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91篇 |
完全免费 | 142篇 |
专业分类
预防医学 | 933篇 |
出版年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12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21篇 |
2012年 | 29篇 |
2011年 | 23篇 |
2010年 | 26篇 |
2009年 | 21篇 |
2008年 | 38篇 |
2007年 | 36篇 |
2006年 | 41篇 |
2005年 | 46篇 |
2004年 | 32篇 |
2003年 | 46篇 |
2002年 | 47篇 |
2001年 | 55篇 |
2000年 | 22篇 |
1999年 | 25篇 |
1998年 | 26篇 |
1997年 | 45篇 |
1996年 | 66篇 |
1995年 | 62篇 |
1994年 | 103篇 |
1993年 | 41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14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国急性职业中毒事故隐患特点和控制对策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长期以来 ,职业中毒一直是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 ,在我国经济体制转型的特殊历史条件下 ,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呈现出新的趋势 ,恶性事故屡有发生 ,给劳动者带来了极大损害 ,给国家造成严重损失 ,社会影响极坏。如2 0 0 2年披露的河北高碑店市白沟镇、北京天晔公司发生的农民工苯中毒事件 ,表明职业中毒事故必须作为重点工作抓。为此 ,本文从职业病预防控制角度 ,对我国目前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特点、发生原因和控制对策进行阐述。1 我国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特点1 1 种类繁多根据 2 0 0 1年报告统计 ,引起急性中毒的化学毒物… 相似文献
2.
深圳市宝安区1993~2002年职业病发病情况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 分析深圳市宝安区 1993~ 2 0 0 2年职业病发病和死亡情况 ,为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以 1993~ 2 0 0 2年诊断的职业病人为研究对象 ,分析职业病种类、患者年龄、性别、行业等构成特征 ,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职业病的发展态势进行量化比较。结果 10年间共发生各类职业病和职业中毒 2 3 2例 ,女性居多 13 9例 (占 5 9 9% ) ,死亡 15例 ,病死率 6 5 % ,发病人数有逐步上升趋势。有机溶剂职业中毒所占的比例最大 (90 1% ) ,以正己烷和三氯乙烯职业危害为主 ,三氯乙烯致死人数最多 (11例 )。平均患病年龄 (2 4 1± 5 3 )岁 (16~ 42岁 )。职业中毒均发生在涉外企业 ,五金、电子、印刷、玩具及橡胶行业的比例最高。结论 三氯乙烯和正己烷等有机溶剂引起的职业损伤及矽肺是本区的主要职业危害 ,五金、电子、印刷、玩具及橡胶行业中的涉外企业应成为职业卫生工作的重点监控对象 ,女性及未成年工的职业卫生问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二甲基甲酰胺急性肝损伤与肝脏谷胱甘肽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研究二甲基甲酰胺(DMF)所致急性肝损伤规律及其与肝脏谷胱甘肽(GSH)的关系。方法 以600、1200、1800mg/kgDMF分别给小鼠腹腔染毒,分析血清山梨醇醇脱氢酶(SDH)、丙氨酸转氨酶(ALT)及肝脏GSH的变化,观察病理改变;高剂量DMF染毒后,再经口连续投入N-乙酰半胱氨酸(NAC),与未投药组比较。结果 低、中、高3个剂量组的小鼠血清SDH、ALT分别在染毒后24、36、48h达高峰,2项指标高峰值与DMF剂量呈正相关(r=0.951,r=0.997),各染毒组肝脏GSH的损耗均早于血清酶的升高,分别在染毒后8、12、24h降至最低,最低值与DMF剂量呈负相关(r=-0.854)。经口投入NAC后,血清SDH、ALT活力的升高及肝脏GSH的损耗及病理改变均明显减轻,差异有显著性(前2项指标P<0.01,后1项指标P<0.05)。结论 DMF急性损伤有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随着染毒剂量增加、肝损伤加重、损伤高峰出现时间延迟,毒作用机制与肝脏GSH含量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4.
5.
