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07篇
  免费   3274篇
耳鼻咽喉   148篇
儿科学   138篇
妇产科学   160篇
基础医学   1579篇
口腔科学   290篇
临床医学   3943篇
内科学   1396篇
皮肤病学   104篇
神经病学   289篇
特种医学   1283篇
外国民族医学   28篇
外科学   1448篇
综合类   8118篇
预防医学   1682篇
眼科学   74篇
药学   3067篇
  38篇
中国医学   2321篇
肿瘤学   6675篇
  2023年   136篇
  2022年   511篇
  2021年   566篇
  2020年   713篇
  2019年   469篇
  2018年   415篇
  2017年   856篇
  2016年   933篇
  2015年   915篇
  2014年   1694篇
  2013年   1682篇
  2012年   2369篇
  2011年   2385篇
  2010年   2543篇
  2009年   2466篇
  2008年   2865篇
  2007年   1955篇
  2006年   1720篇
  2005年   1376篇
  2004年   1399篇
  2003年   603篇
  2002年   662篇
  2001年   515篇
  2000年   415篇
  1999年   527篇
  1998年   377篇
  1997年   362篇
  1996年   348篇
  1995年   184篇
  1994年   219篇
  1993年   123篇
  1992年   100篇
  1991年   79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106篇
  1988年   50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趋化因子受体-4(chemokinereceptor-4,CXCR4)属趋化因子家族,为G蛋白偶联的7次跨膜受体蛋白,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2是该受体的唯一配体。目前发现CXCR4在23种不同类型肿瘤中均有表达,与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针对CXCR4靶向治疗可望成为肿瘤基因治疗研究的新热点。  相似文献   
2.
肿瘤是困扰人类健康的世界难题,当今肿瘤治疗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不能在肿瘤发生早期做出精确诊断,从而失去治疗的最佳时机,导致肿瘤患者的死亡率逐年增高;此外,肿瘤治疗药物的靶向性差,严重的毒副作用限制了临床应用.因此,设计并开发新型靶向肿瘤的药物载体迫在眉睫.研究表明,靶向纳米材料在肿瘤特异性诊断和治疗方面有极大的优越性.就靶向纳米材料、在肿瘤特异性诊断和靶向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下腹部及盆腔内来源不明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下腹部及盆腔内来源不明肿块直径大于5cm的病例行多层螺旋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并重建腹部及盆腔动脉血管影像,包括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成立2个诊断小组,A组仅凭CT断面图像做出诊断,B组凭CT断面图像及CT血管成像资料做出诊断,以手术病理结果为标准,比较2组的术前诊断准确率.结果:入组病例132例,显示肿瘤血管100例,MSCTA显示肿瘤血管的敏感性75.76%,肿瘤供血动脉作为肿瘤定位诊断依据的特异性95.00%,MSCTA组的术前诊断符合率92.42%,对照组的定位诊断符合率71.9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可以较好地显示下腹部及盆腔肿瘤的供血动脉,对下腹部及盆腔来源不明肿瘤的术前诊断尤其是定位诊断具有明显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胆总管癌的MSCT动态增强特点及其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病理学证实且MSCT资料完整的胆总管癌62例,并对M SC T各期中肝外胆管癌的显示率、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 T增强扫描,56例肿瘤动脉期或门脉期明显强化;11例肿瘤延迟期呈延迟性强化。动脉期,37例肿瘤即可被检出,59例肿瘤门脉期清晰显示,61例肿瘤延迟期清晰显示。结论 M SC T增强检查可以准确显示肿瘤特点,是诊断胆总管癌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NRS 2002筛查胃肠道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的营养风险及营养支持应用状况.方法 以11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NRS 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并测定营养支持前后血清白蛋白水平.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营养风险筛查,营养风险的发生率为35.5%.在39例有营养风险的患者中,有31例(79.5%)接受了营养支持;在无营养风险的71例患者中,有24例(33.8%)接受了营养支持.有营养风险的患者接受营养支持后,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提高.结论 NRS 2002使用方便、适用性强,可有效用于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风险筛查,指导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早期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心理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6例早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比较实施前后2组患者的心理行为和生活质量.结果:早期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心理行为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实施心理干预后,患者术后绝望、依赖、恐惧、抑郁和焦虑心理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协作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C30)调查表明,观察组患者术后功能领域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疲乏、疼痛、睡眠障碍、食欲减弱、便秘和腹泻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而观察组患者术后整体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普遍存在负性心理行为,积极的心理干预能有效促进肿瘤患者的心理健康,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低声压超声调控的微泡空化对大鼠Walker-256肿瘤产生的血管效应.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26只,双侧大腿内侧细胞接种法移植Walker-256肿瘤52个,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后,分别给予不同强度的治疗声压,即假照组(n=6)、200 kPa组(n=12)、400 kPa组(n=10)、600 kPa组(n=12)、800 kPa组(n=12).超声治疗占空比1%,治疗时间5 min.各不同声压治疗组中半数肿瘤在超声辐照同时经尾静脉注射0.1 mL脂质微泡.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超声造影,利用Adobe Photoshop软件对图像进行灰阶定量分析,得到肿瘤造影峰值平均灰阶值.治疗结束后获取肿瘤标本行病理检查.结果 假照组和各实验组在治疗前后的超声造影分析结果显示,肿瘤造影峰值平均灰阶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病理检查发现600 kPa组肿瘤组织血浆外渗和轻度水肿,800 kPa组肿瘤组织明显出血、水肿.结论 低声压超声联合微泡对大鼠Walker-256肿瘤的血流灌注影响不大,但600 ~ 800 kPa声压可引起血管通透性的增加.  相似文献   
8.
干扰素调节因子7首次在EB病毒感染环境中克隆,是诱导Ⅰ型干扰素产生的关键调节因子.异常表达Ⅰ型干扰素与多种疾病有关,如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干扰素调节因子7是具有多种功能的转录因子,不仅调节机体的炎症、免疫反应,而且参与调节肿瘤的形成、细胞侵袭等多种生物功能.为此,本文结合最新进展对干扰素调节因子7和肿瘤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胰腺癌机制复杂,致死率高,至今其疗效仍较差,5年生存率极低。胰腺癌中PNI发生率高,是造成胰腺癌术后局部复发的主要因素,是胰腺癌不良预后因素之一。然而,胰腺癌PNI发生的分子生物学原因仍然不清楚,胰腺组织及周围具神经纤维丰富,是胰腺癌PNI的发生发展的解剖学基础。胰腺癌生长的微环境,癌组织介导的神经重塑,都可能是肿瘤细胞PNI的原因。胰腺癌乏氧微环境、慢性炎性微环境以及高糖微环境的协同作用,形成了复杂的网络调控作用,肿瘤基质及肿瘤微环境的网络调控,使神经与肿瘤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生和形成了PNI。  相似文献   
10.
姑息性镇静治疗是姑息关怀整体的一部分.镇静治疗是一种常规的临床治疗方法,包含深度持续和浅度间隙镇静,即在生命末期有意降低意识水平,目的是缓解不能忍受的痛苦.预期患者将会濒死,降低生命末期的意识以缓解痛苦是恰当的.姑息性镇静治疗就是应对顽固性症状和由此而引起的无法忍受的痛苦;深度持续镇静应具有适应证和预期死亡将在1~2周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