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3篇
  免费   219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18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56篇
内科学   75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91篇
综合类   296篇
预防医学   141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62篇
中国医学   27篇
肿瘤学   218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ncer,PTC)是甲状腺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PTC通常预后良好,但近年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逐年攀升.随着患病人数的不断增多,中晚期难治性甲状腺癌患者不再少见.因此,越发庞大的甲状腺癌患者群体的管理与诊治已成为巨大的考验.BRAF V600E基因突变是乳头状癌经典DNA相关标志物,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甲状腺癌的术前诊断和预后评估,并且作为潜在的治疗靶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正确全面的了解BRAF V600E基因突变可以帮助我们对PTC的发生、发展及生物学行为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并为PTC患者管理方式与治疗策略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改良FOLFOXIRI方案一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近期疗效、远期生存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研究方法对47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采用mFOLFOXIRI方案一线化疗.伊立替康(IRI)165mg/m2静脉滴注90min d 1,奥沙利铂(OXA)85mg/m2静脉滴注2h d 1,亚叶酸钙400mg/m2静脉滴注2h d 1,5-FU 2400~2800mg/m2持续静脉滴注48h,每2周为一周期.观察该方案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并通过长期随访进行生存分析.结果:47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ORR)为51.1%,疾病控制率(DCR)为85.1%,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8.4个月(95%CI:6.6~10.2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20.7个月(95%CI:15.3~26.1个月).根据年龄及ECOG PS评分将患者分为体力状况较好组及体力状况中等组,两组近期疗效及PFS、OS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亚组分析显示肿瘤早期缓解患者较非早期缓解患者的PFS及OS延长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FS:11.0个月vs 7.1个月,P=0.044;OS:29.7个月vs 20.7个月,P=0.036);原发灶位于左半结肠/直肠者较右半结肠者的PFS及OS延长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FS:10.6个月vs 3.7个月,P=0.002;OS:27.3个月vs 14.2个月,P=0.021).全组不良反应较轻,以I-II级为主,III-IV级不良反应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减少及延迟性腹泻,但均为可控,无治疗相关死亡.结论:改良FOLFOXIRI三药联合方案作为晚期结直肠癌的一线治疗方案,其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可耐受,并可达到较长的生存时间,原发灶部位及是否达到早期缓解与患者预后生存可能有关,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3.
背景与目的同时性多原发肺癌(synchronous multiple primary lung cancer, sMPLC)既往属少见疾病,近年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但缺乏对其大样本的研究报道。本研究对357例sMPLC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籍以为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参考Martini-Melamed诊断标准和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ung Cancer, IASLC)第8版肿瘤-淋巴结-转移(tumor-node-metastasis, TNM)分期标准,对357例sMPLC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57例患者中,双原发病灶269例(75.35%),三原发病灶65例(18.21%),四原发病灶及以上者23例(6.44%),最多者为8个病灶。病灶好发于上叶,特别是右上叶(35.77%,298/833),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95.56%,796/833),鳞癌次之(2.40%,20/833),腺癌亚型中以腺泡样为主的比例较高(70.81%,313/442),分期以Ib期及以下为主(68.35%,244/357)。病理类型相同者发病率(92.72%,331/357)远高于不同病理类型(7.28%,26/357),其中腺癌-腺癌比例较高(99.40%,329/331)。sMPLC的3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OS)为91.93%,5年总生存率为84.37%,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有吸烟史(P=0.012)、最大病灶直径大于2 cm(P=0.027)、淋巴结转移(P=0.015)和胸膜受累(P<0.001)为影响sMPLC预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sMPLC好发于右上叶,以腺癌最常见,腺泡样为主的亚型多见。吸烟史、最大结节直径、淋巴结转移和胸膜侵犯是影响sMPLC预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发现和积极的手术可以使sMPLC患者获得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CNS DLBC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70例PCNS DLBCL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并对66例可随访患者进行生存及预后分析。结果70例PCNS DLBCL患者中位发病年龄57岁,男女比例1.3∶1,就诊前病程小于2个月者54例(77.1%)。伴颅内高压症状44例(62.9%),伴肢体无力或偏瘫症状26例(37.1%)。多发病灶37例(52.9%),幕上59例(84.3%),累及深部脑组织46例(65.7%)。66例随访患者中,对症姑息治疗7例,单纯手术23例,单纯放疗6例,单纯化疗9例,放化疗联合21例。随访6~96个月,全组中位生存期为9个月(95%CI 1~16个月),2年生存率36.1%。对症姑息组中位生存期为2个月,单纯手术组中位生存期为3个月。接受放疗、化疗或放化疗联合组中位生存期为33个月(95%CI 22~43个月),2年生存率56.9%。 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累及深部脑组织(P=0.04)和未行放化疗(P=0.00)是预后不良因素。结论 PCNS DLBCL为高度恶性肿瘤,进展迅速;单纯手术治疗效果差,生存期短;累及深部脑组织患者预后差;放疗、化疗及放化疗联合能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肿瘤标志物CA19-9/CA50比值在不典型胰腺癌(PC)的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疑似PC的55例患者进行CA19-9及CA50检测,对最后确诊PC患者进行长期随访,使用ROC法评价CA19-9、CA50及其比值在诊断PC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析PC患者的生存期及其与肿瘤标志物比值的相关性.结果 36例患者被确诊为PC(65.45%);PC组CA19-9水平及CA19-9/CA50比值显著高于非PC组(P =0.021、0.016);CA19-9水平及CA19-9/CA50比值与PC的诊断存在显著相关性(P=0.001、<0.001),2组的AUC分别为0.936、0.958.