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39篇 |
免费 | 20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儿科学 | 3篇 |
基础医学 | 15篇 |
临床医学 | 47篇 |
内科学 | 60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18篇 |
特种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5篇 |
综合类 | 110篇 |
预防医学 | 469篇 |
药学 | 51篇 |
中国医学 | 2篇 |
肿瘤学 | 57篇 |
出版年
2023年 | 30篇 |
2022年 | 62篇 |
2021年 | 44篇 |
2020年 | 48篇 |
2019年 | 29篇 |
2018年 | 15篇 |
2017年 | 23篇 |
2016年 | 42篇 |
2015年 | 38篇 |
2014年 | 50篇 |
2013年 | 60篇 |
2012年 | 68篇 |
2011年 | 68篇 |
2010年 | 46篇 |
2009年 | 57篇 |
2008年 | 66篇 |
2007年 | 37篇 |
2006年 | 23篇 |
2005年 | 10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1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济宁地区21-三体综合征患儿致家庭经济负担及精神负担情况。方法 2013年1—8月对济宁市78例21-三体综合征患儿的170名陪护人(试验组)及同期济宁市年龄与患儿相仿的、近期无任何重大疾病的100例健康儿童的190名陪护人(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生活满意度评定量表(LSR)及生活满意度指数A(LSIA)评定两组陪护人生活满意度,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两组家庭负担情况。结果试验组农村地区和城镇地区患儿治疗支出占家庭收入的68.56%、55.91%。试验组陪护人LSR、LSI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农村地区陪护人LSIA评分低于城镇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陪护人SCL-90中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及精神病性5个因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农村地区陪护人SCL-90中仅人际关系因子评分高于城镇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1-三体综合征患儿不仅会给家庭带来经济负担,更影响陪护人的生活质量及精神健康状况,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 肿瘤目前已成为世界性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其造成的疾病负担已明显高于其他疾病.本研究通过计算肿瘤早死所致生命损失年(years of life lost,YLL)反映其造成的疾病负担,分析中国肿瘤疾病负担及城乡差异,为中国肿瘤防治工作提供一定依据.方法 采用2012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中的数据,包括性别、年龄、城乡间肿瘤发病死亡率以及相应人口数,计算YLL、YLL率及平均减寿年数(average years of life lost,AYLL).采用ICD-10将各肿瘤分类.结果 2009年中国肿瘤造成的AYLL为9.42年/人,城市为8.84年/人,农村为10.33年/人.YLL男性高于女性,随年龄增长先增后减,城市与农村男女各自出现交叉后城市YLL反高于农村.2009年中国城市肺癌造成的YLL所占比例最高,为24.2%.农村肿瘤YLL中肝癌占比例最高,为21.7%.2009年中国城市和农村肿瘤死因顺位不同,除农村男性外(肝癌最高为10.50‰),其余居首位的均是肺癌(城市,男为5.29‰,女为2.40‰;农村,女为2.23‰).肺癌、肝癌和胃癌YLL有城乡差异,肺癌影响年龄范围较大(35~80岁);肝癌是较年轻化的肿瘤(YLL 25岁时便有增长趋势),其造成的AYLL农村和城市均为最高(城市12.13年/人,农村12.87年/人);农村男性胃癌造成的YLL在所有人群中最高.结论 肿瘤所造成的YLL与年龄、性别均有相关,且有城乡差异.肺癌影响人群范围最广,肝癌造成的AYLL最高.肿瘤疾病负担呈现农村高于城市,男性高于女性,政府应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合理利用卫生资源,减少早死对人类和社会造成的负担. 相似文献
3.
4.
1984年,曾估计全球每年伤寒发病1600万例,死亡60万例。之后,由于全球人口的变化,改善饮水安全和环境卫生的计划使感染危险降低,全球疾病监测工作得到改善使伤寒发病资料增加,人群基础的伤寒发病研究和伤寒疫苗研究的开展,部分年龄队列中获得的伤寒年龄分布能准确推断总人群中的发病率,更标准的评价疾病负担方法的应用,作者重新估计了全球伤寒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5.
WHO提出了伤残调整生命年 ( DALY)指标 ,可客观、综合地评价各种疾病的疾病负担 ,成功地应用于全球疾病负担研究和精神障碍的疾病负担研究。发现精神障碍及其相关心理行为问题所导致的疾病负担几乎占疾病总负担的一半。本文对 DALY指标及应用 DALY评价的精神障碍的疾病负担情况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6.
7.
