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92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7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37篇
中国医学   81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杨薇  程豪  谢雁鸣  杨虎  庄严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8):3024-3027
灯盏细辛注射液临床不良反应主要为过敏反应,该研究基于全国20家三甲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数据库,采用巢式病例对照设计,将使用灯盏细辛注射液后使用地塞米松注射液的患者判断为 发生可疑类过敏反应者,与可能未发生过敏反应人群进行对比,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的方法,探讨入院病情、过敏史、单次用药剂量、疾病及合并用药与可疑类过敏反应发生的相关性。通过分析发现,入院病情对可疑类过敏反应有极显著影响,P为0.008 3, OR为5.642,在使用灯盏细辛注射液同时使用维生素B6注射液、注射用氨溴索时也可能发生可疑类过敏反应,P分别为0.000 2,0.016 7,OR分别为9.545,3.194。基于现有HIS数据及研究方法发现,患者入院病情、使用维生素B6注射液或注射用氨溴索可能为使用灯盏细辛注射液发生类过敏反应的危险因素,但仍需进一步研究加以验证。该研究结果可以为灯盏细辛注射液临床安全使用提供一定指导,也可为灯盏细辛注射液上市后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药介入时机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康复时间的影响。方法采用真实世界研究的方法,回顾性分析来自山东与湖北定点医院已出院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资料,在未调整混杂变量和调整混杂变量的情况下,分析中药介入推迟时间对病程时间的影响。结果在未调整混杂变量情况下,中药介入推迟时间与病程时间为正相关关系(回归系数=0.67,95%置信区间=0.57~0.76,P<0.001),同时中药介入推迟时间与住院时间(回归系数=0.18,95%置信区间=0.08~0.28,P<0.001)及核酸转阴时间(回归系数=0.44,95%置信区间=0.34~0.53,P<0.001)均为正相关关系。在调整年龄和性别的情况下,中药介入推迟时间与病程时间依然为正相关关系(回归系数=0.65,95%置信区间=0.60~0.80,P<0.001)。以性别、年龄、临床分期作为分层变量的分层分析显示各亚组中药介入推迟时间与病程时间均为正相关关系(P均<0.01)。结论中药早期介入能够缩短新冠肺炎患者的核酸转阴时间、住院时间和病程。提示在此类公共卫生事件中,中医药应尽早介入治疗,使患者更大获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临床信息系统分析总结真实世界的数据,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探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宝山分院健康信息系统确诊的糖尿病肾病的门诊或住院患者的诊疗信息,建立Excel数据库,采用Excel 2010软件统计高频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及功效;使用SPSS Modeler 18.0软件中的Apriori算法分析关联规则,采用web节点建构药对关联网状图;运用SPSS 25统计软件进行因子分析。结果 本研究最终纳入477例接受中药饮片治疗的DKD患者,在1203条方剂信息中,涉及中药462种;使用频数排名前5位的中药分别是黄芪、黄精、石斛、山茱萸、麦冬;使用频数前5类的中药类别分别是补气药、补阴药、清热燥湿药、活血调经药、息风止痉药;在30味高频药物中,苦、甘、辛药味最为常见;药性寒、温数量接近;归脾经、肝经、肺经、肾经居多;关联规则提示,药物组合中置信度最高的组合为地龙-当归-僵蚕,因子分析共得到5个有效因子,累积贡献率为47.33%。结论 中医药治疗DKD在补益气血阴阳的同时,兼顾对瘀血、湿邪和痰饮的治疗,结合证型,可考虑使用黄芪、黄精、石斛、山茱萸、麦冬、金蝉花等药物的使用,清热燥湿药物如黄连、黄芩、黄柏可适当加入,为使邪有去处,大黄、车前子或可增添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基于真实世界医疗数据,分析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的适应症状群。[方法] 以电子住院记录为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前后病情变化将病例分为有效组与无效组,通过χ2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适应症状群相关指标,并将结果可视化为列线图。[结果] 红舌、滑脉对醒脑静疗效起正向影响,具备该特征的患者有效性较好;神疲、面色萎黄、少苔对醒脑静疗效起负向影响,具备该特征的患者有效性较低。[结论] 明确中成药临床适应症状群可以指导医师合理用药,利用真实世界医疗数据可以成为研究中成药临床适应症状群的一种模式。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真实世界鹿瓜多肽注射液(简称鹿瓜多肽)的临床用药特征,对全国26家三级甲等医院使用鹿瓜多肽的患者(37 721例),采用Apriori算法建立模型,使用Clementine12.0进行关联分析,分析其临床中西药物联合应用特征。结果使用鹿瓜多肽的患者以45~64岁的中老年人(39.84%)居多;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骨折(17 362例,33.97%);使用剂量最多是12m L(41.81%);疗程主要集中在1~3 d(28 467例,76.26%),基本符合说明书使用;临床联合中成药常与活血化瘀剂+补肾壮骨剂合用(规则支持度19.38%),西药常与抗生素、营养类药物合用(规则支持度39.9%);主要中西药单独联合用药为维生素C(13 202例,35%)、金天格胶囊(7 285例,19.31%);2种常用中西药联合用药组合分别是虎力散胶囊+金天格胶囊(规则支持度4.458%)、苯巴比妥钠+头孢唑啉(规则支持度10.62%)。研究显示鹿瓜多肽临床用药以中老年患者为主,临床主要用于骨折患者,临床常与活血化瘀剂、补肾壮骨剂、抗生素、营养类药物合用,有助于增强骨折的愈合,临床上使用时应注意中老年患者用药安全性及合并用药的种类及其相互作用,预防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6.
