FPG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卡波糖组胰岛素日用量减少(P<0.05).阿卡波糖组治疗12周后,患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BMI较治疗前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治疗前有升高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较单纯使用预混胰岛素相比,阿卡波糖联合预混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能获得一定的改善患者体重和血脂谱的额外收益,且餐后血糖控制和安全性更好.  相似文献   
4.
收集19例使用预混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的脆性糖尿病患者给予甘精胰岛素加超短效胰岛素多点皮下注射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糖波动程度、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使用甘精胰岛素加超短效胰岛素多点皮下注射可以使血糖控制不良的脆性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得到有效控制,降低血糖波动幅度,减少低血糖发生率。结论:脆性糖尿病患者,联合餐前超短效胰岛素的应用,甘精胰岛素较预混胰岛素控制血糖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5.
选择28例单用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超重2型糖尿病患者,即空腹血糖(FBG)〉8.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2hPBG)〉11.1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c)≥7.0%,BMI≥24kg/m2者。观察组在原预混胰岛素治疗基础上加用亚莫利,观察血糖控制达标时的胰岛素剂量。治疗12周后,比较联合亚莫利前后FBG、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每天胰岛素剂量(u)等指标。结果亚莫利联合预混胰岛素治疗达标12周后,可显著降低血糖、HbA1C,而且减少预混胰岛素剂量。比较两组患者体重指数,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但是,观察组患者调整胰岛素治疗后的体重增加较治疗组略明显。结论单用预混胰岛素治疗的超重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加用亚莫利后既能显著改善血糖控制,又能减少胰岛素的剂量;另外患者的体重也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6.
10名成人中1例糖尿病患者,10例糖尿病患者中3人降糖达标(HbA1c〈6.5%),这就是我国内分泌医生所面对的现状和挑战。因此,优化糖尿病治疗策略以提高患者的降糖达标率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们对已使用预混胰岛素,由于各种原因出现血糖控制不佳患者通过联合格列美脲治疗,观察血糖下降情况及胰岛素用量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药品评价》2010,(23):35-35
从口服药改为胰岛素治疗的治疗方案、制剂剂型和剂量,依据患者糖尿病病情以及医务人员对各种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特性的了解而定,没有统一的固定公式。常用的有:①多次短效、速效胰岛素注射方案,多为每日3次,餐前皮下注射,餐前注射时间根据胰岛素性质而定;②三餐前短效(或速效)加睡前中效(或长效)胰岛素或胰岛素类似物方案;③预混胰岛素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地特胰岛素与预混胰岛素在口服降糖药继发性失效的老年T2DM患者起始胰岛素治疗中,对血糖水平及血糖波动的影响. 方法 160例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T2DM患者,随机分为地特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A)组与诺和锐30治疗(B)组,每组各80例.治疗前后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进行72 h血糖监测,观察平均血糖(MGB)、日内血糖最高值及最低值、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血糖4.1~11.1 mmol/L时间占日内时间百分比(GTT%). 结果 (1)2组治疗3个月后,FPG、2hPG和HbA1c水平均降低(P<0.05或P<0.01),2组间FPG、2 hPG和HbA1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BMI低于B组(P<0.05);(2) CGMS监测结果显示,治疗后A组日内血糖最高值、LAGE低于B组[(9.8±2.0) vs (12.5±2.4) mmol/L;(5.2±1.2) vs (8.7±1.8)mmol/L,P<0.01],日内血糖最低值高于B组[(4.4±0.5)vs(4.0±0.7) mmol/L,P<0.05].A组GTT%高于B组[(86.6±5.4)%vs(75.1±7.3)%,P<0.01];(3)A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低于B组(7.80%vs21.79%,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相对于预混胰岛素,地特胰岛素作为起始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T2DM患者更安全、有效,血糖波动更小,低血糖事件发生率更低,且无明显体重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文就预混胰岛素转为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探讨。方法:将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68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34例。均行预混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预混胰岛素转为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观察和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变化情况、生活质量评分及低血糖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O.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O.05);观察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O.05)。结论: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显著,改善了患者的血糖指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