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rabies virus,RV)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一旦感染,如不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其病死率接近100%.狂犬病的暴露后预防(post-exposure prophylaxis,PEP)是防治狂犬病的主要措施.为获得快速的保护作用,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对于严重暴露者应同时使用注射狂犬疫苗和狂犬病毒免疫球蛋白(rabies immune globulin,RIG)进行主动和被动免疫治疗[l].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狂犬病暴露前预防和暴露后预防的成本效果. [方法]分别建立两种预防方案的狂犬病发病(死亡)及成本的决策树模型,进行成本效果分析和敏感性分析. [结果]在每100 000万人中,暴露前预防可避免12人发病(死亡),暴露后预防可避免8人发病(死亡),暴露前预防避免1例发病(死亡)的成本为273.34万元,暴露后预防避免1例发病(死亡)的成本为19.60万元,前者为后者的14倍. [结论]对全人群进行暴露后预防比暴露前预防成本效果较好,是预防狂犬病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2002~2005艾滋病职业暴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解艾滋病(HIV)职业暴露现状,探讨职业暴露后应急预防处理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浙江省2002~2005报告的由于职业因素引起的HIV暴露案例进行调查并统计分析.结果 44起56人包括医务人员,公安司法职业暴露,暴露类型包括针头刺伤,抓咬伤和血液接触皮肤或粘膜,50人实施暴露后预防(PEP),有43人采用基本用药程序进行干预治疗,占76.8%(43/56);有7人采用强化用药程序;有6人自愿不实施PEP.目前所有病例随访未发现HIV抗体阳转者,有一例发生丙肝病毒(HCV)抗体阳转.结论 HIV职业暴露后感染的危险度较低,但是要注意加强对其他各类血液传播疾病的阻断防护.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重庆市狂犬病病例暴露和暴露后预防(Post-Exposure Prophylaxis,PEP)现状,探讨暴露特征和PEP水平,为加强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7-2012年重庆市狂犬病病例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暴露史、PEP等流行病学信息,使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重庆市96.3%的狂犬病病例的感染源是犬,53.3%暴露于流浪犬,75.8%为Ⅲ度暴露,74.5%被主动袭击;53.5%未对伤口做任何处理,伤口处理以自行处理为主(占49.3%),市辖区和市辖县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对象狂犬病暴露后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剂接种率分别仅为14.6%和2.6%,无任何形式的PEP者占52.2%,PEP规范率仅为1.31%。结论重庆市狂犬病病例的主要感染源是犬,主动袭击是主要暴露原因,流浪犬管理亟待关注与解决,病例PEP规范水平低下是病例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流感大流行与超荷重症监护;孟加拉尼帕病毒脑炎的危险因素;肯尼亚森林砍伐与冈比亚按蚊在疟疾传播中的媒介能量;英格兰、威尔士老年人诺如病毒死亡病例;贝氏柯克斯体暴露后预防  相似文献   
6.
