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6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研究公立医院药师队伍受医药分开综合改革的影响。方法:通过文献回顾法对既往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和综述,通过专家咨询法设计了针对6个省市药师队伍和管理者的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并以此为工具开展调查。结果:改革对药师队伍的工作内容、工作量、工作心态等维度均存在影响,药师队伍对改革政策也有不同评价,对继续教育和医院、政府的支持政策有较大需求。结论:改革促使医疗机构运营策略与药学服务转型,不仅需要药师队伍内部提升,更需要外部设计。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对比某医院2016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脑梗死住院患者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前后住院费用差异。方法采用卡方检验方法分析脑梗死住院患者医改前后性别、患者来源、付费方式和治疗方式的差异;T检验方法分析医改前后脑梗死住院患者各项费用对比差异;分层分析脑梗死住院患者的不同治疗方式在医改前后各项费用的差异。结果脑梗死住院患者医改前后例均费用分别为23259元和24442元,控制其他因素的影响,医改前后脑梗死住院患者费用没有差异(P=0.744),医改后脑梗死住院患者例均药费降低(P<0.001)、例均检查费增加(P=0.002)、例均材料费增加(P<0.001)和例均治疗费增加(P<0.001);分层分析不同治疗方式,脑梗死住院患者医改后例均费用内科治疗减少了877元(P=0.0.094),手术治疗增加了21545元(P=0.076),介入治疗增加了12863元(P=0.295),后二者的例均材料费增加了分别为15243元(P=0.037)和16907元(P<0.001)。结论脑梗死住院患者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前后费用没有统计学差异,脑梗死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费用增加归因于材料费用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北京市“医药分开”“医耗联动”综合改革前后本地居民和外来就医患者治疗费用、服务量的机构流向变化,为下一步政策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持。方法:运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调查的方法,以卫生费用核算体系2011 为基础,核算2016—2019年北京市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不同来源患者治疗费用情况。结果:2016—2019年社区卫生机构治疗费用增长最快,治疗费用和服务量占比均呈上涨趋势。本地居民治疗费用、门诊服务主要由三级医院流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2019年,三级医院住院患者服务量占比由 50.19%增至 53.12%,外来就医患者门诊、住院的费用和服务量占比均有小幅度增长。在相同级别机构中,外来就医患者次均费用均高于本地居民,三级医院住院次均费用差异逐渐减小,二级医院住院患者次均费用差距增大。结论:北京市综合医改后治疗费用流向逐年优化,改革有效分流二三级医院门诊患者,使其流向社区, 优化本地居民门诊患者流向的效果明显,应该加大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医耗联动改革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三级医院的吸引力,尤其是对外来就医患者的吸引力,因此,应合理配置首都高质量医疗资源。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北京市医药分开综合改革的实施对于门急诊患者就医流向的影响。方法:对北京市卫计委信息中心收集的2016年1月—2017年10月的各级医疗机构门急诊就诊人次数据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采用间断时间序列分析(Interrupted Time Series,ITS)方法分析北京市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对其影响。结果:2017年4—10月,三级医院平均每家医疗机构门急诊人次同比下降12.11%;二级医院平均每家医疗机构门急诊人次同比下降2.1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平均每家机构门急诊人次同比上升11.49%。结论:北京市医药分开综合改革通过医事服务费的调整和基层用药目录与三级医院对接等主要措施,使得门急诊患者就诊流向发生明显变化,长期下去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基层是否有动力接收病人,以及能否接住病人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北京市经过医药分开及医耗联动改革对门急诊患者就医流向的影响.