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4篇
  免费   177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29篇
妇产科学   28篇
基础医学   64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243篇
内科学   249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47篇
外科学   133篇
综合类   638篇
预防医学   470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214篇
  3篇
中国医学   107篇
肿瘤学   2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159篇
  2013年   148篇
  2012年   210篇
  2011年   231篇
  2010年   250篇
  2009年   176篇
  2008年   243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目的采用128层MSCT自动曝光控制(automated exposurecontrol,AEC)技术进行胸部扫描,分析间质性肺疾病患者体重指数(BMI)与有效剂量(ED)、体厚及图像质量的关系。方法对102例结缔组织疾病患者采用MSCT自动曝光控制技术进行胸部扫描,记录全肺扫描ED(mSv),根据BMI将研究对象分为体重过轻、正常、超重三组,并测量每一位患者体厚,采用双盲法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以图像诊断接受率评分法和噪声评分法进行评分,采用5分制;用Kappa检验评价两名观察者的一致性。结果①两名医师在诊断接受率和图像噪声评估分值方面有很好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623和0.687);②随着体重指数增加,体厚增厚、患者接受的有效剂量增大、噪声也越大,患者接受的ED、体厚及噪声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年龄分布、诊断接受率和病程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体重过轻者年龄相对较低,超重者年龄相对较大;随BMI增加,图像质量略有下降,诊断接受率评分也逐渐下降;③多因素变量间线性关系分析显示ED与BMI、体厚有明显正相关,并得出多元线性回归方程Y=-2.438+(O.182×BMI)+(O.162×体厚),Y即患者接受剂量的预测值。结论在获得稳定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随着BMI增加、体厚增大,ED相应增加、图像质量相应略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与恶性肿瘤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恶性肿瘤患者180名和健康对照者120名作为调查组和对照组,对调查组患者的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和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入组者为我院确诊为恶性肿瘤患者180例,其中包括:乳腺癌33例、肺癌30例、食管鳞癌25例、肝癌20例、前列腺癌17例、子宫内膜癌17例、直肠癌15例、结肠癌14例、贲门癌9例,他们的BMI分别为(25.46±4.61)kg/m2、(22.21±3.18)kg/m2、(22.34±3.45)kg/m2、(23.43±3.14)kg/m2、(23.44±3.31)kg/m2、(25.37±4.36)kg/m2、(25.82±4.72)kg/m2、(25.93±4.81)kg/m2、(25.68±4.23)kg/m2,对照组为120例体检者(其中男性66例,女性54例),平均BMI为(23.06±3.21)kg/m2。乳腺癌、贲门癌、子宫内膜癌、直肠癌、结肠癌患者BMI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食管鳞癌、前列腺癌、肝癌患者BMI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I与多种恶性肿瘤具有密切关系,建议控制BMI,减少恶性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体重指数BMI和BNP水平在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的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患者中的相关性以及与此类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的心衰患者,根据其BMI将其分为3组,即正常体重组(BMI< 25kg/m2)、超重组(25kg,/m2≤BMI< 30kg/m2)、肥胖组(BMI≥30kg/m2),统计3组的BNP水平,进一步随访患者的全因病死率及再入院率.结果 肥胖组患者BNP水平最低[中位数260pg/ml(115 ~ 569pg/ml)],超重组BNP水平次之[中位数428pg/ml(249~ 875pg/ml)],正常体重组BNP水平最高[中位数697pg/ml (354 ~ 1286pg/ml)];而肥胖组与超重组全因病死率及再入院率明显低于正常体重组,分别为45%、40%、64% (P =0.002).结论 在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的心衰患者中BMI与BNP水平呈负相关,而患者BNP水平越高其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型肥胖和体重指数界定肥胖是否同为腔隙性脑梗死后轻度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49例,进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采集病史、人口学资料,记录腰围、身高、体重及血管危险因素,行神经系统体检。根据认知能力将患者分为两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者为病例组,认知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明确两种不同类型肥胖是否同为腔隙性脑梗死后轻度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病例组腹型肥胖率(79.5%)高于对照组(4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24,P=0.001);而两组间体重指数界定的肥胖率(分别为20.5%、1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型肥胖是腔隙性脑梗死后轻度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体重指数界定的肥胖不增加腔隙性脑梗死后轻度认知障碍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适宜中国人BMI分级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社区筛查问卷效度做检验与评价.方法 选取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肺功能室40岁以上行肺功能检查者(共629人),以支气管舒张试验后第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70%作为诊断COPD的金标准,共收集254例COPD患者和375 名非COPD人员.两组研究对象均填写国际呼吸道组织推荐的COPD筛查问卷.将获得的数据用适宜中国人BMI分级的筛查评分与问卷评分标准对比,以检验该筛查问卷在国人中应用的效果.结果 修改原国际呼吸道组织推荐的COPD筛查问卷BMI的分级后,经受试者工作特征(ROC)分析,其ROC曲线下面积较原筛查问卷提高(分别为0.916 与0.901,P〈0.01).选取17分为最佳截断点,问卷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正确诊断指数、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等分别为88.2%、77.3%、3.89、0.15、0.655、72.5%、90.6%.