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5篇 |
免费 | 35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3篇 |
临床医学 | 3篇 |
内科学 | 8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5篇 |
综合类 | 40篇 |
预防医学 | 212篇 |
药学 | 9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3篇 |
肿瘤学 | 14篇 |
出版年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15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16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17篇 |
2014年 | 28篇 |
2013年 | 25篇 |
2012年 | 25篇 |
2011年 | 18篇 |
2010年 | 13篇 |
2009年 | 16篇 |
2008年 | 27篇 |
2007年 | 14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10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目的:为了解居民肿瘤死亡的原因、频率、顺位以及对居民期望寿命的影响,探寻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对1996年~2000年某县疾病监测点基本卫生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6年~2000年某县疾病监测点居民年均肿瘤死亡率为143.75/10万,居第3位死因,占死亡总数的23.98%.男性居民年均肿瘤死亡率为173.00/10万,居第1位死因;女性居民年均死亡率为111.34/10万,居第3位死因,男性居民肿瘤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无论男女,肿瘤死亡率均随年龄的升高而增加.居肿瘤死因前5位的是食管癌、胃癌、肝癌、肺癌、肠癌,共占肿瘤死亡的87.40%.消化器官肿瘤4种,占肿瘤死亡的79.40%.去肿瘤死亡后,男、女性居民期望寿命分别增加3.99岁、2.68岁.结论:肿瘤死亡已成为居民的第3大死因,各地应建立健全肿瘤防治机构,宣传肿瘤防治知识,对重点人群定期普查等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3.
无锡市素有“渔米之乡”的称号。随着社会、科学和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全市老年人在人口中的比例逐年增加。据统计,全市60岁以上的老人有156219人,占全市人口的15.4%。如何使他(她)们健康长寿,在四化建设中发挥余热已是全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目前老年人多发性疾病中,如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症都已知与膳食营养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解我市老年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山市居民30年全死因状况及其死亡规律,为卫生工作开展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对30年中山市居民全死因总死亡率、死亡趋势、构成比、期望寿命等指标进行分析. 结果①全死因总死亡率无明显下降趋势;②30年期间死因谱发生了明显变化,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与恶性肿瘤一直是四大主要死因;③不同时期不同年龄组段主要死因不同;④居民期望寿命无明显上升趋势,且明显低于同期国内外发达地区水平. 结论①市卫生工作应进一步加强与改善;②应根据死亡谱、具体病种死亡率升降趋势、不同年龄组段死亡特征来确定市卫生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5.
杨雯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20,31(3):178-181
目的了解2017年开封市居民期望寿命及寿命损失情况。方法收集2017年开封市死亡资料,采用ANACONDA(Analysis of Causes of National Deaths for Action,ANACONDA)软件对死亡数据质量进行评价,通过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构成比、死因顺位、期望寿命、潜在减寿年数(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PYLL)等指标对居民死亡情况及寿命损失进行描述。结果2017年全市共报告死亡病例25099例,死亡率645.05/10万(标化死亡率577.12/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00,P<0.001)。居民平均期望寿命为78.08岁(男性74.90岁,女性81.26岁)。前五位死因依次为:心脏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去除前五位死因后,平均期望寿命增加10.43岁。四类慢性病造成的早死概率为18.32%。2017年开封市1~69岁人群因各种疾病导致128808人年的潜在减寿年数损失,平均减寿年数(Average Years of Life Lost,AYLL)为13.77年。