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以DRG和DIP为代表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以此引导医院高质量发展方向,提升医保基金运行效能。作者首先分析了DRG和DIP支付方式改革进展,基于国家政策要求汇总了下一阶段改革方向与时间进度要求。文章提炼了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对医院运营管理带来的深远影响,包括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医院病种结构调整滞后等。在此基础上,从进一步提高医院运营管理认识、优化调整病种收治结构、加强药品耗材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推进医院运营管理、积极应对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中国药房》2020,(5):545-549
目的:为深化我国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分析美国老人保险(Medicare)支付方式的具体改革历程及改革的驱动因素,结合我国目前支付方式改革的背景,提出推进我国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建议。结果与结论:美国Medicare支付方式历经后付制、预付制、按价值支付3个阶段,分别采用按服务项目付费、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DRGs)、按服务价值付费的支付方式。其变革是美国技术、政治、社会文化3个系统综合作用的结果,合理诊疗与控费的需求推动后付制向预付制转变,而服务质量危机、服务成本上升及医患矛盾驱使着支付方式向按价值支付转变。支付方式改革对美国Medicare产生了一定积极影响,降低了医疗费用支出,提升了服务质量。建议我国可借鉴美国Medicare支付方式改革经验,在目前DRGs试点的基础上,推进全国范围内预付制改革,同时为避免美国后期出现的服务质量危机,需引入按价值支付理念,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并加强全流程的监管配套制度建设,以保障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以DRG/DIP为主导的付费方式是当前支付方式改革的必然趋势,其西医诊断与诊疗体系的核心机制与中医药诊治特点缺乏适配,导致中医药缺乏医保基金补偿的长效机制。针对医保支付与中医药的非对称问题,创新性地引入未充分补偿与非对称共摊的理念,探索适用当前付费制度改革背景下的中医药非对称共摊支持机制,并以此理念指导全面实施DRG且有深厚中医药传统的江苏省常州市,对其中医医疗机构开展非对称共摊相应的系列政策。政策实施后,常州市各中医医疗机构的支付率提升、人均住院费用下降、中医诊疗价值得到有效补偿,达到预期目标,为DRG/DIP付费制度改革背景下有效落实支持中医药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机制性、系统性卫生政策支撑。 相似文献
5.
近两年,绩效考核、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临床路径管理等公立医院改革政策频出,加之2020年突然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强力冲击,公立医院改革和高质量发展不断萌生新的思考。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是什么?在高质量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公立医院如何进一步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提升医疗效率?带着这些问题,近日记者采访了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副院长王荣。 相似文献
6.
钱斐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7,28(6):39-40
目的:为有效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切实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进行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实施单病种付费方式。方法:选取2012—2016年医保性质的胆囊炎胆石症手术患者,测算每年的次均费用和平均住院天数。结果:目前医院实行的单病种付费方式,可以控制总量,降低成本;但也存在病种覆盖范围小,支付标准低和限制新技术发展的缺陷。结论:为弥补单病种付费方式的缺陷,可引入按诊断相关分组-预付款制度(DRGs-PPS),以实现医保部门、医疗机构和患者的“三赢”局面。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评价DRG点数付费对县域医共体建设效果的影响,以期为县域医共体建设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金华市 4个县域医共体和6家市级医院为研究样本,收集医疗服务量、医疗费用负担、医疗收入结构方面的数据,通过指数平滑法预测各测量指标2018—2020年的预测值,运用“投射—实施后”对比分析法比较政策实施前后各级医院测量指标的变化。结果:2019年县级医院平均门急诊量差异度为13.75%,乡镇卫生院平均出院量的差异度为23.08%;2020年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的出院患者平均医药费用差异度分别为-8.59%和-13.92%;2020年县级医院卫生材料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例差异度为-24.86%。结论:DRG点数付费增加了县域内患者的就诊量、降低了住院费用,并优化了县级医院的收入结构,但县域内患者“趋高就医”的问题依然突出、对市级医院的控费效果也不明显,且药品耗材占比仍然较高。建议后续持续完善DRG点数付费的不足之处,强化医保支付方式在县域医共体建设中的引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