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18篇 |
完全免费 | 23篇 |
专业分类
预防医学 | 1741篇 |
出版年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17篇 |
2016年 | 26篇 |
2015年 | 35篇 |
2014年 | 96篇 |
2013年 | 113篇 |
2012年 | 145篇 |
2011年 | 178篇 |
2010年 | 133篇 |
2009年 | 152篇 |
2008年 | 180篇 |
2007年 | 159篇 |
2006年 | 146篇 |
2005年 | 91篇 |
2004年 | 85篇 |
2003年 | 44篇 |
2002年 | 48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态度及高危行为分析 总被引:52,自引:8,他引:44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知识、相关态度和高危行为状况,为开展流动人口的艾滋病干预模式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抽取2个街道,对所抽取街道内的流动人口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所有资料经Epidata3.02录入后用SPSS 12.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400人,其中男性210(52.5%)人,女性190(47.5%)人,平均年龄(29.1±10.2)岁。调查发现,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的3种传播途径知晓高,均在80%以上,但对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知晓率较低。获取艾滋病防治知识的主要途径是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宣传画及宣传资料和向医生咨询。64.5%的人与固定性伴发生性关系时从不使用安全套。与非固定性伴发生性关系时只有14.1%的人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结论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知识缺乏,多性伴和安全套使用率低是艾滋病在流动人口中流行和蔓延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外来流动人口免疫状况调查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44,自引:5,他引:39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市外来流动人口数量快速增长,该人群已成为发生免疫可预防传染病的高危人群,尤其是麻疹在这部分人群中时有发生,且大部分为儿童.2001年1~10月在所有麻疹确诊病例中,外来流动人口病例510例,与2000年同期相比上升了186.5%;同期发生麻疹爆发34起,爆发病例130例,均为外来流动人口.外来流动人口,尤其是儿童的免疫接种率较低,卡介苗、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联合疫苗、麻疹疫苗、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率分别为70.08%、65.24%、60.96%、70.65%和53.27%,五种疫苗的合格接种率仅41.02%.针对上述情况,为了有效控制外来流动人口免疫可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引入免疫预防长效管理机制,并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对外来流动人口的免疫预防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农村流动人口与HIV/AIDS传播的关系 总被引:40,自引:1,他引:39
艾滋病 (AIDS)从 1981年被发现以来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疾病问题。 1994年后AIDS在我国的传播进入快速增长期 ,艾滋病病毒 (HIV)感染报告例数以高于3 0 %的速度逐年递增 ,而 2 0 0 1年新报告的感染例数较上一年增加 5 8%。截止 2 0 0 1年底 ,全国 3 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台湾省、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估计HIV感染者 85万例[1] 。从全国范围来看 ,共用注射器静脉注射毒品目前还是导致HIV传播的主要途径 ,但经性途径感染HIV的人数近年迅速增加 ,2 0 0 1年新报告的经性感染HIV者数是上一年… 相似文献
4.
流动人口AIDS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26
目的了解中国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流动人口艾滋病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04年“流动人口性与生殖健康基线调查”数据,采用SPSS软件对中国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进行分析。结果95.4%的流动人口听说过AIDS,但其中只有0.5%的能正确判断所有的传播和非传播途径,65.7%的人知道使用避孕套可以预防AIDS;分别有4.9%和37.8%的人认为应该或可以理解“如果一个男人长期没有性生活,就去找小姐”;13.6%的人目前的避孕措施是避孕套,但只有34.6%的人能够每次使用避孕套。结论流动人口的艾滋病知识有所增加,但仍然缺乏,安全性行为的比例也不高,应该充分关注流动人口的艾滋病预防工作,并采取更为有效的艾滋病健康促进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5.
在流动人口中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与策略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艾滋病在中国的流行形势日趋严峻 ,自 1998年开始 ,全国的 31个省市自治区都发现了HIV感染者。近年来我国预防控制艾滋病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 ,但由于我国目前艾滋病传播蔓延的危险因素仍较广泛存在 ,吸毒、卖淫嫖娼等丑恶行为在短期内难以根除 ,城乡流动人口的逐年增多 ,都给艾滋病的防治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流动人口的定义和状况根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的技术文件 ,流动人群可以被广义描述为由于自愿或非自愿的原因从一个地方临时地、季节性地或持续地移动到另一个地方寻求接纳的人。与流动有关的主要职业人群是卡车司机、渔民、… 相似文献
6.
流动人口性病/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16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有关性病/艾滋病的知识、态度和行为。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江苏省昆山市2家工厂1558名外来务工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者对性病/艾滋病病种知晓率为58.8%,性病/艾滋病感染途径的知晓率为67.1%,50.0%的人相信避孕套能预防性病/艾滋病,37.8%的人使用过避孕套。文化程度与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得分均为正相关。结论昆山市流动人口的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有待提高,健康教育的重点应放在低文化层次的群体。 相似文献
7.
福州市流动人口儿童保健现况调查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为了掌握本市流动人口的儿童保健现况 ,优化这一特殊群体的成长环境 ,我们于 2 0 0 1年 1月~ 2 0 0 1年 5月对福州市流动人口 0~ 7岁儿童保健现况进行了调查 ,为有关部门改善儿童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1 研究对象与内容1 1 调查对象 以福州市 5区为调查范围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式 ,在每个区中各抽取 2个街道 (乡镇 ) ,每个街道 (乡镇 )中各抽取 2个居委会 (村委会 ) ,调查其中 0~ 7岁儿童保健情况。共调查 1 0 2 8名 0~ 7岁儿童 ,有效问卷 1 0 1 0份 ,有效率98 2 5 %。1 2 收集资料的方法与内容 采用统一设计调查表 ,由调查员… 相似文献
8.
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及分娩调查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目的 了解外地流动人口孕产妇在北京市产前保健及分娩情况 ,提出对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管理的建议。方法 小组访谈 :在北京市 3个近郊区的城乡结合部 ,做 3次小组访谈 ,共调查 16人 ;问卷调查 ,对 619名妇女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 2 6 3 %的人建立了《围产保健手册》。产前检查 0次占 6 5% ,1~ 5次占 3 9 3 % ,≥ 6次占54 2 %。 583人住院分娩 ,占 94 2 %。家庭人均月收入≥ 10 0 0元住院分娩率明显高于 <10 0 0元者 (98 9%与90 2 % ,P <0 0 1)。家庭分娩率 5 8%。结论 要加强对外地流动人口孕产妇的保健管理 ,依法管理私人接生员 ,为外地孕产妇提供以人为本的优质服务 相似文献
9.
流动人口妇女儿童健康及卫生保健状况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成为城市中的特殊人群一流动人口。20余年来流动人口的规模、范围和数量不断增加。目前流动人口数量已达1亿以上,且仍呈增加趋势。人口流动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都会出现的一种历史进程。流动人口既为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活力,也给城市的经济、生产、生活、管理、教育、 相似文献
10.
我国流动人口的公共卫生现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以及区域间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人口流动是必然发生的、不可转移的客观规律。流动人口对现代化与城市化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和作用,同时也是衡量现代化与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指标。流动人口特别是城市流动人口的日益增多,对城市的经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同时流动人口的大量涌入也带来了很多的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