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15篇 |
完全免费 | 37篇 |
专业分类
预防医学 | 2452篇 |
出版年
2022年 | 14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16篇 |
2016年 | 18篇 |
2015年 | 32篇 |
2014年 | 98篇 |
2013年 | 157篇 |
2012年 | 252篇 |
2011年 | 238篇 |
2010年 | 144篇 |
2009年 | 134篇 |
2008年 | 391篇 |
2007年 | 172篇 |
2006年 | 131篇 |
2005年 | 157篇 |
2004年 | 124篇 |
2003年 | 75篇 |
2002年 | 66篇 |
2001年 | 58篇 |
2000年 | 39篇 |
1999年 | 23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17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4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实施临床路径的意义和方法 总被引:194,自引:10,他引:184
作者就临床路径的概念和内涵、由来和作用进行了描述;并介绍了临床路径的病种/病例选择和制定的方法、过程;阐述了改革对医院支付方式是实施临床路径的动力,转变医师的服务理念是推行临床路径的关键,各科室的协调与合作是实施临床路径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门诊患者就医需求调查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29
目的 提高门诊医疗服务水平。方法 问卷抽样调查2004年10月份6天门诊患者1716人,内容包括患者选择医院、选择医生、需求情况及连续服务需求。结果 无论是男女、各年龄组,还是自费、医疗保险、公费医疗,其门诊医疗需求迫切性依次是解除病痛、安全、尊重、服务和知情权。连续医疗服务中首选的是预约就诊,其次是电话随访。结论 患者门诊医疗需求具有多样性,医院应重视为患者解除病痛、保证医疗安全、尊重患者、提高服务水平,搞好连续医疗服务,满足不同层患者需求。 相似文献
3.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诊治及预防 总被引:27,自引:10,他引:17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CVC)引发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诊治及预防要点。方法采用近10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回顾与医院监测结果及临床实际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方法。结果CRBSI诊治应注意:对于留置CVC的患者,只要出现不能用非感染原因解释的高热,就要考虑CRBSI的可能,普通导管和抗感染导管在引起感染的时间和病原学方面有不同之处;抗感染导管的抗感染作用是有限的;立即拔管是最有效的治疗措施;常规隔日1次对穿刺点皮肤涂抹培养应淘汰。结论CRBSI的预防应严格掌握CVC留置指征;选择硅胶类导管;当置管时间预计〉5d时选择抗感染导管;选择锁骨下静脉置管而非股静脉置管;导管接口的保护、消毒及保持穿刺点干燥很重要;应对相关医护人员进行培训。 相似文献
4.
临床路径开发对象的选择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开发对象选择是否正确是路径实施能否成功的前提之一。对于初步尝试临床路径这种管理模式的医院,在开发对象的选取上更应该重视,不能盲目随意选取。本要医院外科手术病例收容量,住院日分布情况进行分析,为医院选取临床路径开发对象提供方法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6.
鲍氏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趋势分析 总被引:23,自引:10,他引:13
目的监测医院近年临床标本鲍氏不动杆菌的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2004年1月-2006年12月从患者不同标本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API细菌鉴定试条鉴定到种),采用CLSI/NCCLS标准K-B法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进行耐药分析,WHONET5.4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鲍氏不动杆菌2004-2006年检出率分别为2.5%、3.8%、10.9%,在临床分离的非发酵菌中仅次于铜绿假单胞菌位居第2位;标本主要来源于痰(78.0%),病房集中于中心ICU(29.2%)、呼吸内科(19.3%)、急诊病房(10.9%);该菌耐药现象严重,对哌拉西林、头孢噻肟、头孢曲松、氨曲南呈多药耐药,敏感度最高的是碳青酶烯类,约80.0%。结论鲍氏不动杆菌是引起医院感染的常见条件致病菌。该菌耐药性广,临床治疗应合理选择使用抗菌药物,加强医院环境和人员消毒,控制不动杆菌属在医院内的定值与播散。 相似文献
7.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特征及目前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21,自引:6,他引:15
初步解决我国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题中之义,也是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过程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根据过去多年的经验,我国政府选择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作为新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农村居民实现初步医疗保障的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8.
4262株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0,自引:9,他引:11
目的了解4262株医院感染病原菌的临床分布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医院2006年1-12月间临床住院患者的标本,进行微生物病原学分离、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同时对葡萄球菌属和革兰阴性杆菌分别进行MRSA、ESBLs的检测。结果在10573份标本中共分离出医院感染病原菌4262株,其中G^-菌2475株,占58.1%,G^+菌695株,占16.3%,真菌1092株,占25.6%;3170株病原菌中,位列前5位的病原菌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24.3%)、鲍氏不动杆菌(10.9%)、肺炎克雷伯菌(10.4%)、大肠埃希菌(8.9%)、金黄色葡萄球菌(8.0%);病原菌分离阳性率较高的临床科室依次为神经外科、呼吸内科、ICU、肝胆外科、老年病科;病原菌耐药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克林霉素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50%,但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米诺环素的敏感度较高;G^-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较低,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在30.0%~60.0%。结论医院感染病原菌主要为条件致病菌,仍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真菌感染所占比例上升较快,病原菌耐药率普遍较高,因此,重视病原学检查及药敏监测,有助于临床合理选择和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患者P-选择素水平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间的关系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观察冠心病不同类型患者中P选择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的数量关系,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识别和预测的炎症指标。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按照病变支数、Gensini评分和ACC/AHA冠状动脉病变A、B、C分型进行数量评估。结果①冠心病组P选择素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180.6ng/L±60.5ng/Lvs.145.3ng/L±21.7ng/L,P<0.05);②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P选择素水平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191.4ng/L±63.7ng/Lvs.141.3ng/L±17.9ng/L,P<0.01);③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组P选择素水平高于单支病变组(190.1ng/L±64.2ng/Lvs.157.2ng/L±43.4ng/L,P<0.05)。P选择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数量呈Spearman正相关(rs=0.349,P=0.003);与A、B、C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Spearman正相关(rs=0.358,P=0.002);与Gensini法评分呈线性正相关(r=0.391,P=0.001)。结论①细胞黏附分子P选择素水平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数量的影响,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病变程度和数量呈正相关。②P选择素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有关,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识别和预测的炎症指标。 相似文献
10.
同伴教育者的选择和培训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同伴教育是具有相同年龄、性别、生活环境和经历、文化和社会地位或由于某些原因使其具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的教育形式。同伴教育已被广泛应用于艾滋病预防和性健康教育领域 ,世界卫生组织已经确认同伴项目是改变人们行为特别是青少年行为的有效方式 ,是全世界艾滋病预防的主要措施之一。同伴教育者的选择1 从受教育群体中选择骨干 亚文化理论和革新沟通理论都从一定的角度支持从受教育群体中选择同伴教育者。亚文化理论的代表Cohen[1] 认为特定的群体会拥有自己特殊的亚文化。因此 ,某些健康促进项目可以在某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