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18篇
  免费   635篇
耳鼻咽喉   49篇
儿科学   153篇
妇产科学   38篇
基础医学   538篇
口腔科学   162篇
临床医学   769篇
内科学   275篇
皮肤病学   97篇
神经病学   211篇
特种医学   178篇
外科学   519篇
综合类   1625篇
预防医学   2706篇
眼科学   157篇
药学   636篇
  2篇
中国医学   358篇
肿瘤学   80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216篇
  2021年   203篇
  2020年   199篇
  2019年   166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156篇
  2016年   213篇
  2015年   246篇
  2014年   718篇
  2013年   625篇
  2012年   761篇
  2011年   793篇
  2010年   786篇
  2009年   767篇
  2008年   876篇
  2007年   472篇
  2006年   371篇
  2005年   172篇
  2004年   179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个体化护理措施对接受固定正畸矫治的青少年患者托槽脱落率的影响.方法 将正畸门诊接受固定矫治的120例青少年患者按性别随机均分为四组,A组女患者30例,B组男患者30例,以上两组患者采用个体化护理措施(由专职护士运用语言、示范、文字等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从认知、心理、行为、家庭四个方面进行护理),C组女患者30例,D组男患者30例,采用常规正畸护理健康宣教.分别记录四组患者佩戴固定矫治器1个月时托槽脱落的情况,计算托槽脱落率.将A组与C组、B组与D组、A组与B组、C组与D组,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佩戴固定矫治器1个月时,四组患者托槽脱落率分别为o.20%、0.40%、1.57%、1.76%,A组与C组比较、B组与D组比较均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A组与B组比较、C组与D组比较均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青少年固定正畸矫治过程中,性别差异不是影响托槽脱落率的主要因素,护士运用个体化的护理措施,提高了患者的主动配合能力,从而降低了患者托槽的脱落率.  相似文献   
2.
承峥  陶江丰  刘奕  徐俊育 《新医学》2014,(3):191-194
目的:探讨青少年与成人固定正畸患者牙周健康状况特点。方法随机选择中等拥挤的青少年与成人固定正畸患者各20例,在矫治前和矫治第1、6和12个月时,对其进行牙龈指数、菌斑指数和牙石指数的检查。结果青少年患者牙龈指数、菌斑指数在矫治后1、6、12个月时,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1),而3个时点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牙石指数在矫治后6、12个月时开始逐渐明显升高(P<0.01)。成人患者牙龈指数在矫治后6、12个月时明显升高(P<0.01),而2个时点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菌斑指数在矫治后1、6、12个月时,与治疗前相比逐渐升高(P<0.01),而在治疗6、12月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牙石指数在矫治后1个月时,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12个月时开始逐渐明显升高(P<0.01)。与青少年患者相比,固定正畸治疗前,成人牙石指数较高(P<0.01),而牙龈指数、菌斑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时,成人牙龈指数、菌斑指数较低(P<0.05),而牙石指数值较高(P<0.01);治疗6、12月时,成人牙龈指数、菌斑指数均低于青少年(P<0.01),而牙石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畸治疗前均应进行龈上洁治,在治疗中尤其应加强青少年患者的卫生宣教,同时尽量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以减少矫治过程中对牙周健康的损害。  相似文献   
3.
孙艳红  王海艳 《海南医学》2016,(23):3868-3870
目的 探讨青少年颈椎生理曲度异常的影像学特征和主要临床症状.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治的有神经系统临床症状并伴有X线异常的青少年患者116例,根据X线平片颈椎生理曲度异常程度,将入组患者的颈椎生理曲度异常分为轻度组(38例)、中度组(34例)、重度组(44例),分别比较三组患者临床症状和神经系统体征.结果 颈椎生理曲度减小和变直分别占颈椎生理曲度异常分型的29.31%和37.93%;轻、中、重三组患者中头痛积分随颈椎生理曲度异常程度增加而逐渐加重,且血压呈上升趋势,两两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重三组阳性Hoffmann征积分分别为6.0、18.0、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mberg征阳性积分分别为18.0、35.5、2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椎曲度异常是颈椎病较早出现的X线征象,对青少年早期颈椎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可及时明确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青少年佩戴角膜塑形镜和框架眼镜后调节反应的变化及两者的差异。方法青少年近视患者共76例,排除屈光参差、眼底疾患等因素后,根据患儿依从性及家长意愿,34例患者佩戴角膜塑形镜,42例患者佩戴单焦点框架眼镜。所有患者矫正残余屈光不正,用分光检影装置测定初次及戴镜1年后双眼的调节反应,并计算相应的调节滞后量。结果共74例完成该研究,初次测定两组调节反应、调节滞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佩戴角膜塑形镜1年后调节反应、调节滞后与初次无显著差异(P〉0.05),佩戴框架眼镜1年后调节反应、调节滞后与初次测定有统计学差异(P〈0。