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建立中国膳食平衡指数 总被引:35,自引:4,他引:31
目的 建立中国的膳食平衡指数 (DBI) ,综合评价中国成年人的膳食质量 ;为研究人员及食物营养政策制定者以及大众提供有效的膳食评价工具。方法 依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选择构成膳食平衡指数的食物组的单项指标。参照平衡膳食宝塔建议的食物摄入量确定每个单项指标的分值以及计分方法。结果 DBI由谷类食物、蔬菜和水果、奶类和豆类、动物性食物、油脂、盐、酒精及食物种类组成 ,以总分 ,负端分 ,正端分 ,膳食质量距及平衡膳食模式构成的评价体系既能反映摄入不足又能反映摄入过量 ,可用于评价群体和个体的膳食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2.
修订中国膳食平衡指数 总被引:24,自引:6,他引:18
目的依据2007年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平衡膳食宝塔,修订中国膳食平衡指数DBI-07。方法利用膳食指南中的核心条目选择构成膳食平衡指数的单项食物指标,包括谷类食物、蔬菜水果、奶类及大豆类、动物性食物、酒精和调味品、食物种类以及饮水量。参照平衡膳食宝塔建议的食物摄入量确定每个单项指标的分值及计分方法,以负端分(LBS)、正端分(HBS)、膳食质量距(DQD)的方法进行计分评价。应用DBI-07对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中26300名18~79岁成年人进行膳食质量评价。结果人群中负端分的均值为11.5,78%的人存在中、高度的摄入不足。正端分的均值为30.0,有35.1%的人存在中、高度的摄入过量。膳食质量距的均值为41.5,有43.8%的人存在高度的膳食不均衡。结论DBI-07的定义及评价方法,反映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基本原理,既能反映摄入不足又能反映摄入过量,可用于评价群体和个体的膳食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3.
应用中国膳食平衡指数评价中国18~59岁人群的膳食质量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利用中国膳食平衡指数(DBI)综合评价中国成年人的膳食质量,验证DBI的有效性。方法选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28320名18~59岁成年人膳食调查及个人基本情况调查资料,采用DBI的评分及评价方法评价我国居民的膳食质量。结果目前中国人群的膳食状况仍以摄入不足为主要问题,同时也存在着食物摄入过量的问题。城乡间人群的膳食质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农村居民无论是摄入不足还是摄入过量的程度都大于城市,显示出农村居民膳食失衡的程度较为严重。文化程度和经济收入也是影响居民膳食质量的主要因素。结论采用DBI评价人群的膳食质量,能够更好地描述人群膳食质量的总体概况,易于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量化膳食中问题的程度,利于人群间的比较。 相似文献
4.
中国成年人膳食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通过分析膳食摄入不足和摄入过量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改善中国居民的膳食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28320名18~59岁成年人膳食调查及询问调查数据。采用平衡膳食指数评价人群的膳食质量,应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别以正端分(DBI—LBS)及负端分(DBI—HBS)为因变量,以住户特征变量及个人特征变量为自变量,分析膳食摄入不足和膳食摄入过量的影响因素。结果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在业情况、家庭收入、家庭人口数、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体育锻炼、看电视时间、阅读时间、地区进入DBI—LBS回归模型,是影响膳食摄入不足的主要因素。性别、在业情况、家庭收入、家庭人口数、民族、糖尿病、吸烟、体育锻炼、看电视时间、阅读时间、做饭时间、地区进入DBI—HBS的回归模型,是影响膳食摄入过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使用膳食质量指数评价浦东新区部分小学生膳食质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建立并使用膳食质量指数(DQI)评价浦东新区部分小学生的膳食质量,为有针对性使用膳食指南开展营养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依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选择14个元素构成DQI,用DQI对浦东新区小学生的膳食情况进行评分,以评价浦东新区小学生的膳食质量.[结果]DQI总分与性别、地域、经济状况和营养状况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DQI对浦东新区小学生膳食总体状况具有代表性;浦东新区小学生的膳食状况为摄入不足和摄入过量并存.城区和乡镇地区小学生膳食质量存在一定差异,乡镇地区小学生摄入不足程度大干城区小学生,部分需要限制的食物摄入过量程度也大于城区小学生,显示出乡镇地区小学生膳食不均衡问题更加严重.无论营养过剩小学生还是营养不良小学生,膳食模式都是摄入不足和摄入过量并存,营养过剩小学生摄入过量程度更大.[结论]采用DQI评价小学生的膳食质量,能够更好地评价小学生膳食是否符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既可用于人群间的比较,还可以用于进行个体化膳食指导. 相似文献
6.
针对老年人群的中国膳食平衡指数尝试性调整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适合中国老年人群的膳食平衡指数(DBI),为综合评价该人群的膳食质量提供评价工具,并初步验证其有效性。方法根据老年人的营养需要特点,调整2005年中国DBI的部分单项指标定义和计分取值而成,并利用建立的评分系统对177名住养老机构60岁以上老年人的3天膳食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该DBI评价系统总体上可反映绝大多数食物种类和营养成分摄入的实际状况,并可综合反映膳食中各营养素摄入不足、过量和不平衡状况的方向和程度。样本人群膳食总体摄入不足,性别、年龄和伙食费对膳食质量均有影响,影响该人群膳食质量的食物种类主要是奶类豆类、蔬菜水果、食用油和动物性食物。结论采用该针对老年人群的中国膳食平衡指数基本能反映老年人群的膳食质量,并能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黄浦区居民膳食营养状况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修订并应用膳食质量指数(DQI)评价上海市黄浦区成人居民膳食营养状况,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对DQI进行修订.采用修订的DQI对上海市黄浦区447名成人居民的膳食营养状况进行评价.结果 DQI总分均数为(15.5±11.5)分,DQI负端分均数为(-14.3±6.2)分,DQI膳食质量距的均数为(44.2±9.8)分.68.0%的膳食模式为模式F,提示主要膳食问题为严重摄入过量.结论 修订的DQI可用于评价成年居民的总体膳食质量.黄浦区成年居民主要膳食问题是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脂肪摄入过量,因此,有必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引导居民合理膳食. 相似文献
8.
健康饮食指数与中国膳食平衡指数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康饮食指数(HEI)和中国膳食平衡指数(DBI)都是依据膳食指南而建立的、衡量总体膳食质量的评价方法。本文从建立依据和发展、评分体系和方法、应用及优缺点等方面对HEI和DBI两种膳食质量指数的特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膳食总体质量评价方法-膳食质量指数(DQI)的建立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DQI是一种总体膳食质量的的评价方法,它较传统的以单一营养素为基础的营养评价方法更能反映膳食营养状况。DQI建立以后不断得到了发展和应用,特别在慢性病预防上得到了很好的应用。除最初建立DQI的美国外,各国也开始建立适合本国特点的DQI,而且可用于国际间比较的DQI-I也已建立,DQI已成为膳食营养评价的良好工具。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城乡居民膳食评价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中我省城乡居民进行膳食营养评价,结果表明:城乡居民热能、蛋白质摄入充足,钙、核黄素及视黄醇供给不足,膳食结构不尽合理,与我国2000年膳食目标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城乡居民豆类、乳、蛋、水果等消费不足;居民膳食结构存在一定差异,市民膳食质量较好,农民膳食质量差,特别是蛋白质,来源于动物性食物及豆类的优质蛋白质仅占5.6%。建议促进大豆种植、畜禽养殖,提高大豆、奶、蛋、肉等动物性食物生产与消费,适当发展钙、铁强化食品,大力加强营养教育,指导平衡膳食,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