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52篇 |
免费 | 8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篇 |
儿科学 | 3篇 |
妇产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29篇 |
口腔科学 | 5篇 |
临床医学 | 63篇 |
内科学 | 67篇 |
皮肤病学 | 2篇 |
神经病学 | 15篇 |
特种医学 | 11篇 |
外科学 | 16篇 |
综合类 | 157篇 |
预防医学 | 75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72篇 |
中国医学 | 109篇 |
肿瘤学 | 6篇 |
出版年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16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20篇 |
2016年 | 18篇 |
2015年 | 18篇 |
2014年 | 50篇 |
2013年 | 42篇 |
2012年 | 53篇 |
2011年 | 67篇 |
2010年 | 62篇 |
2009年 | 58篇 |
2008年 | 56篇 |
2007年 | 26篇 |
2006年 | 28篇 |
2005年 | 15篇 |
2004年 | 16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栽培鸡血藤藤茎中次生代谢产物在不同生长期的动态积累变化趋势,为其采收期的合理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XA测定醇溶性浸出物的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原儿茶酸、儿茶素及表儿茶素的含量。【结果】鸡血藤藤茎中醇溶性浸出物、总黄酮及指标性成分原儿茶酸、儿茶素和表儿茶素的含量均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呈递增的趋势;而1年中不同月份样品的醇溶性浸出物、总黄酮、表儿茶素的含量变化均呈抛物线状,7~9月含量达到峰值;儿茶素的含量则一直呈上升状态;7~9月采收的4~6年生鸡血藤样品中醇溶性浸出物已达到现行版《中国药典》的要求。【结论】初步建议栽培鸡血藤藤茎以7年生以上采收为宜,其最佳采收年限与采收月份有待进一步研究确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脂和 hs-CRP 水平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3月到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研究组)和稳定型冠心病患者90例(对照组),测定两组患者的血脂及 hs-CRP 的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 hs-CRP 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 hs-CRP 和 TC、LDL 呈负相关。结论检测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脂以及 hs-CRP 水平有助于判断疾病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溶栓效果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动态变化.方法 根据治疗24 h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减分率比较溶栓组33例与未溶栓组20例的疗效,采集溶栓组溶栓前,溶栓后2h、6h、12h、24 h及l周的血液检查FIB、DD水平,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其动态变化.结果 溶栓患者24 h后NIHSS减分率较未溶栓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026,P<0.05).溶栓效果好组FIB在12h达到低点,明显低于溶栓效果差组(£=4.47,P<0.01),DD在6h达到高点,明显高于溶栓效果差组(t=6.374,P<0.01),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溶栓效果好的患者FIB下降明显,DD上升明显,为临床观察病情转归,预测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关节镜是一种直径大约为5mm的棒状的光学器械,可用于观察关节的内部结构,能在直视状态下观察关节的位置,形态及动态变化,能更加准确地对关节损伤及疾病做出诊断、治疗。与传统的手术治疗相比,关节镜手术治疗具有视野明确清晰,创伤小,效率高,并发症少,不良反应少等多个优点,是一种新兴的较为安全的技术。急性外伤性髌骨脱位是一种发生于明显的外伤后的髌骨脱位,之前大多采用闭合式复位加石膏固定,一直以来,其治疗存在一定的争议。自关节镜手术治疗开展后,急性外伤性髌骨脱位的治疗有了新的选择,我科经过实践,认为关节镜手术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CT观察脑出血血肿体积,血肿吸收率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根据出血程度分为A组、B组、C组。结果脑出血导致的组织损伤,不仅血肿本身占位效应所引起的机械性损伤,而且血肿周围组织继发性损伤过程在脑出血致残率和死亡率中同样是很重要的;脑水肿是脑出血后发生第2次损伤的最重要原因。结论在临床上,血肿容积为影响脑出血的最关键因素,必须要重视脑水肿体积的改变,对于患者病情的发展及之后的影响。本论文运用CT影像观察脑出血水肿体积、血肿吸收率与出血后时间、首次出血量有关,随着时间的延长,水肿体积逐渐增大(第1~3天明显),血肿吸收速度增快;出血量大的患者其水肿增大快,血肿吸收慢;出血量少的患者,其水肿增大慢,血肿吸收快。 相似文献
6.