介绍实效比较研究(CER)的概念和特点,探索其应用于腹针临床疗效优化研究的科研方法学思路.CER设计以患者为中心,强调在真实医疗环境中评价综合疗效,而非随机对照研究(RCT)强调的单纯效力,其研究策略涉及4个类别和3个主题,涵盖临床证据的获取、存储管理、比较和应用,对综合比较不同针灸疗法和选穴组方的优势与疗效规律具有实际应用价值,通过建立临床注册系统,可实时获取来源于不同中心的超大样本数据,能够有效克服因样本含量不足造成的抽样误差,对系统总结和优化腹针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实效比较研究模式充分体现了针灸临床实际,为在实践中不断优化疗效提供有力的科学数据支持,体现了腹针临床中处方标准化、操作规范化、辨证条理化等优点,有望实现腹针组方和治疗技术的循证优化.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医疗信息技术快速从大型医疗机构向社区与健康管理机构的迅速渗透,临床诊疗现实环境下的真实世界数据日益丰富,医学研究方法学的内在需求与信息技术相碰撞,资源开始向应用转化,真实世界数据开始向临床研究证据转化,为中医真实世界研究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本文分析讨论了中医真 实世界研究的主要特征,为深化中医真实世界研究的认识及方法学探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病毒性肝炎患者发病住院时间与二十四节气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2月至2011年1月期间全国20家三级甲等医院医院信息系统(HIS)中第一诊断为病毒性肝炎的患者信息,包括性别、年龄、诊断分型、发病节气情况,对这些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并采用雷达图观察病毒性肝炎患者发病住院时间在不同节气的分布情况。结果 共收集病毒性肝炎患者40681例,有性别记录者37378例中以男性居多,共26744例(71.55%)。有年龄记录者26394例,其中以18~44岁为主,共13330例(50.50%),其次为45~59岁共8213例(31.11%)。诊断分型以病毒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乙型肝炎为主。有节气记录者共37650例,在夏至、小暑和大暑发病住院患者例数占有记录患者总例数分别为5.46%、6.07%和5.28%,高于其他节气。结论 夏至、小暑和大暑为病毒性肝炎患者发病住院的高发节气,应着重在这3个节气对病毒性肝炎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9.
杨靖  谢雁鸣  李霖  申浩  庄严  王连心 《中医杂志》2014,(12):1059-1062
目的了解在真实世界中参附注射液临床治疗危重症的用药特点。方法选取全国20家三级甲等医院信息系统(HIS)中使用过参附注射液的危重症患者信息,分析使用参附注射液患者疾病分布情况,基于医嘱记录表对参附注射液给药方式、用药时间及合并用药等情况进行分析,并对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危重症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关联分析。结果使用参附注射液的危重症患者共7896例,平均年龄为(68.90±13.73)岁;西医疾病分布主要为心功能不全、冠心病、高血压病等,中医疾病主要为喘证、胸痹、中风等,辨证以气虚血瘀、气阴两虚、痰滞血瘀为主。参附注射液用药疗程多集中在3~7天,给药剂量多为60ml;合并用药主要为螺内酯片、呋塞米、硝酸异山梨酯等。结论参附注射液临床治疗的危重症多为老年心脑血管疾病,联合螺内酯片、呋塞米、硝酸异山梨酯使用最多。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急性胰腺炎住院患者人口学分布、亚型和合并疾病特征以及用药规律。方法采集全国19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信息系统(HIS)中第一诊断为胰腺炎(包括急性胰腺炎、急性胆汁性胰腺炎、胰腺炎3个亚型)的住院患者信息,采用频数统计方法分析患者人口学特征、出入院情况、合并疾病及用药信息。结果共纳入5433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其中男性2994例,女性2048例,记录缺失391例;年龄多集中于18~65岁共1789例;有中医证型记载173例,主要以肝胆湿热型为主。治疗结果中急性胰腺炎治愈2038例,好转1396例;急性胆汁性胰腺炎治愈221例,好转56例;胰腺炎治愈150例,好转139例。最常见的合并症为胆结石、胆道感染、消化系统肿瘤、高血压病、脂肪肝。在治疗使用338种西药和224种中成药中,西药生长抑素最多为3526例,中药最多为复方甘草酸1187例。住院天数以8~14天最多共1 888例,住院花费以10 000~20 000元最多共1 315例。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主要为男性青壮年人群,常有胆结石或胆道感染等并发症,中医证候以肝胆湿热为主,平均住院时间多在8~28天,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在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中非常普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