当CA19-9=8.5 ku·L-1时,诊断PC的敏感性为86.19%,特异性为88.73%;当CA19-9/CA50比值=1.42时,敏感性为90.35%,特异性为89.26%.36例PC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8.6周,第60周的累积生存率为19.7%;CA19-9水平及CA19-9/CA50比值与生存期存在显著负相关性(P=0.039、0.016).结论 CA19-9/CA50比值在诊断不典型PC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优于单独检测CA19-9或CA50,且该比值越大,患者的生存期越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重症患者钙代谢异常的发生情况以及离子钙水平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单中心前瞻性观察性研究,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入住无锡市人民医院综合性ICU的重症患者进行筛选,所有入选的患者入ICU后24h内血标本送检,测离子钙水平记为iCa,按iCa水平进行分组:iCa< 1.15 mmol/L纳入低iCa组;iCa> 1.25 mmol/L纳入高iCa组;1.15 mmol/L≤iCa≤1.25 mmol/L纳入正常iCa组.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史、既往病史、人ICU诊断、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以及转归等信息并计算入ICU24 h内的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重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按iCa水平分层,绘制14 d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低iCa组和正常iCa组的累计生存率.结果 共纳入重症患者368例,其中正常iCa组117例,低iCa组247例,高iCa组4例.正常iCa组以神经系统病变最多见(21.37%),低iCa组以脓毒症最多见(21.46%),高iCa组以肿瘤患者最多见(50%).低iCa组脓毒症患者(21.46%)多于正常iCa组(10.26%),高iCa组无脓毒症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21).正常iCa组肿瘤患者(1.71%)明显少于高iCa组(50%)和低iCa组(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2).低iCa组较正常iCa组有更多患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P=0.042).两组性别、年龄、血钠、血钾、血氯水平、AP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低iCa组SOFA评分(P=0.039)和14 d病死率(P =0.035)更高,机械通气时间(P =0.049)和ICU住院天数(P =0.012)也更长.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Ca水平(OR=2.352,95% CI:1.039 ~4.023,P=0.041)和APACHEⅡ评分(OR=1.214,95% CI:1.067~1.285,P=0.002)为影响ICU重症患者14 d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按iCa水平分层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低iCa组14 d累计生存率显著低于正常iC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7).结论 离子钙水平与ICU重症患者病死率密切相关,临床应重视重症患者低钙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翻转教学模式在除颤仪知识和技能培训中应用的效果,并与传统培训模式进行比较.方法 便利选取广州市某三甲医院护士共60名,予以编号,并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即翻转教学组、传统培训组各30名;干预前后统一对两组护士进行理论和操作考核,干预后调查两组对各自教学方式的认可度,运用t检验和χ2检验比较干预前后组间的差异、干预后两组的合格率、得分以及认可度情况;最后采用Kaplan-Meier法对两组考核的合格率进行生存分析,描述两组考核合格率的消亡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考核合格率与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理论考核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技能考核的合格率和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认可度调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Log Rank (Mantel-Cox)法检验得出两组生存曲线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翻转教学模式与传统培训模式相比,前者能提高护士除颤仪理论的得分水平以及操作的合格率、得分水平,并受护士的认可度高,且延长除颤仪考核合格率消亡时间,从而延长复训周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养肺消积分期疗法对晚期(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存的影响.方法 采用队列研究,选取符合入组标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56例,其中综合治疗组82例,单纯西医组74例,综合治疗组在西医规范化疗的基础上采用养肺消积分期疗法按阶段治疗,以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M-PFS)、中位生存期(MST)为主要观察指标,中医临床症状积分变化、肿瘤控制率(DCR)、不良反应等为次要观察指标.结果 综合治疗组第1年、第2年总生存率分别较单纯西医组提高了23.9%、14.6%(P<0.05);与单纯西医组比较,综合治疗组无疾病进展时间、中位生存期均提高了3个月(P<0.01);综合治疗组瘤体控制率比单纯西医组提高13.2%(P<0.05).结论 养肺消积分期疗法联合西医治疗能够提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总生存期,延长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中位生存期;同时,可以改善患者中医临床症状积分,增加肿瘤控制率,不良反应小,具有增效减毒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晚期肿瘤住院患者的生存状况,探讨生活质量、疼痛等因素对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对390例晚期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及随访调查,对中位生存期、生存率等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全部因所患肿瘤死亡病例的中位生存期为9个月,平均生存期16.401个月,1年累计生存率0.406±0.025,5年累计生存率0.057±0.012。不同性别、确诊年龄、原发病灶、是否接受过手术、疼痛发生时间及生活质量等因素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发现、确诊、有效的手术治疗以及早期综合干预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延长肿瘤患者生存时间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P RDX1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异常与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构建含144例食管鳞癌的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检测PRDX1蛋白的表达,统计学分析其临床意义及食管癌患者总生存期之间的关系。利用PRDX1 shRNA敲降PRDX1表达,MTT法观察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RDX1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率为66.7%(96/144),而癌旁粘膜中呈弱表达。 PRDX1的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疾病进展呈正相关。单因素生存分析表明PRDX1蛋白阳性表达患者较阴性患者预后更差。而PRDX1的下调表达可抑制食管癌细胞的增殖。结论:P RDX1在食管鳞癌的发生进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食管鳞癌患者治疗的潜在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