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7篇
  免费   227篇
儿科学   23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15篇
内科学   121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301篇
预防医学   839篇
药学   90篇
  2篇
中国医学   44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141篇
  2012年   153篇
  2011年   150篇
  2010年   142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130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目的 了解超重及肥胖与社会经济地位的关系,为超重和肥胖的健康干预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调查对象,对辽宁省某市7791名35岁以上居民进行超重及肥胖与社会经济地位关系的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家庭基本情况、居住环境、家庭年度总收入、家族史、医疗保障、吸烟饮酒情况、饮食习惯、睡眠质量、体育锻炼、体格检查状况.数据处理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超重和肥胖占总人数的45%,其中超重率33.5%,肥胖率11.5%.经多因素调整后,超重和肥胖人群在收入、职业、文化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家庭人均年收入和职业类型与超重和肥胖呈正相关;受教育水平与超重和肥胖呈负相关.结论 辽宁省某市超重及肥胖与社会经济地位关系紧密,应将高收入、白领职业和低学历人群作为重点健康干预对象.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启东市乙肝干预研究队列随访人群体重指数、血压水平的分布特征,探讨两者间的关联,为慢性病预防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在2013年1~10月对启东市乙肝干预研究队列研究对象分层随机抽样,进行问卷调查(社会人口学特征、吸烟饮酒)和体格检查(测量身高、体重、血压),收集健康体检数据,分析研究对象的性别、体重指数及烟酒嗜好与血压间的关联。结果 本次调查抽样人群8269人,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7.90%和5.74%,高血压发生率为14.60%。男性高血压发生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性高血压发生率随体重指数的增加而上升,趋势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吸烟者与饮酒者高血压患病率分别高于不吸烟者和不饮酒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合调查结果,应加强对启东市乙肝干预研究队列青年群体健康宣传教育,倡导健康生活习惯,积极控制超重与肥胖,减少高血压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承德市6~17岁儿童肥胖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本市城区和农村10所中小学,对入选的16 811例儿童进行体格检查.计算超体质量、肥胖率及不同年龄、性别、地区儿童超体质量、肥胖率.通过问卷调查初步筛选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将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进一步分析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结果 抽取的16 811例儿童中,超体质量率为13.09%,肥胖率为12.1%.其中男孩的超体质量、肥胖率高于女孩;城市、农村儿童超体质量、肥胖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春期超体质量、肥胖发生率高于青春前期;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肥胖与父母超体质量、喜喝含糖饮料、上网看电视时间长可能是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结论 该市6~17岁儿童超重、肥胖率较高.合理饮食、正确生活方式、增加运动可以部分减少肥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比较重庆主城某社区居民2003、2013年超重、肥胖及中心性肥胖情况,分析其流行趋势.方法 分别于2003、2013年对该社区人群进行现况调查,内容包括填写调查问卷、人体学测量、血糖及血脂检测等.结果 2003、2013年分别调查3 073、5 938人.年龄标化后,男性超重率由2003年的44.3%上升至2013年的45.5%,而女性超重率由28.3%下降至26.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407、0.260);男性肥胖率由10.0%上升至1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7),而女性肥胖率由8.3%下降至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男性中心性肥胖率由50.9%上升至53.9%,而女性由39.6%下降至3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2、0.017).结论 该社区人群超重率、肥胖率及中心性肥胖率均较高,男性中心性肥胖率增加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探讨通过降低kV降低超重和肥胖人群冠状动脉CTA辐射剂量的可行性。方法连续收集超重患者60例、肥胖患者72例,每组均分成低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分别记作A1和A2、B1和B2组, A1组采用100 kV、A2和B1组120 kV、B2组采用140 kV,对比剂选用碘海醇(350 mg/ml)进行增扫描。对冠状动脉9个主要节段图像进行主观评分,对右冠状动脉近段(RCA-p)、左主干LM(LMA)、左前降支近段(LAD-p)、左回旋支近段(LCX-p)4个主要节段管腔增强后CT值及SD和同水平前胸壁肌肉组织的CT值及SD进行记录。对A1和A2、B1和B2以上增强水平、图像评分、图像噪声、信噪比( SNR)、噪声比( CNR)、有效辐射剂量( ED)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所有纳入病例均完成冠脉检查,图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9个冠脉节段图像评分、4个冠脉节段增强水平、图像噪声、SNR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CNR、E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A1组和A2组ED 分别为(8ó.47±0.76) mSv和(12.22±2.41)mSv,B1和B2组ED分别为(13.69±1.142)mSv和(20.31±1.36) mSv。结论对于超重和肥胖人群进行冠脉检查,可通过降低kV减少检查个体的有效辐射剂量,降低冠脉图像CNR。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利拉鲁肽治疗超重和肥胖患者的有效性。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英文数据库( MEDLINE、EMbase、CENTRAL)和中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查找利拉鲁肽治疗超重和肥胖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 RCT),检索时限截至2015年3月。由2位研究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5.3.0版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2个RCT,其中英文文献11篇,中文文献1篇。结果显示在降低患者体质量方面,利拉鲁肽组优于安慰药组、胰岛素组、艾塞那肽组、格列美脲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R=-0.91,95%CI(-1.01,-0.81),P<0.00001]、[RR=-2.88,95%CI(-3.37,-2.39),P<0.00001]、[RR=-1.12,95%CI(-1.32,-0.92),P<0.00001]、[RR=0.45,95%CI(-0.62,-0.27),P<0.00001]。利拉鲁肽在降低超重和肥胖患者糖化血红蛋白c、收缩压都有明显的效果。结论利拉鲁肽能有效控制超重和肥胖患者的体质量。其远期疗效有待开展更多高质量、大样本、长期随访的RCT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7.
