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28篇
  免费   332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35篇
临床医学   781篇
内科学   370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54篇
外科学   161篇
综合类   1218篇
预防医学   2109篇
药学   628篇
  2篇
中国医学   1332篇
肿瘤学   29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33篇
  2021年   163篇
  2020年   213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148篇
  2016年   177篇
  2015年   179篇
  2014年   526篇
  2013年   580篇
  2012年   715篇
  2011年   646篇
  2010年   591篇
  2009年   510篇
  2008年   502篇
  2007年   331篇
  2006年   219篇
  2005年   146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100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蕊  汤哲  马丽娜  刁丽君  孙菲 《北京医学》2016,(10):994-998
目的 了解北京市城乡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关注老年人躯体健康,加强慢性病防控.方法 抽样调查北京城乡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2168例,内容包括老年人的一般情况、慢性病史、家庭、经济、职业、卫生习惯等,进行评估和分析.结果 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高达74.2%,同时合并2种及以上慢性病者达43.5%.患病率城市高于农村,女性高于男性,随增龄有先上升再下降趋势.高血压位于慢性疾病之首,脑血管病、冠心病以及耳聋和骨关节疾病均为老年人常见慢性病.老年人躯体健康状况受性别、年龄、居住地区、文化程度、职业性质、睡眠与活动锻炼时间、收入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结论 北京城乡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高,多系统疾病并存率高.需加强慢性病防控健康宣教,增强社会支持,改善社区卫生服务建设.  相似文献   
2.
陈玲 《职业与健康》2014,(20):2989-2993
描述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疾病负担以及危险因素的流行现状,对国际及国内防控环境,我国已采取的防控措施及现存主要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建立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专业机构支持、全社会参与的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机制与体制,建立和完善慢性病防控工作体系,借鉴国际经验,积极探索适合于本国的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3.
上海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医保总量预付政策,糖尿病、高血压为主导的心脑血管疾病组相关的用药对总量控制的影响权重在50%以上。慢性病用药可分成治疗性和辅助性两大类,有限总量中,确保治疗性药物充分应用是慢性病控制结果改善的关键之一。利用居民健康档案相关的数据,对长期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群体和与全科医生签约服务的亚群进行细分量化统计,并建立相关预算框架,对供应商、全科医生个体进行预算管理,配套建立机制,使供应方和全科医生个体有明确预期,从而保证用药的平稳有序,药品资源使用效率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脊髓p300在大鼠慢性缩窄性神经损伤(CCI)模型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方法 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和CCI组,24只大鼠鞘内置管后制作CCI模型,随机分为3组:二甲基亚砜(DMSO)组、p300乙酰转移酶抑制剂C646组和对照剂C37组.术后第7天开始鞘内给药直至第14天,观察大鼠机械痛阈变化,术后第14天利用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检测脊髓p300的表达分布.结果 (1)p300主要表达于神经元中,且CCI组表达量高于Sham组(P<0.05).(2)鞘内注射C646明显提高CCI大鼠机械痛阈,而注射C37和DMSO后大鼠痛阈无明显变化.结论 大鼠脊髓p300蛋白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其机制可能与其乙酰转移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高校教师的慢性病患病状况,发现危险人群,分析危险因素,为高校有针对性地做好预防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某高校2007年1787例和2013年1652例教师健康体检结果中患病率居前四位的高甘油三酯、脂肪肝、高血压、糖尿病四种慢性病患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13年教师健康体检结果中高甘油三酯、脂肪肝、高血压的总患病率分别为31.0%,30.0%,23.3%,均明显高于2007年的22.7%,19.2%,1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男性患病率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0岁~60岁是高发年龄段。