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从我国餐饮业食品安全现状出发,以2001—2012年媒体披露的300起餐饮消费食品安全事件为研究样本,利用内容分析法和描述性统计分析法,从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地域、发生季节、食品种类、责任主体、发生原因5个方面,对餐饮业食品安全风险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区域性、时间性特征,肉制品的质量、个体经营者和人员环境不卫生是主要的风险来源。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加强我国餐饮服务监管能力建设,加大餐饮行业风险关键点监管力度,完善餐饮单位量化分级管理,创新餐饮服务监管模式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三种报纸健康文章的内容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通过对报纸进行内容分析,了解其对健康信息的报道范围以及引用卫生研究结果的情况。方法以《人民日报》、《北京晚报》、《汇报》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2002年4、8、12月为样本。由经过培训的3名编码员对报纸进行编码。结果在275份报纸中共搜集到853篇健康相关章,每天健康章总数占总章数的平均比例,《北京晚报》、《人民日报》、《汇报》分别为0.039、0.016、0.026。健康章的类型以新闻为主,主要位于新闻版、健康版、科技版,绝大多数由记撰写,其主题以治疗保健为主,章的目的主要是提供一般的健康信息。全部健康章共利用了71次卫生研究结果,引用率为8.09%。结论《人民日报》、《汇报》、《北京晚报》的性质不同,在健康信息的报道上各有特色但普遍偏低,且报纸对卫生研究结果的利用不足。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社区体育锻炼促进项目"的定性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在上海市某社区开展的体育锻炼促进项目进行效果和可行性的定性评估,探讨进行社区体育锻炼康复促进的有效模式。方法 对30名参加社区体育锻炼小组的居民进行一对一的非正式访谈,并对资料应用内容分析法进行分析归纳。结果 所有初采访者都从控制慢性病及其他方面对体育锻炼的益处进行了阐述;社区体育锻炼康复小组的可行性,主要体现在时间上的良好依从性,以及有利于锻炼,交流和其他方面的优点;大部分人都认为各种检查,记录册及其他活动有助于坚持锻炼和控制疾病;被采访者对该项目的意见和建议主要集中于硬件设施的不足,记录册的不足和对在职人员的组织上,结论 科学的体育锻炼有助于人们的生理,心理健康,可以帮助人们形成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在社区中将社区成员以锻炼小组的形式组织起来进行的体育锻炼,同时结合个体和社区水平上的干预措施,是一种较为有效可行的社区体育锻炼促进模式,虽然该项目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需在改善物质条件,增进交流加大宣传动员力度等方面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和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未获资助申请书中易出现的共性问题,提出提高申请书质量、提高中标率的策略和措施.方法 应用内容分析法对2016年231项未获资助项目的917条同行评议意见进行分析.结果 共得出19个容易出现的共性问题,提及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工作基础、创新性、研究方案和可行性、立项依据不充分、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实验设计、书写规范、研究目标、研究队伍与力量、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经费预算、研究条件、已有项目进展、初筛、申请人时间、基金资助范畴.结论 通过建立多角度、多层次的培训制度,制定规范的、精细化的申报流程,建立完善的院内项目培育机制,建立在研项目的动态监管机制,提高申请书撰写质量,提高中标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2012年全国疾控系统有关慢性病防治的媒体报道现状。方法利用清华大学自主研发的舆情监测软件X—GOT,对监测时域内(2012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涉及疾控中心的网络报道进行收集,使用传播学中的内容分析法,从报道时间、媒体级别、报道体裁、报道倾向等方面进行定量分析,对报道主题进行定性分析。结果2012年的1264篇报道出现了3个小高峰,分别为5月(14.7%)、8月(14.2%)和11月(11.3%)。从报道体裁来看,64%为消息类报道,30.1%为特稿类,评论性报道仅占4.8%,中央媒体、本地媒体和非本地媒体对新闻报道的体裁选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媒体报道以中立为主,占所有报道的62.7%。有关控烟、营养和健康生活方式的报道主题最多,分别占总数的29.8%、23.3%和21.6%。34.1%的报道涉及政府举措。结论大众媒体在传播慢性病防治知识和引导舆论导向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需加强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口腔卫生、精神卫生等领域专家与媒体记者的合作,共同推动慢性病防控宣传。 相似文献
6.
肥胖已成为中国青少年最突出的营养问题。中国青少年肥胖的研究从青少年肥胖概念界定、生理性影响因素研究、社会影响因素研究、生理-社会-家庭综合干预研究这四个阶段层层递进。目前中国初步形成了生理-心理-社会综合的研究模式,但存在重复研究较多、缺乏比较研究、研究方法单一、研究设计简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国内外影视公益广告在健康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现况,为今后在健康教育中应用影视类公益广告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利用内容分析法对中国公益广告网中全部的健康类影视公益广告进行类目编码,利用2种检验对国内外影视公益广告各类目情况进行比较。结果119则样本中所涉及的健康主题总共有34种,分为日常保健类19则(55.9%)、慢性非传染病类9则(26.5%)、传染病类6则(17.6%)。其中中国制作发行40则(33.6%);国外制作发行79则(66.4%)。时长主要集中在30s(48则,占30.2%)。国内外在运用影视类公益广告进行健康教育的方法中,在表现主体()(2=14.184,P=0.001)、表达方式(X。=4.854,P=0.028)、表现手法(X2=12.368,P=0.030)、情感诉求(X2=4.732,P=0.030)和感性诉求()(2=9.446,P=0.009)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影视公益广告策略在健康传播中的应用空间很大,可以借鉴国外成熟的公益广告创作模式,综合考量艺术和科学的结合,进行更加科学、生动和细致的健康传播。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分析部分主流平面媒体上的精神卫生相关报道,为开展精神卫生宣传报道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典型抽样和文献检索方法,收集2007—2012年间6家报纸上的所有精神卫生相关报道共605篇,采用内容分析方法对报道的主题和类型等进行定量编码分析。结果 6年间精神卫生相关报道的数量逐年增加,在2011年达到峰值157篇(26.0%)。每年精神卫生报道集中在10月份,6年共计120篇(19.8%)。报道议题以医疗信息(171篇)和个案报道(137篇)为多,50.4%的报道类型是消息。各类型报纸间在报道议题和类型分布上存在明显区别。结论精神卫生主题报道在媒体的议程设置中日益得到重视,建议媒体根据时势发展和各自定位进行全面、系统的精神卫生报道。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通过对福建省17种报纸的内容分析,了解福建省主要报纸对健康信息以及医疗、医药、保健食品广告信息的报道情况。方法选择福建省出版及发行量较大的17种报纸,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2011年1月1—28日连续4周的报纸,对刊载的健康信息等进行编码分析。结果非党报的医药保健广告篇数与健康信息篇数的比例是党报的10.3倍(χ2=454.40,P〈0.01),医药保健广告信息面积占报纸面积的比例是党报的6.54倍。平均每篇广告信息有2.4个误导类型,在保证治愈或隐含保证治愈、利用国内外先进的技术、研究、设备等证明的误导大众类型上,非党报明显多于党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部健康信息中引用卫生研究结果的只占9.1%。结论党报与非党报在广告信息报道上区别较大,非党报的医疗、医药、保健食品的广告信息误导大众现象严重,健康信息对卫生研究结果的引用率较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