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5篇 |
完全免费 | 58篇 |
专业分类
预防医学 | 353篇 |
出版年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25篇 |
2013年 | 28篇 |
2012年 | 45篇 |
2011年 | 41篇 |
2010年 | 29篇 |
2009年 | 36篇 |
2008年 | 26篇 |
2007年 | 21篇 |
2006年 | 17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茶多酚对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4
目的 探讨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对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治疗作用方法 大鼠用百草枯(paraquat,PQ)灌胃(250mg/kg)染毒后3h再经口灌注TP,分别测定染毒后8、24、48、72h大鼠血浆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胶基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力,并观察肺组织结构改变。结果 PQ染毒后血浆及BALF中MD 相似文献
2.
急性百草枯中毒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郑贵新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04,17(2):104-106
对百草枯中毒若干治疗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着重介绍百草枯中毒后如何减少毒物的吸收、血液净化的作用、部分药物的治疗、放射治疗及肺移植。 相似文献
3.
氨溴索对百草枯中毒大鼠肺组织损伤及肺表面活性蛋白-A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目的探讨氨溴索(ambroxol)对百草枯(paraquat,PQ)中毒大鼠急性肺损伤及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的影响。方法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24只,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25 mg/kg)、PQ染毒组(PQ组,48只,腹腔注射PQ溶液25 mg/kg)和氨溴索治疗组(AT组,48只,对染毒大鼠腹腔注射氨溴索35 mg/kg),每组按1、3、5和7 d分为4个观察时段。观察不同处理后大鼠的死亡率、PaO_2、PaCO_2及肺组织湿/干重比(W/D)的变化,对肺组织行光镜及电镜检查,观察肺组织病理表现,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肺组织SP-A的表达。结果PQ组和AT组7d时死亡率分别为50.0%和25.0%。AT组大鼠3、5 d时PaCO_2低于PQ组,高于对照组同时点的PaCO_2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组大鼠3、5、7 d时PaO_2高于PQ组,低于对照组同时点的PaO_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PQ组肺组织W/D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T组与PQ组各时点W/D比较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光镜及电镜病理观察,PQ组较对照组肺组织损伤程度明显加重,AT组肺组织损伤程度减轻。PQ组肺泡上皮细胞SP-A表达7 d时阳性细胞的百分数为13.22%±2.2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82%±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6),AT组SP-A表达7 d时阳性细胞的百分数达到18.97%±0.91%,较PQ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溴索具有一定的促进SP-A合成及分泌的作用,能减轻PQ中毒所致急性肺损伤。 相似文献
4.
百草枯中毒大鼠急性肺损伤时黄芩甙对肺组织中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在百草枯(paraquat,PQ)中毒所致的大鼠急性肺损伤时黄芩甙(baicalin,Bai)对肺组织损伤和肺间质巨噬细胞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水平及肺组织中血红素氧合酶-1(HO-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PQ染毒组、Bai治疗组和Bai单纯对照组,每组10只。PQ染毒组腹腔注入PQ液(25 mg/kg)制造中毒模型;Bai治疗组对造模成功大鼠静脉注射Bai(300 ng·kg~(-1)·d~(-1)),共3 d;Bai单纯对照组是健康大鼠静脉注射Bai(300 mg·kg~(-1)·d~(-1)),共3 d;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均观察3 d后,取肺组织常规HE染色和电镜观察肺组织损伤情况,分离培养肺间质巨噬细胞(PIM)观察TNF-α的表达情况。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肺组织的HO-1 mRNA表达。用Western blot方法分析肺组织中HO-1蛋白表达。结果对照组和Bai单纯对照组肺组织结构基本正常,PQ染毒组肺组织损伤较对照组明显加重,Bai治疗组肺组织损伤较PQ组减轻。Bai治疗组的TNF-α表达水平[(484.2±39.5)μg/L]低于PQ染毒组[(790.2±35.0)μg/L],高于对照组[(121.6±19.2)μg/L],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ai治疗组肺组织的HO-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59.8±5.40和122.0±31.98,明显高于PQ组(45.9±5.82和77.92±10.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ai减轻了大鼠PQ中毒所致的肺损伤,其机制可能与PIM的TNF-α表达水平降低及肺组织中HO-1基因和蛋白表达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5.
