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18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90篇
药学   3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周凡凡 《现代养生》2014,(20):33-33
为了研究给儿童打一剂水痘疫苗的保护效果如何,探究怎样加强免疫。利用的方法是采集200份0到14岁的接种了一剂水痘疫苗的儿童的手指末梢血样,用定剂量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来测定水痘IgG抗体,同时观察记录儿童的水痘患病率。试验结果表明儿童水痘IgG抗体的几何均值呈现偏态分布,不同年龄与地区的儿童对其都有统计学的意义。最终得出结论是1—4岁的儿童应作为接种水痘疫苗的首选对象。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自动化系统进行水痘疫苗的半成品配制,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产品均一性.方法 采用自动化系统完成水痘疫苗的原液稀释和半成品分装,并与人工操作方法进行比较,比较两种方法的清洁、灭菌和保温效果以及疫苗半成品、成品的检定结果.结果 自动化操作可使工作人员减少60%,工时缩短80%.两种方法对容器或罐体的清洗和灭菌效果均达到工艺要求.采用自动化方法保温时温度可控.用自动化操作系统制备的半成品疫苗,其滴度差异小于人工操作方法,变异系数分别为0.00%和2.17%.两种方法生产的成品疫苗的稳定性试验结果均达到标准[病毒滴度不低于3.3 lg蚀斑形成单位(plaque-forming unit,PFU)/0.5 ml].自动化和人工方法生产的成品疫苗于37℃放置7d,病毒滴度分别为3.7和3.6 lgPFU/0.5 ml;于2~8℃放置18个月分别为3.5和3.4 lgPFU/0.5 ml.结论 将自动化系统应用于水痘疫苗的原液稀释、半成品分装,可降低劳动强度,提高产品的均一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采用细胞工厂工艺进行细胞培养前后的Oka株病毒基因序列和水痘疫苗质量进行分析比较,评价生产工艺变更对水痘疫苗质量的影响.方法 从水痘疫苗原液提取病毒DNA,采用PCR法扩增片段,通过对PCR产物测序或克隆质粒测序并拼接,获得Oka株的病毒全基因序列,并与GenBank中相关序列比对.对工艺变更前后生产的疫苗进行病毒滴度、牛血清白蛋白残留量和抗生素残留量比较.结果 工艺变更前后的疫苗病毒基因序列一致;检测到3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为亲本型和减毒型碱基共存,具有典型的Oka株特征;没有发现GenBank未登录或文献未报道的新突变.工艺变更前后生产疫苗平均病毒滴度分别为5.00和5.02 lg蚀斑形成单位/ml,两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P=0.26),且各项关键指标均符合企业标准和药典要求.结论 将细胞工厂引入生产工艺后,水痘疫苗具有与原工艺生产的制品相似的安全性和质量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配制麻疹-腮腺炎-风疹-水痘联合减毒活疫苗(measles-mumps-rubella-varicellacombined attenuated live vaccine,MMRV)的各病毒原液最适滴度.方法 将麻疹、腮腺炎、风疹和水痘病毒原液分别冻干,检测各冻干单价疫苗的滴度和热稳定性,观察病毒滴度的下降幅度.将4种病毒原液按不同配比配制MMRV,检测配制前后的各病毒滴度,摸索配制MMRV的最佳配比.按确认的最佳配比配制MMRV并冻干,检测冻干MMRV的各病毒滴度和热稳定性,确定配制MMRV的各病毒原液最适滴度.结果 各病毒原液冻干后,麻疹、腮腺炎、风疹和水痘病毒滴度分别下降约0.6、0.6、0.4 lgCCID50/ml和0.5 lgPFU/ml;各冻干单价疫苗37℃放置1周后,麻疹、腮腺炎、风疹和水痘病毒的滴度分别下降约0.6、0.5、0.5 lgCCID50/ml和0.5 lgPFU/ml.在配制MMRV过程中,仅腮腺炎病毒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其他病毒的干扰.按确认的最佳配比配制的MMRV冻干后,麻疹、腮腺炎、风疹和水痘病毒滴度分别下降约0.5、0.6、0.5 lgCCID50/ml和0.6 lgPFU/ml;冻干MMRV于37℃放置1周后,麻疹、腮腺炎、风疹和水痘病毒滴度分别下降约0.6、0.6、0.5 lgCCID50/ml和0.5 lgPFU/ml.结论 在按确认的最佳配比配制MMRV时,麻疹、腮腺炎、风疹和水痘病毒原液的滴度需分别≥6.0、≥6.5、≥6.0 lgCCID50/ml和≥5.3 lgPFU/ml.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麻疹、腮腺炎、风疹和水痘(measles,mumps,rubella and varicella,MMRV)联合减毒活疫苗的生产工艺和检定方法.方法 采用麻疹病毒沪-191株、腮腺炎病毒S79株、风疹病毒BRDⅡ株、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北京84-7株,在原代鸡胚细胞或人胚肺二倍体细胞2BS株中制备高滴度疫苗病毒原液.观察4种原液按不同比例稀释配制后病毒的滴度变化和相互干扰现象,确定MMRV疫苗中4种原液的配制比例,并筛选适宜保护剂,建立最佳冻干工艺.同时,建立MMRV联合减毒活疫苗的检定方法.采用t检验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选择最佳配制比例、保护剂和冻干工艺制备出连续多批MMRV疫苗,按国家药典要求检定全部合格.其中连续3批疫苗经国家检定机构检定合格:麻疹病毒基础滴度和37℃放置7d后的滴度分别≥3.9和≥3.5 lg半数细胞培养感染量(50% cell culture infective dose,CCID50)/ml,腮腺炎病毒≥5.0和≥4.7 lgCCID50/ml,风疹病毒≥5.0和≥4.8 lgCCID50/ml,水痘病毒≥4.5和≥4.4 lg噬斑形成单位/ml.用建立的方法检测MMRV疫苗,结果4种病毒滴度实测值与理论值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为0.149~1.838,P值均>0.05).