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3篇 |
完全免费 | 19篇 |
专业分类
预防医学 | 402篇 |
出版年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13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29篇 |
2013年 | 26篇 |
2012年 | 25篇 |
2011年 | 34篇 |
2010年 | 27篇 |
2009年 | 22篇 |
2008年 | 25篇 |
2007年 | 24篇 |
2006年 | 26篇 |
2005年 | 28篇 |
2004年 | 23篇 |
2003年 | 14篇 |
2002年 | 13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13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1 毫秒
1.
心肌酶检测评价急性呼吸道感染并心肌损害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观察ARI并心肌损害患儿心肌酶及其同工酶和ECG的动态改变。以探讨早日确诊ARI并心肌损害的敏感指标,方法:对117例ARI疑似或确诊心肌损害的损害的患儿和60例健康同龄儿童动态监测心肌酶及其同工酶谱和ECG。结果:两组心肌酶及其同工酶定量测定结果比较:CK-MB、LDH-1、AST明显升高,(P<0.001)。两组心肌酶及其同工酶异常率比较;ARI组CK-MB、LDH-1、AST异常率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01)。两组ECG异常率比较,ARI组ECG异常率高于对照组,(P<0.01),ARI组ECG改变与心肌酶及其同工酶改变的比较,心电图严重异常者,CK-MB、LDH-1、AST增高明显,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RI组中ECG异常与正常的心肌酶及其同工酶异常率比较:CK-MB、LDH-1和AST的异常率在ECG异常者与ECG正常者中比较,P均<0.01。结论:心肌酶CK-MB、LDH-1、AST是判断,ARI并心肌损害的重要依据。CK-MB、是确定心肌损害的关键指标,心肌酶及其同工酶增高的幅度及ECG改变的严重程度与心肌损害有关联;ECG改变的严重程度及CK-MB、LDH-1、AST的增高幅度可作为心肌损害的敏感指标,也是判断预后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合并心肌受损44例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高间接胆红素血症(高胆)是新生儿常见病,其对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已被广泛认识,但高胆对心肌影响目前报道甚少。为探讨新生儿高胆血症对心肌影响,我们对高胆新生儿进行了心肌酶谱检测,现将资料完整的44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安定合用二巯丙磺钠治疗急性毒鼠强中毒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国内采用二巯丙磺钠救治急性毒鼠强中毒时有报道 ,但其对重症病例救治的成功率及彻底控制症状的疗效尚不十分确切。为进一步提高急性毒鼠强中毒的救治成功率 ,探讨安定合用二巯丙磺钠对急性毒鼠强中毒的临床疗效 ,我们回顾分析了我院 2 0 0 2年 3月~ 2 0 0 3年 1月收治的急性毒鼠强中毒患者 12例的临床资料 ,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男 7例、女 5例 ,年龄 16~ 41岁 ,平均 (2 7± 4)岁 ,均为口服中毒 ,其中误服 6例、自服 6例 ;服毒至症状出现时间为 5~ 3 0min ,就诊时间为发病后 3 0min~ 3h。2 临床表现 :6例患者首… 相似文献
4.
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心肌损害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心肌损害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对116例确诊为轮状病毒肠炎的患儿行心肌酶谱,血生化,血气分析,心电图及心脏彩超检查,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轮状病毒肠炎的心肌损害的发生率为96.6%(112/116),主要为心肌酶谱异常,多有2项及2项以上心肌酶异常,其中CK—MB、AST均较敏感,但恢复很快。轮状病毒肠炎的心肌损害的发生与患儿年龄、性别、吐泻程度、脱水、酸中毒、发热、发热程度及有无呼吸道感染均无关系。【结论】轮状病毒肠炎的心肌损害的发生率很高,但多为潜伏型或亚临床型心肌损害,主要是心肌酶异常,其发生与病情轻重无关。 相似文献
5.
急性毒鼠强中毒患者血清心肌酶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毒鼠强中毒对人体心肌细胞的损害。[方法]测定22 急性毒鼠强中毒患者血清心肌酶(CK、CK-MB、AST、LDH和α-HBD),同时以体检的健康人为对照。[结果]毒鼠强中毒患者中毒后当天,CK、CK-MB即显著升高,AST、LDH、α-HBD升高不明显,1周后均基本恢复正常。[结论]毒鼠强中毒患者存在明显的心肌损害,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心肌,可将心肌酶作为监测病程、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心肌酶活力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血清中天氡氨酸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变化。方法 在患者入院第1日采静脉血3ml,离心后取血清进行AST、CK和LDH活性测定,测定方法均为动力学法。健康对照者在门诊采静脉血3ml,测定方法同上。结果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血清中AST、CK和LDH活力均显著升高,而且与中毒程度有关,中毒越重,酶活性越高,EKG异常变化越显著。结论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常造成心肌损伤,及时检测中毒患者血清中AST、CK和LDH活性,对了解心脏损害及其损害程度指导治疗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7.
对48例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心脏损害的临床特点进行了观察。检出心肌酶异常41例,心电异常17例,急性心衰3例。 相似文献
8.
急性毒鼠强中毒18例患者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及心电图的变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毒鼠强不仅对中枢神经系统有着强烈的兴奋作用 ,引起抽搐 ,导致呼吸衰竭死亡 ;而且还可影响心脏功能 ,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窦性心动过缓和 (或 )ST T改变 ,心肌酶谱有不同程度的增高。我院于 2 0 0 1年 3月 19日收治了 18位急性毒鼠强中毒患者 ,在诊治过程中 ,测定了心肌酶谱、肌钙蛋白 ,并进行了心电图检查 ,现分析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18例中毒患者均为男性 ,年龄 18~ 4 5岁 ,平均年龄 (30 .0± 5 .8)岁 ,均为外地来沪民工 ,误食含毒鼠强盒饭后 4 5min内送来我院急救。2 临床表现和诊断 :全部患者均在进食 10~ 30min出现中… 相似文献
9.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心肌酶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血清心肌酶对肺炎支原体(MP)肺炎急性期患儿是否有心肌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 测定48例MP肺炎患儿(MP肺炎组)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乳酸脱氢酶(LDH)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变化.以48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对照组).结果 MP肺炎组急性期血清心肌酶AST(37.18±6.15)U/L、LDH(294.10±46.20)U/L、CK.MB(84.50±13.70)U/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14±10.50)、(140.50±76.21)、(19.50±4.10)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P肺炎组恢复期血清心肌酶较急性期明显下降,但CK-MB[(27.80±8.40)U/L]、LDH[(189.50±69.73)U/L]仍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结论 MP肺炎急性期有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血清CK-MB作为MP肺炎心肌损害的生化指标特异性强,治疗MP肺炎时应注意心肌损害,及时给予保护心肌治疗.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窒息心肌酶谱改变与临床表现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心肌酶谱改变与临床表现关系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 87例新生儿窒息病例分为窒息组、窒息并心肌损害组 ,无窒息新生儿为对照组 ,并按窒息轻重分为两组 ,分别测定GOT、LDH、HBDH、CPK、CKMB 5种心肌酶 ,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窒息组较无窒息组除CKMB外其余 4种酶均升高 (P <0 0 1) ,窒息并心肌损害组心肌 5种酶均升高 (P <0 0 1) ,各种酶的含量随病情的加重而升高 (P <0 0 5 )。结论 心肌酶谱的测定尤其CKMB的测定对窒息并发心肌损害具有协助早期诊断和治疗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