6.
异丙酚对大鼠百草枯中毒的干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异丙酚对百草枯(Paraquat,PQ)中毒所致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12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120只大鼠PQ 50 mg/kg一次性灌胃染毒,建立中毒大鼠肺损伤模型,异丙酚组(60只)于PQ染毒后1 h以二异丙酚腹腔注射10 mg/kg,2次/d,连续4d;染毒组(60只)于PQ染毒后1 h给予与异丙酚组等量的生理盐水;对照组(8只)1 ml/kg生理盐水一次性灌胃。于不同处理后1、3、7、14和28 d 5个时间点测定血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和肺组织匀浆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及肺组织匀浆中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PY)含量,并观察3组大鼠中毒表现及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异丙酚组与染毒组比较,中毒表现明显减轻,血浆MDA含量1、3和7 d时分别为(4.31±0.94)、(4.04±0.87)、(3.24±1.14)nmol/ml,较对应染毒组[(10.15±3.15)、(6.97±1.65)、(5.44±0.66)nmol/ml]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BALF中MDA含量1.3 d时分别为(3.47±1.09)、(2.79±1.11)nmol/ml,比染毒组[(5.58±1.19)、(4.86±1.89) nmol/ml]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肺组织匀浆中MDA含量1、3 d时分别为(7.54±0.63)、(8.41±1.23)nmol/ml,较染毒组[(10.20±2.43)、(10.71±171)nmol/ml]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6)。BALF中细胞计数1、3和7 d组明显低于染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观察异丙酚组肺组织水肿、充血及炎细胞浸润减轻。结论异丙酚能降低PQ中毒大鼠体内MDA含量,可能对PQ中毒大鼠肺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银杏叶提取物对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肺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百草枯又名克芜踪 ,属有机杂环类除草剂 ,人口服致死量约 30~ 4 0mg/kg ,口服中毒病死率可高达 6 0 .3%~ 87.8% [1] ,其中毒机制主要是在体内生成氧自由基 ,诱导脂质过氧化 ,引起组织细胞尤其是肺组织的氧化性损伤[2 ,3 ] 。百草枯中毒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药物。银杏叶提取物 (EGb)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一种天然药物 ,可清除自由基 ,对抗氧化性损伤[4,5] 。本实验就EGb在百草枯急性中毒治疗中的价值进行探讨。一、材料与方法1 动物及分组 :健康SD大鼠 6 5只 ,体重 2 5 0~ 30 0g(河北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 ,随机分为对照组 5只、染… 相似文献
8.
对11例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同时采取多次血液灌流方法治疗,其总有效率达63.64%,多次血液灌流安全可靠,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9.
百草枯中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刘丽娜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1999,17(3):131-134
百草枯(Paraquat,PQ),国内商品名为克无踪。它合成于19世纪,当时用作化学指示剂,1962年开始作为农药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用于农业[1],因其对环境几乎无污染,很快在全世界推广使用。1964年爱尔兰发生了第1例PQ引起的中毒[2],随后世界各地相继报道PQ中毒事件,并有大量患者死亡。PQ接触土壤可很快分解为无害的化合物且不留残毒,但在使用过程中因操作不当常可造成意外中毒:而更多的中毒是因为误服、自杀、谋杀等引起。由于PQ中毒的病死率较高,国外文献报道为64%[3],人们从治疗PQ中毒的困难中进一步认识到它的危险性,PQ中毒的… 相似文献
10.
血液灌流在百草枯中毒治疗中的应用和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的除草剂 ,百草枯曾以其良好的除草效果得到人们的青睐。但随之带来的误服或自杀性口服的极高死亡率又给医疗工作者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人们尝试用各种方法治疗百草枯中毒 ,但至今为止 ,仍然没有人提出确实可行有效的方法。有报道认为 ,血液灌流可以清除血浆中的百草枯 ,进而防治其中毒急性期的多器官功能衰竭和后期的肺纤维化 ,以及呼吸衰竭。这引起了各国学者的注意 ,血液灌流开始在实验和临床中应用于百草枯中毒的治疗。本文以”paraquat”和”hemoperfusion”为关键词 ,检索了MEDLINE上1976年 1月~ 2 0 …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