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史景红 向妮娟 张彦平 陈敏 孙闪华 陈涛 袁帆 汪立杰 杨静 杨丽梅 李培龙 樊春祥 杨道威 赵勇 徐鹏 赵庆龙 宗俊 张洋 徐翠玲 舒跃龙 冯子健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2,33(1):62-66
目的 分析中国2009年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报告的甲型H1N1流感聚集性疫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截至2010年8月10日,中国报告甲型H1N1流感聚集性疫情2773起(发病77 363例,死亡20例),其中学校(包括托幼机构)报告聚集性疫情2498起(占总起数的90.08%),以中学为主(1223起,48.96%).南方省份的聚集性疫情较多(占总起数的77.03%).南方省份在2009年6、11月出现两次报告高峰,北方省份仅在9月出现一次报告高峰.结论 中国2009年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聚集性疫情的分布特点与季节性流感类似,但冬季高峰的起点明显早于季节性流感,且流行强度远超过季节性流感. 相似文献
2.
一起小学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通过对某小学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的调查分析,为有效防控手足口病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对北京市某小学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进行现场调查,并对结果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和分析流行病学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该起疫情历时13 d,共出现10例手足口病例,发病均为住校学生,罹患率为9.17%,病例分布在相邻的5间宿舍里,男生发病显著高于女生(P<0.05).临床症状以口腔疱疹、手足疱疹为主,部分患病学生有发热症状,无重症患者.结论 此起疫情系由肠道病毒EV71感染引起,住校学生间相互密切接触造成传播,提示今后应采取综合措施防控学生手足口病疫情. 相似文献
3.
2005-2009年中国人禽流感(H5N1)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中国2005-2009年人禽流感(H5N1)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策略和措施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05-2009年我国确诊的人禽流感病例为研究对象,分析病例的时间、空间和人群分布特点。结果 2005-2009年全国共确诊人禽流感病例38例,其中有2例为军队病例。2005-2006年冬春季和2009年初的人禽流感疫情有明显的报告发病高峰。病例分布在17个省份,前三位为安徽(5例)、湖南(5例)和福建(4例),占所有报告病例数的37%。病例的年龄中位数26岁(2~62岁),女性(53%)略多于男性。病死率为66%。感染来源主要是病死禽,活禽市场也是一个重要的感染危险因素,而人禽流感病例或隐性感染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很有限。结论人禽流感病例有较明显的季节分布特点,感染人群以50岁以下的青壮年为主,性别和职业分布无明显特点。病死禽和活禽市场暴露在我国人禽流感病例的发病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常州市武进区2015年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常州市武进区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应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和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5年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性疫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2015年发生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性疫情13起,病例427例,罹患率波动在0.64%~9.19%,临床症状主要为呕吐、腹痛、腹泻等,疫情发生在托幼机构和学校,主要发生在秋冬季,病毒分型为诺如病毒GⅡ型。结论托幼机构和学校是诺如病毒疫情防控重点,要优化防控措施,控制疾病暴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2016年北京市某幼儿园一起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CA6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其变异情况.方法 用实时荧光PCR对该聚集性疫情标本进行初步病原学鉴定.提取核酸,对其VP1区全长序列进行RT-nPCR扩增和测序.从Genbank中选取不同年代不同地域的CA6参考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同源性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共扩增到3条CA6 VP1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KY231153-KY231155),3株CA6与Genbank参考序列在VP1区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3%~98%.进化分析表明,该3株CA6与2012年以来我国流行的CA6在同一进化树分支上.结论 引起此次聚集性疫情的CA6毒株与2012年以来我国流行的CA6毒株亲缘关系密切,未发生明显变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上海市朱泾社区2016年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的发生特征,为更好的开展社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Excel 2007、SPSS 17.0等数据统计软件对2016年上海市朱泾社区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6年上海市朱泾社区共报告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25起,其中5—6月发生15起,占60.00%,共报告病例70例,男性39例,女性31例,男女性别比为1.26:1,以3~5岁幼儿发病居多,占病例总数的87.14%,发生在托幼机构共20起,占80.00%.疫情规模以2例/起为主,共18起,占72.00%.发生重症病例1例,占总发病数的1.43%,无死亡病例.病原学以EV71为主要流行株.结论 应进一步完善社区手足口病防控体系,6岁以下儿童及托幼机构是防控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2013年北京市西城区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做好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3年西城区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资料,对三间分布、疫情特点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病例咽拭子标本进行逆转录聚和酶链的反应(RT-PCR)检测.结果 2013年西城区共报告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34起,波及7 796人,涉及病例109例,平均罹患率1.40%,重症1例,无死亡病例,其中暴发疫情1起.疫情来源以学校或托幼机构报告为主,占61.76%(21/34);持续时间为1~9 d,中位数3d,每起平均病例数为3.29例.疫情发生时间以5-8月为主,占82.35%(28/34).疫情发生单位以托幼机构为主,占76.47%(26/34).停班时间与疫情持续时间呈正相关(r=0.054,P=0.004).聚集性疫情主要以柯萨奇肠道病毒A组6型(CV A 6)感染为主.结论 该区托幼机构是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的重点场所,加强全年监测,深入研究病原体,及时上报及采取停课措施,能够很好地控制疫情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2009-2013年北京市房山区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房山区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特征进行分析,使用SPSS 18.0软件对各组间率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 2009-2013年房山区共发生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423起,平原地区发生起数最多。聚集性疫情发病高峰在5-7月份。平原、半山区、山区疫情持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10,P=0.013),不同地区涉及6例以上病例的疫情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92,P=0.02)。结论房山区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主要发生在平原地区,加强半山区手足口病宣传教育及托幼机构的管理。加强托幼机构的症状监测报告。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浙江省宁海县的手足口病在家庭内感染与传播情况,为今后手足口病患者居家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2年1-12月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手足口病个案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2年全县累计发现家庭聚集性疫情123起,共发病252人.每月均有病例报告,在5-6月和9-10月分别出现两次高峰,5-6月主高峰与Cox A16感染相关,9-10月次高峰主要由其他肠道病毒感染引起.1岁以下发病最多,占发病总数的28.17%(71/252).以散居儿童(63.49%)与幼托儿童(27.78%)为主.共同暴露(29.27%)和“幼托儿童-散居儿童”(22.76%)是家庭聚集性疫情主要传播模式.结论 做好手足口病居家治疗病例管理,对于防止手足口病在家庭、社区内蔓延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上海市长宁区北新泾地区2010~ 2012年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特征进行分析,为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控制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0~2012年北新泾地区的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特征、处置情况、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0 ~2012年北新泾地区共发生35起聚集性事件,包括1起暴发疫情和34起聚集性疫情,涉及病例占该地区报告病例的25.43%.发病高峰时间多在3~5月.所有疫情均进行了病原学检测,其中29起(83.69%)检出病毒阳性.以CVA16和EV71阳性为主.结论 2010 ~2012年北新泾地区聚集性疫情中的病毒阳性检出率较高,CVA16和EV71是主要病毒型别.3~5月是发病高峰,应加强对流动人口聚居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