职业性二甲基甲酰胺急性中毒诊断标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研究二甲基甲酰胺(DMF)急性中毒诊断标准。方法 对DMF作业工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104名DMF急性中毒病例,进行动物实验研究。结果 DMF接触工人和急性中毒病人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恶心、腹痛、上腹部压痛、肝区叩痛等。动物实验染毒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与对照组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尿蛋白升高、肾小球充血、肾小管浊肿等,表明肝、肾有一定的损害。结论 DMF是以消化系统尤其肝脏为主要靶器官的毒物。初步提出了DMF急性 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6.
我国胶粘剂职业危害及其控制对策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20 0 2年 3月 ,河北省某镇发生了一起箱包作坊农民工胶粘作业引起的苯中毒事件 ,截止到 4月 ,确诊苯中毒 17人 ,死亡 5人 ,为了遏止此类恶性事故的发生 ,国务院专门发文通报了本次苯中毒事件 ,并部署在全国范围内集中开展胶粘剂等有毒有害化学品生产、销售和使用的专项整治工作 ,重点整治箱包加工、皮革制造、玩具制造、制鞋、家具制造、装饰材料加工等行业。为了落实国务院部署 ,由卫生部牵头 ,9个部委联合开展了此项专项整治工作 ,作为此项专项整治专家组负责单位 ,我们试图从胶粘剂的应用、所带来的卫生和环境问题、主要的职业危害因素、… 相似文献
7.
汞中毒致全身或四肢疼痛20例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自1982年至2001年,我院收治了300余例汞中毒病人,以神经衰弱症候群及肾功能损害较为常见,但引起全身或肢体疼痛的病例却不太常见。其中有20例出现了明显而比较剧烈的全身及肢体疼痛,尤以下肢疼痛比较显著。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性10例,女性10例。年龄15-47岁,平均31岁;生活性汞中毒13例,职业性汞中毒7例;职业性汞中毒所接触的汞为金属汞。生活性汞中毒所接触的汞是汞盐或金属汞不详,因主要接触的汞是个体行医者用秘方配制的药物治疗皮肤病,成分病人不知。其使用方法是口服、涂抹皮肤或点燃吸入蒸汽法。从第一次接触汞到出现疼… 相似文献
8.
深圳市宝安区历年来三氯乙烯职业中毒特点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分析深圳市宝安区历年来三氯乙烯(TCE)职业中毒损害特点。方法对1995~2004年期间发生的87例TCE中毒患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4.6%的接触者可发病,该病以皮肤和肝损害为主要表现,无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无性别差异,多发生于新进工人,平均接触时间为31.2d。结论TCE职业中毒已经成为宝安区职业病的主要病种,应加强预防研究,尽量采用TCE代用品,充分保证广大工人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9.
三氯乙烯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三氯乙烯(trichloroethylene,TCE),化学式CHCLCCL2,无色液体,有似氯仿的嗅味,分子量131.4,沸点86.7℃。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具有较强的脱脂作用,主要用作脱脂剂、萃取剂、溶剂,也用于农药制备、有机合成、衣服干洗等。本品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吸收。短期大量接触本品可引起以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为主的全身性疾患。也是引起职业性剥脱性皮炎、重症多形红斑、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和多形红斑的主要致病物。Schwartz等早在。1947年就描述了TCE引起的全 相似文献
10.
丙烯酰胺中毒后小鼠周围神经逆行性坏死的实验病理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观察丙烯酰胺(ACR)中毒后变异的C57BL/Ola(Ola)鼠与正常的C57BL/6J(6J)鼠轴突逆行性坏死的病理改变及责任中鼠的不同点;探讨轴突与神经元损伤的关系。方法 利用光镜和电镜技术对腓神经、腓肠神经及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的改变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 光镜下6J鼠总纤维面积明显增大,纤维密度明显降低,大径纤维减少;轴突肿胀,髓鞘深染,形状不规划。背根神经节中一些亮细胞(A型细胞)核偏向一侧,胞浆内有一些暗颗粒。电镜下见轴突内神经微丝增多,线粒体堆积。背根神经节细胞胞浆内线粒体呈空泡样或凝聚样变性。Ola鼠未见明显改变。结论 Ola鼠对ACR所致的类化勒氏变性反应是延迟的,而6J鼠中毒后出现轴突肿胀、变性,电镜下神经微丝的聚集、线粒体堆积为特征;ACR先侵犯神经元,继之产生远端轴突变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