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6篇 |
完全免费 | 17篇 |
专业分类
预防医学 | 313篇 |
出版年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2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17篇 |
2013年 | 16篇 |
2012年 | 22篇 |
2011年 | 21篇 |
2010年 | 18篇 |
2009年 | 27篇 |
2008年 | 20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18篇 |
2005年 | 15篇 |
2004年 | 17篇 |
2003年 | 14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高脂血症的非药物治疗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高脂血症是各种原因导致的血浆中胆固醇和/或甘油三脂水平升高的一种疾病,其诊断标准为:近期2次(相隔2周以上)空腹血清总胆固醇(Tc)≥6.45mmol/L,甘油三酯(TG)≥1.53mmol/L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男性≤1.04mmol/L,女性≤1.17mmol/L。高脂血症是人体脂质代谢障碍,是引发和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基础及导致动脉硬化、心绞痛、心肌梗死、脑梗塞、肾损害等动脉栓塞性疾病的独立危害因素。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及发病年龄提前趋势。 相似文献
2.
铅中毒肾损害早期检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雄性大鼠腹腔注射醋酸铅5mg/kg 体重,5次/周、连续12周,肾脏出现明显的形态和功能异常。尿r-GT 活性降低是最早出现的改变,其阳性检出率也较尿蛋白、尿糖为高。表明尿r-GT 作为铅中毒肾损害的早期检测指标有一定价值,但对其特异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碘化钾和硫胺素抗铅性肾损害效果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碘化钾和硫胺素抗铅性肾损害效果观察蒋云生1夏运成1徐锡萍2罗季安1现用的驱铅药大多只能静脉给药,且副作用大。口服驱铅药,简便而符合人体习惯,有可能成为药物预防铅中毒的首选措施。我们选用了口服驱铅药中的碘化钾和硫胺素(VitB1),从驱铅效果、肾细胞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铅作业工人肾脏损害的早期指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80名铅作业工人分为铅接触正常组、铅吸收组、慢性轻度铅中毒组,并以无铅接触史的43名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血铅(PbB)、尿铅(PbU)、血红细胞游离原叶啉(FEP)、尿δ—氨基酮戊酸(δ-ALA)、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结果 铅作业工人PbB、PbU、H0、δ-ALA、NAG、RB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β2-MG虽亦高于对照组,但差别无显著性。结论:长期职业性铅接触可造成肾功能损害,尿NAG、RBP可作为铅中毒肾损害早期敏感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长期接触铅作业工人肾功能损害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长期接触铅作业工人肾功能损害。[方法]选择三组接触铅作业工人(第一组为长期接铅仍在岗位的工人;第二组为长期接铅但已脱离岗位退休的工人;第三组为短期接铅的工人)和对照组同样测定血铅(B-Pb)、尿β2 -微球蛋白(U-β2-MG)、尿δ-氨基酮戊酸(U-δ-ALA)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等指标。[结果]三组接铅工人的血铅浓度平均值均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第一组工人的U-β2-MG和U-δ-ALA 浓度最高并与其他各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而第二组与第三组此两项指标与对照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临床体检各组人员中均未发现有异常症状和体征。[结论]长期接触铅作业工人肾功能将受到损害,但早期的肾功能损害是可恢复的,U-β2 -MG作为肾小球早期损害指标是较为敏感的,建议将其作为接铅工人肾损控制的监护指标。 相似文献
6.
大蒜素对顺铂所致大鼠肾损害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研究大蒜素对顺铂(CDDP)所致肾损害的预防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3组,分别为对照组(生理盐水组)、CDDP组、CDDP 大蒜素组。处理后,分别在1,3,5d测体重、肾脏系数、血清尿素氮(BUN)、肾皮质匀浆丙二醛(MDA)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结果 大蒜素预处理可减轻CDDP引起的体重降低、肾脏系数升高及BUN水平升高;能抑制CDDP引起的MDA形成增高;并能抑制CDDP引起的SOD活性下降。结论 大蒜素经口给予能预防CDDP所致的肾损害,其机制可能与其强大的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活性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测定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对Ⅱ型糖尿病肾损害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肾损害是糖尿病较严重的并发症,近来的研究表明糖尿病肾损害出现较早,且常见。但由于肾脏的代偿能力较强,传统的由血标本检测肾损害不甚敏感,出现阳性时往往已近晚期,不可逆转。为了寻求早期诊断糖尿病肾损伤的指标,本文特对86例11型糖尿病人(NIDDM)的尿液进行了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binding protein,RBP)、AIB、Cr检测,并探讨尿RBP在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临床意义。1资料和方法1.1实验对象:1.1.1NIDDM组86例均为内分泌科住院及门诊病例,诊断符合1985… 相似文献
8.
环境镉接触人群中尿NAG和白蛋白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调查居住在不同程度镉污染区的494名居民尿中NAG、白蛋白和尿镉的变化,同时分析尿镉排泄与两指标的关系,结果发现:镉接触人群尿NGA排泄显著升高,而尿白蛋白只在高接触组中有增高,可见镉肾损害主要在肾近曲小管,严重时可累及肾小球,尿镉排泄与尿NAG排泄存在一定剂量-反应关系,提示尿NAG活性测定可作为镉肾损害的早期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10.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肾损害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肾损害的关系。方法对85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按动态脉压分为脉压>60mm Hg(1mm Hg=0.133kPa)组34例和脉压40~60mm Hg组51例,并测定两组患者的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微量白蛋白(mAlb)及血尿素氮(BUN)、肌酐(Cr)。比较两组24h血压动态参数及血、尿β2-MG、尿mAlb、血BUN、Cr。结果脉压>60mm Hg组上述肾功能指标较脉压40~60mm Hg组者升高(P<0.01)。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损害与脉压增大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