重庆市城市居民1991~2000年死亡损失生命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重庆市城市居民20世纪90年代疾病所致早死的生命损失。方法:用死亡损失生命年YLLs为测量单位,计算不同性别、不同社区的死因别标化YLLs率,及分析1991~2000年死因别标化YLLs率的变化趋势。结果:非传染性疾病标化YLLs率为42.58‰,占全死因的82.76%,其中,恶性肿瘤标化YLLs率为12.80‰,占30.06%,脑血管疾病标化YLLs率 6.62‰,占15.55%,呼吸系统疾病标化YLLs率5.77‰,占13.55%,心脏病标化YLLs率4.38‰,占10.29%;意外死亡标化YLLs率为7.59‰,占全死因的14.75%;传染病、妇科及围产期疾病标化YLLs率为1.28‰,仅占2.49%。在社区之间,死因别标化YLLs率存在明显差异。结核病和精神病标化YLLs率曾出现上升趋势。结论: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该城市居民的主要疾病负担,结核病防治不能放松,精神卫生工作急待开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1990年和2010年中国人群感染性腹泻的疾病负担及其变化。方法 利用2010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结果,以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作为标准人口计算标化率,分性别和年龄对感染性腹泻的发病、死亡和疾病负担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主要指标包括发病数和发病率、死亡数和死亡率、早死造成的生命损失年(YLL)、伤残造成的生命损失年(YLD)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结果 2010年中国人群感染性腹泻发病886000955.60例,标化发病率71009.26/10万,死亡4364.14例,标化死亡率0.37/10万,造成的YLL、YLD和DALY分别为226660.71人年、1070780.40人年和1297441.10人年,YLL率、YLD率和DALY率分别为24.66/10万、97.96/10万和122.62/10万。与1990年相比,2010年发病指标有所下降,发病数和标化发病率分别下降6.94%和14.24%,死亡指标大幅下降,死亡数和标化死亡率分别下降93.88%和93.86%,YLL、标化YLL率、YLD、标化YLD率、DALY和标化DALY率降幅分别为95.17%、93.90%、18.81%、14.43%、78.43%和76.35%。中国感染性腹泻的疾病负担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性肠炎是我国5岁组儿童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疾病负担,产毒性大肠埃希菌感染是5~69岁组和70岁及以上人群的主要疾病负担。结论 与1990年相比,2010年我国人群感染性腹泻疾病负担大幅降低。5岁以下儿童是我国感染性腹泻防控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9.
大气污染对健康影响的疾病负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定量描述大气污染所造成的健康影响成为环境与健康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近年来已有学者采用疾病负担指标评价大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全球疾病负担(GBD)2010研究中,归因于颗粒物污染造成的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约为7 600万,归因于O3造成的DALY约为245万;欧洲国家每百万人因O3污染损失约30~140 DALY;2004—2008年期间,北京市PM10、PM2.5、NO2和SO2日均浓度每增加1个四分位间距,死亡寿命损失年(YLL)分别为15.8,15.8,15.1和16.2。采用疾病负担评价大气污染危害可为政府制定环境政策和健康干预措施提供更直接的依据。该文综述了大气主要污染物对健康影响疾病负担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我国新生儿疾病的疾病负担和1990-2010年的变化规律,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利用2010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 2010)的结果,分性别和年龄组报告我国1990年和2010年新生儿疾病的患病数、死亡数、早死造成的生命损失年(YLL)、伤残造成的生命损失年(YLD)、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及它们的率,并计算各项指标20年间的增量和增幅。 结果 我国新生儿疾病 1岁组的患病情况、死亡情况和疾病负担指标均呈现下降趋势,与1990年相比,2010年的患病数、标化患病率、死亡数、标化死亡率、DALY、标化DALY率、YLL、标化YLL率、YLD和标化YLD率分别下降了42.18%、15.55%、75.76%、64.60%、75.70%、64.50%、75.76%、64.60 %、48.21%和24.37%。2010年男性的患病情况、死亡情况和疾病负担指标均明显高于女性。与1990年相比,2010年早产并发症的死亡及疾病负担情况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各年龄组的患病率均呈现上升趋势,0~6天组仍是疾病死亡和疾病负担较重的年龄组。新生儿脑病各项指标均呈现下降趋势。新生儿败血症和其他感染性疾病0~6天组引起的患病率、YLD率呈上升趋势,增幅分别为14.04%和14.33%。 结论 按性别和年龄段分组的疾病负担能更准确地反映不同新生儿疾病造成的影响,可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