结论慢性病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及恶性肿瘤是造成开封市居民寿命损失的主要原因,期望寿命的提高关键在于对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山东省居民归因高盐饮食相关疾病死亡和寿命损失。方法利用2016年山东省与原卫生部联合减盐防控高血压项目终末期评估调查获得的24 h尿钠和血压值,结合2016年全省居民死因监测数据,按照比较风险评估理论,计算各类疾病归因分值(PAF)和因高盐饮食导致死亡,利用寿命表法计算归因期望寿命损失。结果2016年山东省因高盐饮食导致死亡32987人,占相关疾病死亡的11.74%,占全部死亡的4.95%。男性因高盐死亡比例(13.51%)高于女性(9.17%)。高盐饮食导致死亡的疾病主要是心脑血管疾病(90.82%),其次为胃癌(8.10%)和慢性肾病(1.08%)。城市居民PAF(13.87%)高于农村(10.87%)。高盐饮食导致山东省居民期望寿命减少0.58岁。高盐饮食所致不同疾病对期望寿命损失作用不同,缺血性心脏病位居首位,其次为脑出血和脑梗死。结论山东省居民归因高盐饮食死亡的比例较高,心脑血管疾病是高盐饮食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高盐饮食严重影响山东省居民健康,还需加强减盐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华东某省实现"十二五"期间"期望寿命增加1岁"的可行性,并提出相应的工作策略。方法 :收集华东某省2011—2015年人口预测资料、1950—2010年分年龄组的人口、发病和死亡数据资料,利用简略寿命表法、时间序列分析等思路和方法,分析2010—2015年间期望寿命的变化幅度,明确规划目标的实现程度;通过改变防控工作力度,预测实现规划目标的可行途径。结果 :自然趋势下,华东某省2010—2015年期望寿命将增加0.86岁,距规划目标还有0.14岁的差距;通过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整体加强0.3%、心脏病防控加强8%、脑血管病防控加强6%、肿瘤防控加强6%、意外伤害防控加强4%等途径可弥补0.14岁的差距,实现规划目标。结论 :加强慢性病和意外伤害防控是未来期望寿命再提升的主要源泉和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 :定量测算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病等主要慢性病对期望寿命的影响程度,明确慢性病防控的重点疾病。方法 :收集华东某省1950—2010年分年龄组的人口和主要慢性病的死亡数据资料,运用课题组形成的疾病死亡对期望寿命变化归因的测算思路进行测算。结果 :以2010年为基准年份,1950—2010年,循环系统疾病中高血压、心脏病和脑血管病对期望寿命变化的归因分别为-0.434%、-5.403%和-1.896%,呼吸系统疾病、肿瘤的归因分别为17.742%和8.439%,糖尿病的归因为-1.028%。结论 :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病和糖尿病对期望寿命的变化呈"负归因",且呈现加剧趋势,上述4类疾病应成为未来慢性病防控中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各类死因对四川省居民期望寿命的影响,为政府就提高期望寿命、促进居民健康制定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DeathReg2005软件收集、整理2012年四川省居民死因监测数据,采用Excell软件、SPSS软件编制蒋氏简略寿命表、去死因寿命表,计算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平均期望寿命、去死因期望寿命、潜在减寿年数、减寿率等。结果 2012年四川省居民粗死亡率621.78/10万,标化死亡率621.49/10万,平均期望寿命校正值75.22岁;去死因期望寿命分析显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疾病所致期望寿命损失年居前5位,去掉该死因,分别可增加4.51年、3.42年、3.34年、1.13年、0.39年。去单病种死因期望寿命分析,增值前5位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心脏病、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潜在寿命分析,减寿率顺位为肿瘤、损伤和中毒、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其导致每千人寿命缩短的人年数分别为18.67人年、12.21人年、10.35人年、5.44人年、2.55人年。不同性别和城市与农村间各类分析顺位略有差异。结论四川省居民期望寿命的提高需要加强对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及意外伤害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河南省居民期望寿命及其与经济和卫生事业发展的关系。方法: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河南省的数据和河南省统计局网站公布的2011年统计年鉴资料,将河南省18个地市2010年的经济和卫生事业发展水平进行聚类分析,然后编制简略寿命表计算期望寿命。结果:河南省居民期望寿命为77.87岁,男性和女性分别为75.14岁和80.75岁,城区、镇区和乡村居民期望寿命分别为81.71岁、78.66岁和76.79岁。经济发展水平高、中和低地区居民期望寿命分别为79.62岁、79.21岁和77.59岁。卫生事业发展水平高、中和低地区居民期望寿命分别为79.90岁、77.93岁和77.44岁。结论:河南省居民女性、城区和经济、卫生事业发展水平高地区的居民期望寿命较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