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完全免费   30篇
  预防医学   20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某中学高中女生儿童期性虐待发生情况调查   总被引:43,自引:13,他引:30  
目的 了解高中女生儿童期性虐待发生情况,为卫生及教育部门制定预防儿童期性虐待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用自填式问卷,于2000年12月对某高中学校985名女生就有关儿童期受性虐待经历进行不记名的回顾性调查。结果 在被调查的985名女生中,有251人(25.5%)16岁前曾经历过非身体接触或身体接触的性虐待;其中18人经历过被试图性交,5人经历过被强行性交。儿童期性虐待首次发生年龄58%在13岁及以前。性交行为的发生率在有儿童期性虐待经历的女生中(2.6%)高于没有性虐待经历的女生(0.4%),差异有显性(x^2=6.48,P=0.011)。在不同的父母化程度间,儿童期性虐待发生率差异未发现有显性。结论 儿童期性虐待问题在我国女童中可能并非少见,有必要对这一问题开展研究,并重视在小学生中开展预防性虐待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2.
565名大学生儿童期性虐待经历回顾性调查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大学生中儿童期性虐待发生情况,探讨性虐待经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用自填式问卷,于2003年9月对一所普通高校565名大学生就有关儿童期受性虐待经历进行不记名回顾性调查。结果 在被调查的565名大学生中,有20.0%(32/160)的女生和14.3%(58/405)的男生报告16岁以前曾经历过非身体接触或身体接触的性虐待,其中18名(11.3%)女生和31名(7.7%)男生经历过身体接触的性虐待。儿童期性虐待经历首次发生年龄59.4%的女生、51.7%的男生发生在11岁及以下。与没有儿童期性虐待经历的学生比较,有儿童期性虐待经历的学生抑郁情绪量表得分高;健康状况自我感觉评价得分低;症状自评简表中的躯体症状、敌意、强迫症状和焦虑得分高;有过性交行为及在调查的近一年里考虑过自杀、饮酒醉过的比例高。结论 儿童性虐待问题在中国并非少见。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儿童期性虐待经历相关。亟待开展儿童期性虐待的预防工作及为受害者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3.
391名大学生儿童期躯体情感虐待经历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陈晶琦 《中国校医》2005,19(4):341-344
目的 了解大学生儿童期躯体情感虐待的发生情况,探讨儿童期躯体情感虐待经历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填式问卷,对北京某大学391名学生就儿童期羞辱、体罚(不包括打)、限制活动、严重挨打、用器械严重打等躯体情感虐待经历进行不记名调查。结果 总的看来,56.3%的学生16岁前曾经历过或羞辱或体罚或挨打或限制活动。18.9%有过严重挨打(包括用器械严重打)的经历。儿童期有严重躯体情感虐待经历的学生,其躯体症状、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等症状因子分≥1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无儿童期躯体情感虐待经历的学生。结论 研究提示,中国儿童期羞辱、体罚、挨打等躯体情感虐待问题常见,儿童期严重躯体情感虐待经历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明显相关。应重视儿童虐待的干预研究。  相似文献
4.
儿童忽视研究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世界卫生组织(WHO)1977年曾指出:儿童虐待与忽视是一个社会现象和公共卫生问题,在所有的时间里存在于所有的社会中。1984年,Wolock&Horowitz提出“NeglectofNeglect”(对忽视的忽视)的警告,并指出“对儿童忽视的不重视是制约儿童健康和幸福的重要问题”。但时至今日,儿童忽视仍然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对儿童忽视的研究仍然处于“受冷落”的局面[1]。1.儿童忽视的概念和定义:迄今为止,国际上对儿童忽视没有一个统一、确切的定义,其原因是由于各国经济、文化、传统观念、生活习俗等的差异,造成对忽视理解的不同;同时忽视与贫穷之间又存在密…  相似文献
5.