方法选取北京市卫生综合统计信息平台2016年1月—2019年12月各级医疗机构门急诊就诊人次的相关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和间断时间序列的分析方法,对改革带给门急诊人次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医药分开及医耗联动改革实施以来,三级医院门急诊服务量较医药分开改革前下降5.43%,较医耗联动改革前上升3.81%.基层机构较医药分开改革前上升39.91%,较医耗联动改革前上升7.70%.结论两项改革措施对于三级医院门急诊量起到一定分流作用,基层机构门急诊增幅明显上升,分级诊疗效果显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北京市胆囊结石患者住院费用在医药分开综合改革与医耗联动综合改革 (以下统称两轮综合改革) 前后的变化情况,总结两轮综合改革的成果与不足。方法:应用间断时间序列分析对北京市111家二三级医院两轮综合改革前后胆囊结石患者例均住院总费用及明细费用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北京市两轮综合改革后,二三级医院胆囊结石患者例均住院总费用略有增加,例均药品和材料费用占比减少,例均医疗费用占比增加。二级医院例均医疗费用和例均材料费用在两轮综合改革后呈增长趋势,三级医院例均药品费用在两轮综合改革后呈下降趋势,例均医疗费用则继续增长。结论:两轮综合改革基本实现预期政策目标,建议加强医用耗材治理,优化医院内外部补偿机制和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提升公立医院改革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慢性病在中国已成为影响人民健康水平的重大疾病。2017年4月8日,北京市全面实施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全面取消了药品加成。本文通过对北京市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后慢性病不同受益人群治疗费用的机构流向的分析,为慢性病及分级诊疗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调查的方法,以北京市24家医院、5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研究对象,利用卫生费用核算体系(SHA2011)核算2016—2017年北京市医院和社区中心慢性病患者治疗费用总量和受益人群的机构流向。结果:2017年,慢性病门诊费用由三级医院流向社区中心和二级医院,三级医院住院费用比重增加。男性和女性患者的机构流向与整体情况一致。15~59岁和60岁以上慢性病人群的门诊费用流向基层的比例升高。多数疾病别慢性病治疗费用流向三级医院的比例下降。结论: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实施后,社区中心承担了更多的慢性病门诊服务,分级诊疗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促进。  相似文献   
8.
许 轲  杨 剑  邱亭林 《中国肿瘤》2022,31(5):374-379
摘 要:[目的] 以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中“胸部大手术不伴合并症与伴随病”组(EB15)为例,分析北京市医药分开和医耗联动综合改革前后肿瘤患者住院费用的变化情况,探讨政策实施效果。[方法] 采用描述性分析和中断时间序列方法,分析北京市医药分开和医耗联动两轮改革对肿瘤医院EB15组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结果] 两轮医改EB15组患者平均住院总费用稳中有降,其中药品费(占比减少9.10%)和耗材费(占比减少3.41%)占比下降幅度较大,医疗费(占比增加12.74%)和手术费(占比增加11.22%)占比上升幅度较大。中断时间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平均住院总费用在两轮医改后均瞬时下降,增速由改革前的较快增长(增长625.37元/月),转为缓慢增长(增长126.22元/月),再呈较快下降趋势(下降741.87元/月)。各类费用随医改政策变化不一,其中医药分开改革后,医疗费(瞬时增长971.22元,之后下降17.92元/月)和护理费(瞬时增长414.46元,之后下降9.45元/月)均瞬时增长,但之后呈缓慢降低趋势;药品费瞬时大幅下降7 166.71元,之后保持平稳;耗材费持续增涨(由改革前增长526.90元/月降低至27.32元/月),但增速大幅放缓。医耗联动改革后,药品费(瞬时下降3 057.57元,之后下降420.91元/月)和耗材费(瞬时下降6 892.43元,之后下降326.67元/月)均瞬时大幅下降,并保持下降趋势;医疗费(瞬时增长7 384.60元)和手术费(瞬时增长6 746.43元)均瞬时大幅增长,之后保持平稳。[结论] 北京市医药分开和医耗联动综合改革的实施有效控制了EB15组患者住院费用的快速增长,肿瘤患者疾病负担逐步降低,住院费用结构不断得到优化,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逐步得到体现,整体上达到改革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