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白细胞介素4在过敏性哮喘中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陈巍 《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997,24(1):15-19
最新资料显示,过敏性喘的病理发生离不开TH2细胞的重要作用,其中白细胞介素4居中心地位。本文围绕过敏性哮喘发生的各个环节如IgE的产生、CD23的表达、嗜酸性粒细胞的聚集、血管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及单吞噬释放细胞因子等方面阐述了白细胞介素4的作用,并从分子水平揭示了白细胞介素4诱导TH2细胞因子的抑制TH1细胞因子的效应,从而导致过敏性哮喘发生的机制。 相似文献
2.
γ-干扰素对矽肺大鼠肺脏白介素-4和转化生长因子-β1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γ-干扰素(IFN-γ)对矽肺大鼠肺中白介素-4(IL-4)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气管内非暴露法给大鼠染石英粉尘20 mg,第2天开始每日注射IFN-γ(1×105IU),分别在染尘后1个月和2个月时每组各处死半数动物,HE和VG染色观察其肺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SABC法观察其肺组织IL-4和TGF-β1蛋白表达情况,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1)IFN-γ治疗组大鼠的矽肺纤维化程度明显轻于石英对照组,病理分级较石英对照组减轻半级-1级。(2)图像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染尘后1个月,石英对照组IL-4阳性细胞积分光密度值为(3.33±1.27)×104,染尘后2个月降至(1.99±0.80)×104,TGF-β1阳性细胞积分光密度值从(3.67±0.63)×104升至(4.90±1.11)× 104;IFN-γ治疗组IL-4阳性细胞积分光密度值从(2.19±0.90)×104降至(0.61±0.22)× 104,TGF-β1阳性细胞积分光密度值从(1.37±0.31)×104升至(1.76±0.72)×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在这两个时点,IFN-γ治疗组大鼠肺中IL-4、TGF-β1阳性细胞积分光密度值均低于石英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IFN-γ对矽肺大鼠肺中IL-4和TGF-β1的表达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急性肝衰竭大鼠血清TNF-α和IFN-γ/IL-4表达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4(IFN-γ/IL-4)在D-氨基半乳糖/内毒素所致大鼠急性肝衰竭中的表达。方法取30只Wistar大鼠,腹腔内注射D-氨基半乳糖/内毒素诱导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AHF组);另取30只腹腔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为正常对照组(N)。2组动物于建模后3,6,12,24,48,72 h各取5只动物检测其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并观察肝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不同时间点动物血清中TNF-α和IFN-γ/IL-4水平的变化。结果结果显示,AHF组肝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和明显坏死的急性肝衰竭特征,且各时间点血清ALT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HF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内TNF-α在3 h(P〈0.01)、6 h(P〈0.05)增高;IFN-γ在3 h(P〈0.01)、6 h(P〈0.01)增高;IL-4水平在各时间点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在D-氨基半乳糖/内毒素所致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中,TNF-α和IFN-γ对急性肝衰竭早期损伤起重要作用;IL-4可能不参与此种动物模型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4.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T-bet和GATA-3转录因子基因表达失衡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bet/GATA-3的比率与Th1/Th2细胞失衡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30例初诊AA患者及20名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转录因子T-bet、GATA-3 mRNA的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血浆IFN-γ和IL-4水平。结果 AA组PBMC中T-bet mRNA及血浆IFN-γ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分别<0.01),且T-bet/GATA-3 mRNA的比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Th1类细胞因子IFN-γ的水平与T-bet/GATA-3的比率成正相关(r=0.84),而Th2类细胞因子IL-4的水平降低,与T-bet/GATA-3的比率成负相关(r=0.75)。结论 T-bet和IFN-γ表达的增高在AA的发病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AA患者T-bet/GATA-3的比率升高可作为评价Th1/Th2细胞失衡的另一重要指标,在协助临床对AA诊断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哮喘大鼠肺组织Ca^2+/CaN-NFATc活性及其与TH1/TH2失衡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究哮喘大鼠肺组织Ca^2+/CON-NFATc的活性及其与TH1/TH2失衡的关系.方法 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哮喘组和对照组,12只/组.用鸡卵白蛋白(OVA)溶液致敏和激发复制大鼠哮喘模型.Maclab系统记录分析大鼠肺功能;HE染色观察气道炎症并测量气道管壁厚度;检测肺组织钙含量、CaN活性、去磷酸化NFATc蛋白的表达及IL-4、IL-2的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哮喘组大鼠支气管管壁厚度明显增加(t=-7.99,P〈0.01);气道阻力和呼吸频率增加(t=2.59,P〈0.05;t=7.94,P〈0.01),每分通气量减少(t=6.87,P〈0.01);与对照组相比,哮喘组大鼠肺组织中IL-4含量和IL-4/IL-2比值增高(t=-8.69,11.40,P〈0.01),而IL-2含量降低(t=8.29,P〈0.01);与对照组相比,哮喘组大鼠肺组织中CaN活性和去磷酸化NFATc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增加(t=-2.91,-22.45,P〈0.01),而肺组织钙含量降低(t=4.75,P〈0.01);肺组织中CaN活性与去磷酸化NFATc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呈正相关(r=0.39,P〈0.05);去磷酸化NFATc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与IL-4/IL-2比值呈正相关(r=0.83,P〈0.01);而肺组织中IL-4/.IL-2比值与大鼠支气管管壁厚度成正相关(r=0.84,P〈0.01).