结论 建立了稳定、可行的MMRV疫苗生产工艺和检定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北京市实施2剂次水痘疫苗免疫策略后发生的一起小学水痘暴发疫情开展调查,分析导致疫情发生的预防接种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利用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和疫情期间主动监测系统发现水痘病例,回顾调查全校学生水痘患病史和水痘疫苗免疫史,比较不同免疫史学生的罹患率.结果 总罹患率为2.3%(30/1282),其中0剂次组罹患率5.9%(1/17),1剂次组罹患率4.2%(22/527),2剂次组罹患率0.9%(7/738).总体疫苗接种率为98.7%(1265/1282),其中1剂次接种率41.1%(527/1282),2剂次接种率57.6%(738/1282).1剂次组发病风险是2剂次组的4.5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285,P<0.01),2剂次比1剂次增加77.3%的保护率;2剂次组中接种时间间隔<3年的罹患率为0,间隔4至5年的罹患率为0.9%,间隔≥6年的罹患率为2.7%(x2趋势=6.762,P=0.013).结论 2剂次水痘疫苗保护率较1剂次显著提高.2剂次疫苗长期保护效果仍需进一步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水痘疫苗在我国托幼、中小学等集体机构内突发水痘疫情时的保护效果,为降低及控制集体机构水痘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0-2010年公开发表的国内学校和托幼机构水痘疫情流行病学调查的文献进行检索,按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相符文献进行M eta分析。根据各文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的一致性程度,采用固定或随机效应模型评估水痘疫苗的保护效果。结果共检索到符合标准的8篇文献,7 261名调查对象,8次调查对象的水痘疫苗接种率从18.31%~73.91%不等。随机效应模型的合并效应量RR合并=0.45(95%CI=0.30~0.67),水痘疫苗保护率PR为55%(95%CI=33%~70%)。结论托幼、中小学等集体机构在突发水痘疫情时,水痘疫苗可起到一定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于细胞基质分析新建人二倍体细胞MRC-5主细胞库,并通过主细胞库变更前后所制的水痘减毒活疫苗(水痘疫苗)可比性研究,分析新建主细胞库对水痘疫苗质量和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对新建MRC-5主细胞库、工作细胞库和生产终末代细胞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和企业质量标准进行抽样检定,并传代至超高代次细胞进行传代稳定性研究,对比细胞生长与细胞计数。用新建主细胞库连续试生产3批水痘疫苗并进行工艺验证,分析疫苗原液及成品的质量结果,并考察水痘病毒基因序列和产品稳定性。结果 新建主细胞库、工作细胞库及其他各代次细胞在传代过程中生长良好,细胞计数正常,检定结果均符合质量标准。试生产的水痘疫苗工艺合格,变更前后生产的疫苗水痘病毒基因序列无差异;病毒滴度均为4.0 lg噬斑形成单位(plaque-forming unit,PFU)/0.5 ml,热稳定性试验结果均为3.4 lgPFU/0.5 ml,水分含量均不高于1.5%,符合企业注册标准;质量稳定性趋势基本一致。结论  建立的人二倍体细胞MRC-5主细胞库各项检定结果合格。用新细胞库试生产的水痘疫苗质量和稳定性与变更前的一致。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成都市龙泉驿区2016—2020年水痘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对龙泉驿区2016—2020年水痘病例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时空扫描统计分析。 结果 2016—2020年龙泉驿区共报告水痘病例2 058例,年平均发病率48.02/10万;10—12月份发病数最多,占总病例的35.37%;发病年龄构成以20岁以下居多,占71.62%;职业构成以学生居多,占55.10%;龙泉街道区域年均发病率最高,为65.96/10万;时空扫描分析显示,2019年9—12月和2020年10—12月出现时间聚集性,最可能聚集区域为洛带镇、同安街道、洪安镇和西河镇。结论 龙泉驿区应加强水痘防控力度,做好水痘疫苗接种工作,建立有效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集体机构学生水痘减毒活疫苗(varicella attenuated live vaccine, VarV)的接种情况, 为分析疫苗接种的保护效果提供依据。  方法  将2017—2019年静安区所有发生水痘疫情并开展应急接种的集体机构作为研究场所, 将其涉及到的发病班级内所有学生(6 473名)作为研究对象, 收集水痘发病信息、VarV接种情况, 分析VarV的保护效果(vaccine effectiveness, VE)及不同状态下应急接种的效果。  结果  学生无免疫史的比例逐年下降, 2017年为7.5%、2018年为7.2%、2019年为4.9%;病例中VarV既往免疫史的比例(90.0%)低于非病例(93.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3, P < 0.05);病例中VarV应急接种的比例(8.3%)低于非病例(44.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9.06, P < 0.01);续发病例中VarV应急接种的比例(28.6%)低于非病例(44.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4, P < 0.01);无既往免疫史且未开展应急接种的研究对象水痘罹患率最高(11.0%), 有既往免疫史且开展了应急接种的研究对象水痘罹患率最低(1.0%); 相对于无VarV免疫史的对象, 接种1剂VarV后2年内有明确的保护效果, VE为63.1%(95%CI=11.0%~84.7%)。  结论  接种1剂VarV保护效果不高; 尽早开展VarV应急接种可以有效降低续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