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低热卡及低氮肠外营养对术后患者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目的评价低热量和/或低氮肠外营养对外科重症患者预后和费用的影响。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Medline光盘数据库,鉴定有关随机对照试验(RCTs),采用RevMan4.1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6个研究。不同热卡肠外营养(PN)比较,低热卡组死亡率和感染率的OR分别为2.14和0.36,95%CI为犤0.32,3.73犦(P=0.3)和犤0.16,0.80犦(P=0.01);低热卡PN使一个患者避免感染所需要治疗的患者数(NNTb)为5。与对照组比较,低热卡组血糖和住院时间的加权均数差值分别为-36.25和-0.32,95%CI为犤-47.19,-25.85犦(P<0.00001)和犤-6.21,5.57犦(P=0.9)。仅1个研究比较了低氮低热卡PN和葡萄糖输注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两组在终点指标方面无差异。结论外科术后和危重症患者,低热卡PN支持较“标准”热量摄入能更好控制血糖,有可能减少感染相关并发症,并有缩短住院时间的倾向。但尚无直接证据表明,低氮PN对改善手术患者临床结局有益。此外,迄今未有研究对低热卡或/和低氮PN的经济学价值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肠外营养临床有效性的大样本临床研究与系统评价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肠外营养(PN)的发展推动了临床营养的进步,但过度应用可能造成的不良反应已引起关注,1991年美国VA研究发现,PN对无严重营养不良的患不仅无益,反而可能有害。2001年美国胃肠病学会运用循证医学方法对PN临床有效性进行了评价。合并所有纳入研究的总Meta分析发现,与空白对照相比,PN对死亡率和总并发症发生率无影响。但感染率明显较高。进一步的亚组分析发现PN的疗效与患类型有关。对择期术后患PN能降低并发症,最近我们基于高质量中研究的Meta-分析也发现,较之PN,使用肠内营养(EN)患的肝功能受影响更少,并有助于节省费用,虽然上述证据提示EN有较多优势,但患方面的需求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营养支持方式的选择。临床医生需要结合患和客观证据两方面考虑对营养支持途径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循证医学的系统评价方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系统评价(SystematicReview)是循证医学研究工作的基础,系统评价的结果就是循证医学所谓的证据。其含义就是在全面搜集所有相关临床试验研究基础上,通过科学的方法筛选出合格的研究,继而对合格的研究进行综合分析和统计学处理,形成较单个研究更为可靠的分析结果,最后把结果以严谨、简明的形式予以公布,用于指导临床决策的过程。一、形成需要解决的临床问题系统评价可以解决下列临床问题:病因学和危险因素研究;治疗手段的有效性研究;诊断方法评价;预后估计;病人费用和效益分析等。进行系统评价的最初阶段就应对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湖北省2005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及监测系统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湖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规律,及时发现和报告突发疫情,有效预防控制疾病。[方法]根据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湖北省全年24 h疫情报告、突发疫情月报监测数据,使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5年湖北省共报告突发疫情151起,丙类和非法定传染病所致突发疫情占74.8%;3~6月突发疫情明显增多,突发疫情主要集中在学校,发病人群以学生为主;监测系统收集的数据比较全面,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及时性较差。[结论]针对高发季节和高危人群做好突发疫情的监测和预防控制工作,同时需进一步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工作。 相似文献
5.
