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79篇 |
免费 | 20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28篇 |
内科学 | 116篇 |
特种医学 | 6篇 |
外科学 | 6篇 |
综合类 | 100篇 |
预防医学 | 60篇 |
药学 | 72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7篇 |
出版年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17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25篇 |
2014年 | 25篇 |
2013年 | 25篇 |
2012年 | 51篇 |
2011年 | 44篇 |
2010年 | 35篇 |
2009年 | 47篇 |
2008年 | 44篇 |
2007年 | 10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1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目的:评价利福布丁联合莫西沙星方案治疗耐多药结核病(MDR-TB)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经药物敏感性试验确诊的90例肺 MDR-TB 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A 组)和常规治疗组(B 组),每组各45例。B 组常规使用含莫西沙星方案(6ZKmMfxCsPto /18Z MfxCsPto),A 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利福布丁口服。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在治疗后3、6、12、18个月痰液培养结核杆菌阴转率、肺部病灶吸收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疗12、18个月后,A 组的痰结核杆菌培养阴转率均高于 B 组(P 均<0.05)。A 组患者肺部病灶吸收情况优于 B 组(P <0.05)。治疗期间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均经对症治疗后好转,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利福布丁与莫西沙星联合用药方案治疗 MDR-TB 可有效促进痰结核杆菌培养阴转、肺部病灶吸收,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符合我国国情的耐药结核病治疗方案。方法将2004至2006年间黑龙江、浙江、深圳三省(市)结核病控制项目地区结核病耐药监测中发现的对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耐药方案组和复治方案组,耐药方案组采用利福喷汀/丁胺卡那霉素/氧氟沙星/丙硫异烟胺/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3个月)+利福喷汀,氧氟沙星/丙硫异烟胺/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5个月)方案治疗,复治方案组采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链霉素(3个月)+异烟肼/N福平/乙胺丁醇(5个月)方案治疗,分别于治疗第3、6、8个月末时进行痰涂片检查,以第8个月末痰涂片阴转为治疗有效的评价标准。结果共纳入对利福平耐药的肺结核患者154例,其中至少对异烟肼和利福平同时耐药的耐多药结核病(MDR—TB)114例,其他类型耐药40例。耐药方案组85例,复治方案组69例。114例患者完成8个月疗程,8个月末痰涂片阴转率耐药方案组为65.9%(56/85),复治方案组为40.6%(28169),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834,P=O.002)。114例MDR-TB患者中85例完成8个月治疗,8个月末痰涂片阴转率耐药方案组为61.8%(42/68),复治方案组为39.1%(18146),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38,P=0.018)。治疗8个月末痰涂片阴转率与患者年龄、病程、治疗方案以及耐药类型有关(均P〈O.05)。完成疗程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耐药方案组为23.9%(17/71),复治方案组为18.6%(8/4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46,P=O.504)。结论耐药方案对耐药结核病患者的疗效优于复冶方案。对没有条件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原则制定的方案冶疗的耐药患者,或者没有条件开展耐药性检测地区而高度怀疑为耐药结核病的患者,可以使用耐药方案治疗,以后根据药物敏感试验或治疗效果调整方案。 相似文献
3.