徐欢  胡欣  温玉洁  莫子韶 《广西医学》2015,37(3):341-343
目的 观察利拉鲁肽治疗血糖控制不佳超重2型糖尿病( T2DM)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 40例口服降糖药物联合胰岛素治疗后血糖控制不佳的超重T2DM患者,在原治疗方案不变的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注射液,连用12周. 观察治疗前、治疗后4周和12周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血脂的变化情况. 结果 治疗后FPG、2hPG、空腹C肽、HbA1c、BMI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随着时间的增加,上述各指标均逐渐降低(P<0.05);治疗前后患者总胆固醇、高密度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甘油三酯、脂联素、瘦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 例患者平均HbA1c、体重由治疗前的8.6%、74.4 kg,下降至治疗12周后的7.6%、71.1 kg,分别减少了1.0%、3.3 kg. HbA1c下降幅度与患者治疗前HbA1c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患者既往使用胰岛素呈负相关(P<0.05),与其他指标无明显相关性(P>0.05). 治疗期间无低血糖、无胰腺炎及不良免疫反应等发生. 结论 利拉鲁肽对血糖控制不佳超重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治疗效果好,可明显降低体重,改善血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西南地区中老年人群超重及肥胖流行状况与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采取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共收集2008~2010年重庆及成都地区城乡40~79岁常住居民( n=7205)的有效数据,包括年龄、腰围、臀围、舒张压、心率、餐后血糖、三酰甘油、锻炼频率、尿酸等调查内容,描述西南地区中老年人超重、肥胖的患病率及在城乡、男女人群中的分布特点,探讨超重及肥胖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2008~2010年西南地区中老年人超重率为35.91%(城市37.02%,农村32.92%,男性33.84%,女性37.41%);肥胖率为11.40%(城市11.13%,农村11.40%;男性8.94%,女性12.84%);其中,城市超重率高于农村,女性超重率高于男性。女性肥胖率高于男性( P<0.01),城乡肥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缺乏运动、超重或肥胖家族史是男性超重及肥胖的危险因素,城乡差异、缺乏运动是女性超重及肥胖的危险因素。结论西南地区中老年人群超重、肥胖率高,有接近一半的人体质量超过正常标准。应在社区加强超重及肥胖相关的健康教育,遏制该地区人群超重、肥胖的严峻形势,对于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辣椒素对超重及肥胖成人的骨骼肌肉和脂肪分布等体成分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体质指数(BMI) ≥24的研究对象20例,随机双盲分为辣椒素组和对照组各10例,分别给予辣椒素4 mg/d和0.05 mg/d.干预前和干预4周后,检测人体体成分.结果 干预4周后,辣椒素组研究对象的BMI、肥胖程度、内脏脂肪区域、体脂百分比和臀围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右下肢肌肉量明显上升(P<0.05).结论 辣椒素可能通过增加肌肉量和减少体脂聚积,从而减轻超重和肥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个体化生活习惯干预对于干预超重、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1日到2016年1月1日期间到我院确诊收治的64例超重、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个体化生活习惯干预.结果:观察组总改善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生活习惯干预对于干预超重、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的效果十分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