《家庭医学》2020,(4):63-63
1.什么是HIV暴露后预防?艾滋病暴露后预防(英文简称PEP)是指尚未感染HIV的人在与HIV感染者或感染状况不明者发生易感染HIV的行为后,在72小时之内服用特定的抗病毒药,以预防HIV感染的方法。易感染艾滋病病毒的行为通常包括吸毒、异性多性伴及男性同性性行为等。暴露后预防又称暴露后阻断,有人形象称之为"吃后悔药",意思是事前未加防范,事后补救。事后临时补救是暴露后预防的特点,而事前充分计划是暴露前预防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简称德宏州)医务人员、公安干警发生职业暴露,特别是HIV职业暴露的状况,为完善职业暴露后应急处理措施、避免HIV职业暴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下载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全国艾滋病检测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职业暴露数据库中的德宏州2016-2020年报告的所有职业暴露者流行病学个案资料,并对相关信息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共报告908例职业暴露事件。其中,护士550例(60.6%),医生183例(20.2%),公安干警13例(1.4%),其他162例(17.8%)。暴露方式为针刺或锐器割伤802例(88.3%);暴露地点为医疗机构877例(96.6%)。暴露后立即对皮肤、黏膜或伤口进行清洗和消毒906例(99.8%),2例未进行任何处理,均发生在乡镇医疗机构。暴露源为HIV阳性117例(12.9%),暴露源为HIV阴性683例(75.2%),暴露源不明108例(11.9%)。225例HIV职业暴露者中,175例采取了暴露后预防用药(PEP),其中118例(67.4%)在暴露后2 h内采取了PEP,医务人员2 h内实施PEP的比例(72.4%)明显高于非医务人员(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随访检测无HIV抗体阳转者。结论坚持"普遍性防护原则"、暴露后立即采取应急措施、暴露评估后尽早接受PEP有益于避免和降低高危职业人员感染HIV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云南省德宏州艾滋病病毒(HIV)职业暴露发生、暴露后预防(PEP)及预后,促进HIV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方法对德宏州2004-2009年报告的所有HIV职业暴露者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09年期间,德宏州共报告151人发生HIV职业暴露,其中77人(51.0%)为女性。暴露方式包括接触暴露、针刺或锐器刺伤等,以针刺或锐器刺伤为主,占59.6%(90/151);暴露发生地以医院为主,占41.1%(62/151);一级暴露87人(57.6%),二级暴露50人(33.1%),三级暴露14人(9.3%)。112人(74.2%)的职业暴露源为HIV患者,1人的暴露源为实验室标本,38人(25.2%)的暴露源不详。发生职业暴露后,139人(92.1%)对皮肤或黏膜进行清洗或消毒处理,12人(7.9%)未采取任何特殊处理。职业暴露后是否进行紧急处理与其是否接受过艾滋病安全操作培训有显著关联(2χ=6.19,P=0.01)。142人(94.0%)接受预防性用药,9人(6.0%)自愿不接受预防性用药;随访未发现HIV抗体阳转者。结论职业暴露后通过应急处理和预防性用药可有效预防HIV感染。但仍有必要加强部分人员的艾滋病安全操作和职业防护培训。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艾滋病病毒(HIV)职业暴露现状,探讨职业暴露后应急预防处理方法。[方法]对云南省2005年~2010年报告的由于职业因素引起的HIV暴露案例进行分析。[结果]2005年~2010年共发生职业暴露1138人,包括医护人员和公安司法人员;暴露类型主要包括针刺伤647例(56.9%)、血液接触皮肤粘膜305例(26.8%)和抓伤96例(8.4%)。974(85.6%)人实施暴露后预防(PEP),采用基本用药程序或强化用药程序进行干预治疗,所有病例随访未发现HIV抗体阳转者。[结论]HIV职业暴露后感染的危险度较低,但是应严格遵守安全防护措施,暴露后及时使用预防用药,可有效阻断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后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广东省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职业暴露现状和职业暴露后应急预防处理的情况,完善预防职业暴露感染HIV的防控措施。方法收集广东省2008-2010年报告的HIV职业暴露案例,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应急处理情况、预防用药及时性及预防效果。结果广东省2008-2010年共报告380例HIV职业暴露者,医务人员294例,占77.4%;其次为公安人员74例,占19.5%。暴露方式以针刺和切割伤为主,占48.9%。暴露级别以I、II级为主,分别占50.3%和41.8%。88.7%(337/380)的暴露者实施了应急局部处理,85.5%(325/380)的人进行了预防性服药,58.8%(191/325)的人采用了合理的服药方案;14.5%(55/380)未进行预防性服药,其中60.0%(33/55)是真正无需预防性服药。所有病例医学观察12个月后,均未发现HIV抗体阳转。结论医务人员和公安系统人员是HIV职业暴露高发人群,应加强HIV职业暴露的宣教和防护,以减少因职业暴露发生的HIV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