为评估第五轮中国全球基金耐多药结核病防治项目湖北省二期新增备选地区咸宁市、黄岗市和宜昌市的现状与能力,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治临床中心与第五轮中国全球基金耐多药结核病防治项目办公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运用熔解曲线间隔区寡核苷酸分型(melting curve spacer oligonucleotide typing, McSpoligotyping)方法对宜昌地区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进行基因分型,以评价其在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耐多药菌株77株作为实验组,并以异烟肼和利福平敏感菌株110株作为对照组,运用McSpoligotyping方法进行基因分型,将分型结果与SpolDB4.0数据库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187株菌株中北京基因型116株(62.03%),非北京基因型71株(37.97%)。对照组110株中北京基因型60株(54.55%),其中数量最多的1组国际型别编码(spoligotype inter-national type, SIT)为1的北京基因型共44株(40.00%);非北京基因型50株(45.45%),以T族、Manu族常见。实验组77株中北京基因型56株(72.73%),其中数量最多的1组为 SIT为1的北京基因型共44株(57.14%),非北京基因型21株(27.27%),以T族、Manu2族常见。实验组北京基因型菌株所占比例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成簇率(79.22%)与对照组成簇率(79.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北京基因型菌株是宜昌地区结核病的主要流行菌株,在耐多药结核病患者中北京基因型菌株更为流行。耐多药结核菌株有一定的遗传多态性。McSpoligotyping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对于结核病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结核病是严重危及人民群众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近年来,结核病疫情回升,耐药和耐多药结核病例数明显增多。耐药结核病已经成为我国结核病防控的一大难题,若不能有效遏制耐药结核杆菌播散和流行,将会有更多人受到感染并形成新的传染源,导致结核病治疗、管理的难度加大,对我国结核病防治规划的有效实施构成严重威胁。耐多药结核病(MDR-TB)乃是指结核分枝杆菌通过体外试验被证实至少同时耐异烟肼、利福平2种及以上的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耐多药结核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以供参考。方法:将我院2011年7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耐多药结核病患者54例纳入本研究,均接受系统护理干预。对比护理干预前后患者情绪状态、治疗依从性的变化。结果:与护理干预前对比,我们发现护理干预后患者SAS评分、SDS评分明显下降,在遵医嘱用药、合理饮食、适度运动、情绪稳定等方面的依从性明显提高,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结论:对耐多药结核病患者治疗期间实施系统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情绪状态、提高治疗依从性,对患者的康复进程有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用利福喷丁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耐多药结核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间收治的64例耐多药结核病患者,并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应用卷曲霉素、帕司烟肼、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利福喷丁和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①观察组患者连续治疗3个月时和6个月时的痰菌培养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患者的显著吸收率高于对照组患者、病灶不变者所占的比例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虽高于对照组患者,但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利福喷丁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耐多药结核病不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痰菌培养转阴率和病灶吸收率,而且不会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8.
结核病是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是当今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全球约有2000万结核病患者,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高居不下,全球每年有超过200万人死于结核病[1-3].在当前无有效全人群保护疫苗问世前,从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环节寻找有效结核病控制对策实在无处可及,只有从控制传染源着手才能有效控制其蔓延.因此,通过有效的抗结核药物来治愈传染期结核病人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前我国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 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和广泛耐多药结核病(extensively 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XDR-TB)的产生和流行形势异常严峻,是全球耐多药负担最高的国家.然而,耐多药结核一直以来都是结核病防治界的难题[4-6]. 相似文献
9.
结核病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传染性疾病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结核病疫情出现"复燃"趋势.结核病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在造成全球结核病疫情回升的因素中,耐多药结核病是最主要原因之一,是我国未来结核病控制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就2006-2008年我院收治的35例耐多药结核病,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可行的方法,通过心理护理措施、健康教育.使患者对疾病有了正确的认识,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有利于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和评价氟喹诺酮类药物结合一、二线抗TB药物治疗耐多药结核病(MDR-TB)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156例MDR-TB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采用6MfxZPtoKmPAS/18MfxZPtoPAS(莫西沙星+吡嗪酰胺+丙硫异烟胺+卡那霉素+对氨基水杨酸)化疗方案;对照组采用6LfxZPtoKmPAS/18LfxZPtoPAS(左氧氟沙星+吡嗪酰胺+丙硫异烟胺+卡那霉素+对氨基水杨酸)化疗方案。疗程24个月。结果:2组疗程完成后,观察组79例患者显效62例,总有效率为96.20%,对照组77例患者显效49例,总有效率为84.42%,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观察组患者3个月、12个月痰菌阴转率分别为55.69%,73.42%,24个月疗程结束时累计有68例患者痰菌阴转,阴转率为86.08%,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46%(13/79);对照组为15.58%(12/7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喹诺酮类药物结合一、二线抗TB药物治疗耐多药结核病(MDR-TB)临床无交叉耐药性,疗效显著,且有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