结论上述慢性病在教师人群中患病率较高,与教师工作压力大、自身锻炼较少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关。因此,加强健康教育,普及预防保健知识,不断增强教师的自我保健意识,提高预防保健能力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住院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出院意愿,为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现象学研究法,对10例老年慢性病住院患者进行深入访谈.结果 提炼出影响老年慢性病患者不愿出院的3个主题为:自我保健知识及能力缺乏、家庭功能弱化及对社区卫生服务缺乏了解、信任.结论 需普及老年慢性病防治知识及开展延续护理工作,提高社区医疗护理服务质量,以提高老年患者在社区的就诊率,满足其健康需求.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动机访谈对社区中老年慢性病患者自我效能和健康行为改变的效果,为社区中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行为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澳大利亚和中国专家共同设计的美好生活俱乐部调查问卷,以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部分社区287名中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人口学资料、慢性病患病情况和健康相关指标,以及中老年人自我健康评价、心理压力测量、生活满意度量表、行为改变阶段评估。共回收有效问卷265份,有效率为92.3%。结果经过动机访谈干预后的慢性病患者自报症状、生活满意度得分高于干预前(F=8.527,7.697;P〈0.05),心理压力量表、行为改变阶段得分低于干预前(F=229.483,91.613;P〈0.01),在身体状况自评、功能状态和社会功能评价这两个指标中的得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22,2.084;P〉0.05)。经过干预后,认为自己的健康程度在比较好及以上的从102人上升到114人、生活满意度中等及以上的人数从255人增加到265人;心理压力高度危险的从5人降低至1人;行为改变阶段中,处于行动期的人数从1人增加到20人、处于准备期的人数从138人上升到215人。结论动机访谈技术能明显加强社区中老年慢性病患者自我效能,促进健康行为改变。但由于行为改变阶段的渐进、分阶段、螺旋式的复杂发展过程,有必要对社区中老年慢性病患者提供持续的动机访谈支持,巩固其行为改变的成果。  相似文献   
8.
王雅君 《重庆医学》2017,(34):4854-485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患慢性病的概率也在不断地增加.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居民慢性病病死率为533/10万,占死亡总人数的86.6%,慢性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一大问题[1].有研究表明,对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将对患者带来诸多益处,如减轻患者的临床疾病症状等[2].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进展,国内对慢性病患者的教育在传统模式即强调在患者依从性(必须服从于教育者的指令或命令)的基础上,不断努力探索并寻求新的模式.其中,授权理论的应用在提高慢性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拥有较好的效果.目前国外对授权理论在患者中的应用相对成熟,而国内对授权的应用仅局限于一些特定的疾病,如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且可用来进行授权效果评价的测量工具又相对缺乏,为进一步促进授权在慢性病患者中的应用,现就授权在慢性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9.
慢性疾病患者病程较长,持续的诊疗和照护需求使患者产生强烈的自责感,这将影响患者的治疗决策和预后。目前对慢性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尤其是心理状况的研究日益受到我国医院、社区、社会的共同关注。患者自我感受负担( self-perceived-burden,SPB)是指患者由于医疗诊治需要依赖他人的照顾和支持,在经济、情感上存在担心他人被自己拖累的心理现象[1]。研究发现SPB在慢性病中晚期患者中的发生率为19%~65%[2],可使其产生内疚、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3],甚至影响患者的治疗决策、预后和生存质量[4]。另有研究表明,自我感受负担除了会影响患者接受治疗的地点和治疗方案的确定[2]外,也是危重患者加速死亡的因素之一。故近年来,对慢性病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研究已成为医务工作的重点。通过系统查阅文献资料可以看出,患者自我负担的研究在我国还是一个较新的领域,国内外学者对此大多从质性研究开始,且大多选择癌症晚期的患者,其次是慢性疼痛和卒中后及临终患者。为了解自我感受负担的研究现状,明确其相关因素和干预措施,现将国内外患者SPB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通过慢病综合干预控制项目的实施,并行开展"控制血糖"和"健康体重"为核心的人群干预治疗,寻找人们肥胖、超重的原因和血糖控制的科学模式,推进社区慢性病防治体系的行成,并进行效果评价。该研究所倡导的慢病管理模式是以卫生部"维持健康体重和血压管理关键技术"社区试行项目的工作内容和实施方案为指导,并且对参加项目的社区居民采用"高危人群和慢病患者管理信息表"进行相关信息的收集,将收集以后的信息录入管理系统进行人群分类,根据人群分类结果,以体重和血糖为核心指标对超重且中心性肥胖及糖尿病病人进行管理。在社区开展以"维持健康体重"和"控制高血糖"为核心目标的慢病管理模式对控制体重和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率是健康生活的一种良好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