中国结核病控制直接面视下督导化疗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评价直接面视下督导化疗(DOT)对结核病病例管理的效果.方法 通过《中国全文期刊网》(CNKI)、万方数据库和Medline数据库检索1994-2004年关于DOT有关文献和资料,并进行系统评价,包括定量分析(Meta分析)和定性分析;评价指标为治愈率.结果 共检索204篇文献,入选120篇.(1)管理措施:全程督导组与全程管理组治愈率合并后率差RD值(95%CI)为0.14(0.06~0.22),P<0.000 01.按全程管理执行严格程度进行分层分析,全程督导和管理严格的全程管理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RD值(95%CI)为0.02(0.00~0.03),全程督导与未提及是否严格的全程管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RD值(95%CI)为0.18(0.06~0.30),不严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D值(95%CI)为0.16(0.07~0.24).全程督导组与自服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RD值(95%CI)为0.24(0 10~0.38).(2)化疗方案:短疗程与长疗程化疗方案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合并RD值(95%CI)为0.04(0.01~0.07).结论 只要管理严格,强化对结核病病例的不同管理模式,如全程督导和全程管理,可以使患者达到相同的治疗依从性.患者的依从性与化疗方案、给药方式(每日给药或间歇给药)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6.
综合医院转诊结核病患者对发现结核病影响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价近10年来综合医院及乡镇卫生院对疑似结核病和结核病患者实施报告转诊制度对提高中国结核病患者发现率的影响。方法 系统评价、Meta分析,通过原始数据计算出每个研究的RR值或RD值(率差),通过合并RR或RD值来评价总的效果;使用Excel、SPSS、RevMan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采取干预措施后随访5年,涂阳患者新登记率和新发涂阳患者登记率5年均为上升的趋势,前3年增长幅度逐年增大,从第4年开始增长幅度出现下降。漏转率合并RR值为0.36,95%CI为0.25~0.53。结论 合并的结果显示,实施综合医院转诊制度后有益于结核病患者发现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大豆异黄酮预防妇女骨质疏松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大豆异黄酮对妇女骨形成和骨吸收的影响,探讨大豆异黄酮预防妇女骨质疏松的量效关系。方法选择大豆异黄酮与妇女尿中脱氧吡啶酚(Dpyr)和血浆骨碱性磷酸酶(BAP)的随机和类随机对照试验。采用Meta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1个研究共797名观察对象纳入分析。Dpyr指标总体比较结果[0.02nmol/mmol肌酐,95%CI:-0.09~0.14,P=0.68,Meta分析结果揭示干预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将干预时间≤12周和摄入剂量≥90mg/d的研究纳入分析,总体比较结果分别为-0.46nmol/mmol,95%CI:-0.88~0.04,P=0.03和-0.43nmol/mmol,95%CI:-0.08~0.06,P=0.02,Meta分析结果揭示干预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BAP指标总体比较结果[-3.51IU/L95%CI(-3.88,-3.14),p≤0.00001],Meta分析结果揭示干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将摄入剂量60~90mg/d、≥90mg/d和干预时间≤12周的研究纳入分析,总体比较结果分别为(-0.57IU/L,95%CI:-1.06~-0.08,P=0.02)、(-7.46IU/L,95%CI:-8.03~6.89,P<0.00001)和(-6.37IU/L,95%CI:-6.94~5.79,P<0.0001)。Meta分析结果揭示干预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大豆异黄酮具有抑制妇女骨吸收,促进骨形成的作用,在摄入剂量≥60mg/d或干预时间≤12w时即有显著结果。 相似文献
8.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关系的Meta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4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幽门螺杆菌(Helicobaeter pylori,Hp)纳入第一类致癌危险因素,但是尚无Hp感染与胃癌发生的直接证据,而主要的推论来自流行病学调查。鉴于这些研究大都存在样本量小,研究地点、对象的特征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对于Hp感染是否是胃癌的危险因素这个结论存在不一致的现象。本文收集近十年来国内外发表的有关文献,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一次全面的系统评价。 相似文献
9.
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人员培训现况描述性系统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人员的培训现况、培训方式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方法]综合运用循证原理和统计学方法,在文献检索、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的基础上,分析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培训的现状和问题。[结果]共纳入104篇文献,国内98篇,国外6篇。研究主要涉及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培训的组织管理、需求调查、现状分析、方法技术和效果评价中的一个或多个方面。[结论]应加大培训投入,利用参与式教学和案例教学提高培训效果,建设培训基地、建立培训网络、引入现代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