氯乙烯(VC)是亲肝性毒物,肯定的人类致癌物,为加强劳动保护和探讨VC对肝脏损伤的早期敏感的诊断指标,本文对78例VC生产工人的8项血清蛋白的含量进行了5年前瞻性观察,结果显示:结合珠蛋白(HP),低密度脂蛋白(LDL),免疫复合物(CIC),补体C3和C4的均值呈逐年增高,转铁蛋白(TRF)的均值呈逐年减低,上述指标第五年与第一年相比均有高度显著性意义,且这种变化与职工工龄增加有一定的规律性,存在明显的时间-反应关系,在反应VC对肝脏的早期损害方法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100例肺心病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显示:白天清醒期平均心率82.16±13.74次/分明显高于夜间睡眠期平均心率70.06±11.95次/分(P<0.001);心律失常以室上性为主,窦缓、传导阻滞多发生在夜间;房性和室性早搏夜间睡眠期明显减轻(P<0.05);睡眠期心律失常减轻多为稳定期病人,而加重多为急性发作期病人,提示心律失常发生可能与缺氧有关。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观察人工耳蜗植入后短期神经反应遥测(neural response telemetry,NRT)、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electrically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EABR)的动态变化,探讨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神经传导通路的动态变化。方法:对12例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分别于人工耳蜗植入术后1月(开机)及术后2月(开机1月)行NRT、EABR检测,观察NRT、EABR阈值及EABR波v潜伏期变化。结果:术后1月及术后2月NRT阈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2月与术后1月相比,20号电极EABR阈值显著降低(P〈0.05)、EABR波V潜伏期显著缩短(P〈0.05)。10号、3号电极在两个不同时间点EABR阈值、EABR波V潜伏期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短期内,NRT阈值变化不明显,而EABR阈值、波V潜伏期在发生变化,提示人工耳蜗术后患者的听觉神经传导通路具有动态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进高原适应过程中肺动脉压力的动态变化及可能机制及对右室功能的影响.方法 62名健康汉族男性青年,分别在平原(海拔390m)空运至西藏拉萨(海拔3 658m)后第1d、第7d、第60d接受了多普勒超声测量主肺动脉血流加速时间(ACT)、右心室射血时间(RVET)、右室射血前期(RVPEP)、右室流出道宽度(ROVT)、主肺动脉内径(MPAD)、右室舒张末期内径(RVD).硝酸还原法测定相同时间点的血清一氧化氮(NO),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内皮素(ET-1)的水平.结果 与平原比较,急进高原第1d收缩期肺动脉压(SPAP)、平均肺动脉压(mPAP)和E/A值明显升高(P<0.05),ROVT明显降低(P<0.05),ET-1明显升高(P<0.05).急进高原第7 dSPAP、mPAP和ROVT明显降低(P<0.05),NO和E/A明显增高(P<0.05),急进高原第60 d SPAP、mPAP、ROVT和E/A值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进高原第60dNO及ET-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急进高原第1d比较,急进高原第7 d SPAP、MPAP,ET-1明显增高(P<0.05),NO明显降低(P<0.05),急进高原60 d SPAP、MPAP、POVT和E/A明显升高(P<0.05),ET-1、NO变化不显著.与急进高原第7d比较,急进高原60 d SPAP、MPAP明显升高(P<0.05),ET-1、NO变化不显著.结论 缺氧、低压的高原环境导致了肺动脉压力增高,但在急进高原初期适应过程中,肺动脉压力出现一过性降低(急进高原第7d)、右心舒张功能增强的波动,这一变化可能与NO及ET-1在不同时向交替占优势、调节肺血管的收缩舒张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