结论 根据中国人BMI分级调整后的COPD筛查问卷对COPD的区分效度好,其筛查能力提高,最佳截断点仍可选择17分,适合在我国社区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3种不同体重指数(BMI)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血清瘦素、肿瘤坏死因子仅(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是否有差异。方法将稳定期慢阻肺患者105例按BMI进行分组:BMI〈18.5kg/m^2的32例为低BMI组,BMI18.5~23.9kg/m^2的48例为正常BMI组,BMI≥23.9kg/m^2的25例为高BMI组。同时将BMI为18.5~23.9kg/m^2的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用放免法检测各组受试者血清中瘦素、TNF-α、IL-8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hs-CRP。结果慢阻肺患者瘦素水平[(10.19±4.63)ng/L]低于健康对照组[(14.12±4.86)ng/L(P〈0.05)],其中低BMI组及高BMI组患者瘦素水平[(7.89±3.16)ng/L,(10.52±5.98)ng/L]低于正常BMI组[(13.04±5.73)ng/L,P〈0.05],低BMI组较高BMI组下降更显著(P〈0.05)。慢阻肺患者TNF.d水平[(192.37±83.65)μg/L]较健康对照组[(178.59±60.38)μg/L]增高(P〈0.05),其中低BMI组TNF-α水平[(229.39±89.57)μg/L]高于高BMI组[(189.46±82.41)μg/L]及正常BMI组[(180.06±74.24)μg/L,P〈0.01]。3组慢阻肺患者之间IL-8水平无明显差异。高BMI组hs-CRP水平较低BMI组(P〈0.01)及正常BMI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不同BMI的慢阻肺患者瘦素水平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瘦素、TNF-α参与了稳定期慢阻肺患者低体重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初步探讨通过降低kV降低超重和肥胖人群冠状动脉CTA辐射剂量的可行性。方法连续收集超重患者60例、肥胖患者72例,每组均分成低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分别记作A1和A2、B1和B2组, A1组采用100 kV、A2和B1组120 kV、B2组采用140 kV,对比剂选用碘海醇(350 mg/ml)进行增扫描。对冠状动脉9个主要节段图像进行主观评分,对右冠状动脉近段(RCA-p)、左主干LM(LMA)、左前降支近段(LAD-p)、左回旋支近段(LCX-p)4个主要节段管腔增强后CT值及SD和同水平前胸壁肌肉组织的CT值及SD进行记录。对A1和A2、B1和B2以上增强水平、图像评分、图像噪声、信噪比( SNR)、噪声比( CNR)、有效辐射剂量( ED)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所有纳入病例均完成冠脉检查,图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9个冠脉节段图像评分、4个冠脉节段增强水平、图像噪声、SNR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CNR、E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A1组和A2组ED 分别为(8ó.47±0.76) mSv和(12.22±2.41)mSv,B1和B2组ED分别为(13.69±1.142)mSv和(20.31±1.36) mSv。结论对于超重和肥胖人群进行冠脉检查,可通过降低kV减少检查个体的有效辐射剂量,降低冠脉图像CNR。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云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胃癌患者营养风险情况及营养支持治疗现状.方法 用NRS2002作为筛查工具对云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部分胃癌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同时调查胃癌患者营养支持治疗情况.结果 (1)本组320例胃癌患者中63%的患者存在营养风险; (2)存在营养风险的胃癌患者血清白蛋白不一定低下、体重指数低下所占比例较高,但体重指数正常的患者同样存在营养风险,存在营养风险的胃癌患者中性别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149),分期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30),年龄比较(<60岁与≥60岁)有统计学意义(P=0.009); (3)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中未实施营养支持治疗的占43%;无营养风险的患者实施营养支持治疗的占10%,营养支持治疗的方法主要为肠外营养(PN)、肠内营养(EN)、肠外营养+肠内营养(PN+EN).结论 (1)胃癌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应进行营养风险筛查.(2)存在营养风险的胃癌患者血清白蛋白不一定都有下降、体重指数低下所占比例较高,但体重指数正常的患者同样存在营养风险,胃癌患者营养风险与性别无关,年龄越大的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越高,分期越晚的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越高.(3)胃癌营养支持治疗需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哮喘患者体重指数与瘦素水平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哮喘患者130例,健康对照组60例。检测体重指数、肺功能及瘦素的水平。分析哮喘患者体重指数与瘦素的水平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哮喘患者体重、BMI、FEV1、FVC、FEV1/FVC%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哮喘患者血清中瘦素的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组内女性瘦素的水平均高于男性(P〈0.05),哮喘患者中男性、女性血清中瘦素的水平均高于健康女性对照组(P〈0.05)。哮喘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女性BMI呈正相关(r=0.76,P〈0.05),哮喘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男性体重指数呈正相关(r=0.72,P〈0.05)。结论:哮喘患者体重、BMI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哮喘患者体重指数与血清瘦素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体重指数与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的关系,为健康教育提供可靠依据,降低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的患病率,提高生活质量.方法:统计2013-2015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中老年人的体检资料,按体重指数(BMI)分为三组:正常体重组、超重组、肥胖组进行分析.结果:肥胖组、超重组TC、TG、LDL均高于正常组,肥胖组与正常组比较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明显升高,超重组较正常组血压值高,BIM与脂肪肝的发生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