家庭中儿童躯体虐待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了解长沙市4~8年级儿童家庭躯体虐待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长沙市四个区的中、小学抽取1481名学生,男生793名,女生688名。使用父母—儿童冲突策略量表和儿童自身、父母、家庭因素调查表对儿童躯体虐待现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 儿童躯体虐待率达62.4%,轻微的52.2%,严重的47.4%,非常严重的21.3%。儿童躯体虐待主要与儿童的性别、年龄、学习成绩、父母的健康相关行为、父母关系、家庭经济状况及家具面积等因素有关联。结论 长沙市4~8年级学生中受父母躯体虐待的现象非常普遍,应引起重视。制定预防措施时应综合考虑儿童自身的、家庭的和父母的等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中专学生童年期羞辱经历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联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目的了解中专学生儿童期羞辱的发生情况,探讨儿童期羞辱经历的社会影响因素及其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联,为制定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填式问卷,对石家庄某中专学校学生484名的儿童期羞辱经历进行不记名调查。结果46.7%的学生16岁前曾经历过至少1次羞辱。对儿童羞辱的人,排在前5位的依次是同伴/同学(30.6%)、教师(25.8%)、父亲(21.1%)、母亲(20.9%)和兄弟姐妹(18.4%)。有过儿童期羞辱经历的学生,SCL-90量表中的躯体症状、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症状等9个因子的均分均明显高于没有儿童期羞辱经历的学生,而且儿童期羞辱经历与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偏执、精神病性症状等因子均分和SCL-90总均分有随羞辱程度加重而上升的剂量反应趋势。结论中专学校学生儿童期羞辱问题常见。儿童期羞辱经历与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明显相关。在学校和社区应开展预防儿童虐待的干预活动,使教师和家长掌握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方法,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教师、家长的行为,制止对儿童的羞辱。  相似文献
7.
儿童期性虐待经历对女生心理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儿童性虐待 (childsexualabuse,又称儿童性侵犯 )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拟通过对 32 3名高中和中专女生的调查研究 ,初步探讨我国女童中儿童性虐待的发生及性虐待经历对其心理和性行为的影响 ,以引起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为更加广泛深入的研究奠定基础 ,也为我国将来制定相关预防与服务策略提供一定的依据。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本研究采用的是方便样本。即在同意参与此项调查的某高中和某中专中 ,以班级为单位 ,对 4 0 9名女生进行调查。获得 32 3份合格答题卡 ,应答率为 79%。学生的年龄分布 ,95 % (30 7/ 32 3)为 18岁及…  相似文献
8.
701名女大学生儿童期性虐待回顾性调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成年女生儿童期性虐待危险因素及施虐者特征。方法用自编性虐待问题及家庭环境问卷,对某学院701名成年女生就有关儿童期受性虐待经历、家庭情况及施虐者特征进行不记名的回顾性调查。结果701名女生中有155人(22.1l%)回答18岁以前曾经历过非身体接触和/或身体接触的性虐待,其中26人(3.71%)经历被试图性交或肛交,8人(1.14%)经历被强行性交或肛交。有117人(16.69%)16岁以前曾经历过性虐待。施虐者大多数为男性(99.4%);只有少数(3.2%)的施虐者采用了暴力手段;非身体接触性虐待主要由陌生人所为(78.7%),而71.3%的身体接触性虐待是由熟人所为,其中老师占12.5%,邻居占17.5%,亲戚占21.3%。父、母亲经常在家庭中使用暴力、有不良嗜好、体弱多病、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紧张及生活在重组家庭是儿童性虐待发生的危险因素,而父亲文化程度高是保护因素。结论儿童期性虐待问题在被调查的女生中并非少见,且家庭环境在儿童性虐待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父母躯体虐待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了解小学生父母近1a来对子女躯体虐待行为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填式问卷,对某小学185名家长对子女躯体虐待的行为进行不记名调查。结果在被调查的185名小学生父母中,在最近1a里,有97人(52.4%)曾对子女实施过下列躯体虐待行为:用力徒手打(51.9%)、用物品打(10.8%)、罚跪(5.4%)、罚不让吃饭(3.2%)、曾使孩子窒息或烧烫或用利器刺伤(1.1%)。有童年期被家长躯体虐待经历的父母对子女实施躯体虐待行为的相对危险性,是无此经历父母的5.32倍。与女童比较,男童更容易受到家长的躯体虐待。父母对子女的躯体虐待行为与其受教育程度无明显关联,与家长的性别及年龄无明显关联。结论家长对儿童躯体虐待问题较为普遍。童年期受家长躯体虐待经历是导致家长对儿童躯体虐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农村儿童责打的频度和强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调查农村地区儿童责打的流行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安徽省农村地区1884户共2363名1~14岁儿童责打管教行为及其相关因素进行调查。[结果]近1个月内有930名儿童受责打,发生率为39.3%;以近1个月受责打次数达3次且出现红肿,或青紫、或出血甚至更为严重后果为躯体虐待计,躯体虐待的发生率为3.3%。儿童责打的主要原因为淘气不听话、学习问题和闯祸;主要部位为臀部和头部;主要方式为手打和枝条棍棒打。受责打后大多数儿童哭叫和无任何损伤反应,男童出现较为严重后果(18.0%)高于女童(13.2%)。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儿童受责打的主要危险因素为低龄、女监护人受教育年限低,独生子女及抱养儿童是免受责打的保护因素。[结论]我国农村地区儿童责打现象较为普遍,合理教育儿童、保护儿童健康需要广大父母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