05);1年后佩戴角膜塑形镜组调节反应大于框架眼镜组,调节滞后小于框架眼镜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少年近视眼佩戴角膜塑形镜1年后调节反应明显大于佩戴框架眼镜者,调节滞后明显小于佩戴框架眼镜者,在延缓近视进展方面,角膜塑形镜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亲职压力、家庭功能与应对方式对中学生父母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以亲职压力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家庭功能量表和SCL-90对200名12岁初中学生家长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女性SCL-90总分显著高于男性;SCL-90总分与亲职压力、消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积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P<0.01)。积极应对与解决问题和情感介入呈显著正相关(P<0.01);消极应对与功能角色、情感反应、情感介入和行为控制呈显著负相关(P<0.05)。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有显著预测作用(P<0.001;P<0.005)。积极与消极应对在亲职压力和心理健康中起部分中介作用(P<0.001;P<0.005)。结论应对方式部分中介亲职压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家庭功能中,解决问题和情感介入正向影响积极应对的作用,角色、情感反应、情感介入和行为控制负向影响消极应对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自制"梅花近视针"叩刺眼周"四穴"治疗青少年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选取的青少年调节性近视患者42例80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0例(38眼),对照组22例(42眼)。治疗组采用自制梅花近视针在75%乙醇消毒基础上,内加注蒸馏提纯的"4味"中药(黄芪、郁金、菊花、薄荷脑),先后叩刺睛明、攒竹、四白、瞳子眼周四穴,以局部潮红、不出血为度;对照组采用普通传统梅花针,操作方法同上。结果治疗组15例29眼中,显效14例27眼,有效1例2眼,总有效率100%。对照组15例29眼中,显效8例16眼,有效5例10眼,无效2例3眼,总有效率87%(89.6%)。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P〈0.01。结论自制"梅花近视针"治疗调节性近视,能在腧穴皮肤周围形成高浓度药区,渗透到腧穴内,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调节作用,加速眼部毛细血管的新陈代谢,清凉眼睛,起到松弛眼部肌肉、缓解消除视疲劳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新疆地区汉族、维吾尔族儿童及青少年淋巴母细胞淋巴瘤(lymphoblastic lymphoma,LBL)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3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28例汉族、维吾尔族儿童及青少年LB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的治疗方案包括CHOP、CHOP样方案、改良的Hyper—CVAD和BFM方案及自体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SCT)。采用Kaplan-Meier法对各方案治疗的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28例患者中位随访15个月(4~86个月),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11例,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2例,疾病进展(progression of disease,PD)15例,总有效率为46.4%。生存13例,死亡15例,死亡的原因主要为疾病进展或复发(1例死于感染)。1年、2年的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61%、46%。采用改良的Hyper—CVAD和BFM方案治疗的患者的OS显著高于单纯采用CHOP、CHOP样方案治疗的患者的OS(P〈0.01)。结论 新疆地区儿童及青少年LBL绝大多数为T-LBL,LBL总体生存率较低,采用改良的BFM方案和Hyper—CVAD方案可改善儿童及青少年LBL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睾丸也会转圈圈,这不是笑话!睾丸扭转是泌尿外科的急症,尤其是青少年男性要特别提高警觉,如果不马上处理,把握睾丸扭转治疗的黄金6小时,很可能伤了蛋蛋,影响传宗接代的大事。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与BP神经网络模型在心理应激相关影响因素研究的结果对比,建立心理应激的神经网络模型。方法对某医学院校785名本科新生进行心理应激以及相关影响因素问卷调查。结果BP神经网络模型对心理健康类的正确预测率为99.7%,对有心理问题类的正确预测率为95.1%,总的符合率为98.5%。logistic回归分析对心理健康类的正确预测率为94.1%,对有心理问题类的正确预测率为75.0%。总的符合率为89.2%。结论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比logistic回归分析有更好的预测功能。  相似文献   
10.
杨世宏  王智勇  关磊 《中国校医》2015,(2):81-82,85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高中学生精神压力情况,为制订干预措施,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群随机抽取辽宁省7个地市重点高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学生,合计11 895人,对其进行问卷调查。指标包括7项:缺乏安全感、孤独感、学习压力、失眠、打算出走、尝试出走、离家出走。结果不同高中男生,"缺乏安全感"和"孤独感"这2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5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高中女生,7项精神压力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报告率较低的有:重点高中男生的"离家出走",重点高中女生的"尝试出走",职业高中男、女生的"学习压力""打算出走";报告率较高的有:重点高中女生的"缺乏安全感"和"孤独感",职业高中男、女生的"失眠""离家出走",还有职业高中男生的"尝试出走"。结论职业高中男女生学习压力小,但失眠、离家出走较多;重点高中女生的安全感、孤独感需要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