结论 哮喘大鼠肺组织中CaN-NFATc的活性增加,其活性的增加可促进IL-4/IL-2比值增加,推测CaN-NFATc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哮喘大鼠肺组织TH1/TH2失衡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4水平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L)-6及IL-4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60例COPD患者(COPD组),分别在急性加重期及缓解期抽取静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IL广6和IL-4水平,同时常规测定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以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与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比较,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COPD组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IL-6及IL-4水平[(106.75±30.45)、(90.36±13.25)ng/L]明显高于COPD组缓解期患者[(84.26±10.76)、(80.35±8.21)ng/L]及对照组[(78.15±10.11)、(75.28±6.38)ng/L](P<0.05或<0.01),COPD组缓解期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IL-6、IL-4水平与PaO_2、FEV_1%呈负相关(P<0.05),与PaCO_2呈正相关(P<0.05).结论 IL-6及IL-4参与了COPD气道炎性反应,对COPD诊断和预后判断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与干扰素-γ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发病与白细胞介素4(IL-4)和干扰素(IFN)-γ的关系.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40例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力衰竭组)治疗前后血清IL-4和IFN-γ水平,并与2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心力衰竭组中,心功能Ⅰ~Ⅱ级17例,心功能Ⅲ~Ⅳ级23例,比较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血清IL-4和IFN-γ水平的差异.结果 心力衰竭组治疗前血清IL-4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血清IL-4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而心力衰竭组治疗前IFN-γ水平[(8.30±2.22)ng/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3.94±1.05)ng/L](P<0.01),治疗后IFN-γ水平[(5.22±1.83)ng/L]显著下降(P<0.01),但仍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心力衰竭组中,心功能Ⅰ~Ⅱ级者与心功能Ⅲ~Ⅳ级者血清IL-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功能Ⅰ~Ⅱ级者IFN-γ水平[(6.04±0.98)ng/L]显著低于心功能Ⅲ~Ⅳ级者[(9.96±1.09)ng/L](P<0.01).结论 IFN-γ与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发病过程明显相关,IL-4与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发病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细菌溶解产物联合孟鲁司特钠对哮喘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干扰素γ和白细胞介素4的影响及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细菌溶解产物(泛福舒)联合孟鲁司特钠对哮喘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干扰素γ(IFN-γ)及白细胞介素4(IL-4)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31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泛福舒与孟鲁司特钠,连用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清IgG、IgA、IgM、IFN-γ和IL-4水平的变化,并与31例健康儿童(对照组)比较,同时观察研究组治疗前后日、夜间症状评分的变化.结果 研究组治疗前IgG和IgA明显异常(P<0.05),治疗后IgG和IgA均显著升高,但IgG仍然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IFN-γ及IL-4均明显异常(P<0.05),治疗后IFN-γ显著升高,IL-4则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日、夜间症状评分分别为(0.4±0.1)分和(0.7±0.2)分,均较治疗前的(2.6±0.3)分和(3.4±0.7)分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哮喘患儿存在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泛福舒联合孟鲁司特钠可有效控制其症状并改善机体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9.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对哮喘大鼠气道炎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对哮喘大鼠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将卵白蛋白(OVA)免疫耐受大鼠CD4^+CD25^+Treg细胞过继转移给哮喘大鼠,然后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计数及分类,ELISA检测BALF中IL-4、IL-5和IFN-1及血清OVA特异性IgE含量,HE染色观察肺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与哮喘组比较,过继转移CD4^+CD25^+Treg细胞后哮喘大鼠BALF中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百分率降低(P〈0.05),嗜酸性粒细胞(Eos)百分率明显降低(P〈0.01);BALF中IL4和IL-5含量明显降低,IFN-1含量明显升高,血清OVA特异性IgE含量明显降低(P〈0.05);气道炎症明显减轻。结论过继转移OVA免疫耐受大鼠CD4^+CD25^+Treg细胞可以明显抑制哮喘的慢性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10.
匹多莫德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金芬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9,32(6)
目的 观察匹多莫德对反复呼吸道感染(RRI)患儿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RRI患儿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抗炎、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口服液(意大利多帕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每支7 ml),急性感染期每次7 ml,2次/d;急性感染期过后,每次7 ml,1次/d;60 d为1个疗程.双抗体夹心ELLSA法检测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培养上清液单个核细胞(PBMC)中白细胞介素(IL)-4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培养上清液PBMC中IL-4水平治疗前为(71.2±10.2)ng/L,治疗后为(19.0±6.2)ng/L(P<0.01);IFN-γ水平治疗前为(13.5±1.3) μg/L,治疗后为(69.9±13.0)μg/L(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培养上清液PBMC中IL-4和IFN-γ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匹多莫德能增强RRI患儿,Th1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抑制Th2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调整Th1/Th2细胞因子平衡,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是治疗儿童RRI较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