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完全免费   2篇
  预防医学   3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1.
目的了解凉山州某县彝族村民偶遇性行为现状及地理网络特征。方法采取问卷与定性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年龄在15~35岁,过去1年有性行为的彝族村民以及相关知情人士进行调查。数据分析包括χ2检验、t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利用UCINET软件分析性网络并绘制图。结果调查对象以男性为主,累积和最近1年多性伴者分别占66.7%和22.2%。82.4%的调查对象发生过偶遇性行为。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男性、初次性行为年龄小更容易发生偶遇性行为。47.7%的调查对象听说过安全套,无人每次性行为都使用安全套。75%的调查对象在6个场景发生过偶遇性行为,其中赶场和参加婚礼最容易发生偶遇性行为。结论凉山州某县彝族村民偶遇性行为普遍存在,且无安全措施,偶遇性行为发生的地理网络明确,必须重视偶遇性行为在艾滋病传播中的作用并开展相应的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年轻男男性行为人群(YMSM)偶遇性行为及相关危险行为状况,并分析影响偶遇性行为的因素,为降低该人群感染和传播艾滋病的风险提出针对性的措施。方法 2013年5-11月在武汉市通过互联网宣传、外展活动的组织以及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服务招募年龄≤25岁的YMSM参加匿名式问卷调查,招募403名YMSM,收集其人口学、性行为等相关信息,分析YMSM偶遇性行为的相关因素。结果 实际调查398名YMSM中,48.99%(195/398)报告最近6个月发生过偶遇性行为。与未报告偶遇性行为的YMSM比较,报告偶遇性行为的YMSM肛交、口交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均较低[34.29%(60/175)比49.08%(80/163)(χ2=7.61,P=0.01)、38.85%(61/157)比28.65%(49/171)(χ2=3.82,P=0.05)]。报告偶遇性行为的YMSM中,多性伴的比例高于未报告偶遇性行为的YMSM[76.80%(149/194)比33.15%(60/181)(χ2=77.36,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经常使用互联网、存在吸毒行为是YMSM发生偶遇性行为的影响因素(OR=4.89,95% CI:1.90~12.54;OR=2.72,95% CI:1.60~4.63)。结论 YMSM有过偶遇性行为者更容易发生无保护性行为和多性伴等高危行为,应加强互联网针对YMSM的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3.
凉山州少数民族地区商业性行为较少,未采取安全措施的偶遇性行为更为常见[1],且存在多性伴现象[2].为探讨凉山州偶遇性行为对HIV传播的影响,2011年凉山州新增设农村未婚青少年人群综合监测哨点,现将结果分析如下.1.对象与方法:按照户籍登记,选择监测点所在县农村辖区内1872名15~25岁常住农村未婚青少年.按距离县城"较远"和"较近"将调查村分为2个层次,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各抽取5个村,获得知情同意后,对每县10个村共计400名符合入选条件的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5 ml静脉血.使用酶免试剂(ELISA-1)进行HIV抗体初筛检测,初筛阳性者使用另一种酶免试剂(ELISA-2)复检,两次检测结果均呈阳性则判定HIV抗体哨点监测阳性.采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录入数据,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的描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