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15篇 |
完全免费 | 96篇 |
专业分类
预防医学 | 711篇 |
出版年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11篇 |
2019年 | 12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29篇 |
2016年 | 20篇 |
2015年 | 29篇 |
2014年 | 29篇 |
2013年 | 49篇 |
2012年 | 41篇 |
2011年 | 52篇 |
2010年 | 45篇 |
2009年 | 40篇 |
2008年 | 58篇 |
2007年 | 38篇 |
2006年 | 31篇 |
2005年 | 32篇 |
2004年 | 37篇 |
2003年 | 20篇 |
2002年 | 26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14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4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低出生体重儿抽样调查结果 总被引:72,自引:1,他引:71
目的 调查全国活产儿出生体重情况和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方法 ,对中国 11个省的 16个市、2 8个县 ,1998年 7~ 10月出生的孕周≥ 2 8周的全部活产婴儿进行出生体重测查。结果 共测查活产儿 2 2 35 0人 (男 115 84人、女 10 76 6人 )。多胎率和早产率分别为 1 8%和 3 5 %。城市、农村和全国加权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分别为 4 2 0 %、6 2 6 %和 5 87%。低出生体重儿中 6 1 2 %为足月儿 (≥ 37周 ) ,在农村则占 71 6 %。城市和农村活产儿平均出生体重分别为 330 1g和 32 2 5g,城市显著高于农村。男婴和女婴活产儿平均出生体重分别为 32 80g、3173g ,接近WHO推荐的出生体重均值。沿海、内地、边远地区活产儿平均出生体重呈逐渐下降趋势。低出生体重儿早期新生儿死亡率在城市为 5 0 0‰ ,农村为 179 4‰ ,全国为 15 1 5‰ ,显著高于正常出生体重婴儿。结论中国活产儿平均出生体重和低出生体重的发生率与发达国家水平接近 ,但地区间差异有显著性。低出生体重的主要原因是宫内发育迟缓 ,低出生体重儿的早期新生儿死亡率显著高于正常体重儿 ,应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
1998年中国低出生体重发生率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2,自引:6,他引:26
目的 了解中国低出生体重率的分布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取11省44个市县1998年7-10月出生的活产儿,用统一的新生儿杆秤进行测量,精确度至25克。结果 ①中国低出生体重率的分布特点是女婴高于男婴;农村高于城市;边远地区高于内地;内地高于沿海。城市平均低出生体重发病率为4.2%。但贫困县及青海省低出生体重率分别为12.2%、11.5%。②本次调查低出生体重率的危险因素有多胎、多产次、孕周不足、高海拔、低国民生产总值及妇女贫血等。结论 我国城市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但边远地区及贫困县低出生体重率仍较高,应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3.
低出生体重儿体格生长16年纵向随访研究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3
【目的】 阐明低出生体重 (LBW )对体格生长的长期影响。 【方法】 采用纵向、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对早产儿和足月小样儿 (SGA)及对照组 (NBW )小儿的体重、身高及头围从出生到 16岁期间进行多个时点随访观察。 【结果】 对照组体重、身高和头围明显高于早产组 (P <0 .0 1)和SGA组 (P <0 .0 1)。早产组和SGA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体重增长速度 :早产组 >NBW (P <0 .0 0 1)、SGA >NBW (P <0 .0 0 1) ;身高增长速度 :早产组>NBW (P =0 .0 3 7) ;头围增长速度为早产组 >NBW (P <0 .0 0 1)及SGA (P =0 .0 0 0 7) ,NBW与SGA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结论】 低出生体重对儿童和青少年的体格生长有长期的消极影响。其中对SGA的影响大于早产儿。 相似文献
4.
203例低出生体重儿智能发育16年纵向随访监测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目的:探索低出生体重对智能发育的影响,影响的严重程度及其影响持续的时间。方法:抽取上海市1983年出生的低出生体重儿及正常对照儿,以前瞻性队列研究作为研究方法,从出生到16岁期间在多个时点进行了智能发育随访监测。结果:对照,早产和足月小样儿在各随访时段的IQ或DQ及16岁时的学校所有学科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和政治以及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足月小样组总体呈现低于早产组的趋势,智能发育在各时段没有明显的快速提高和增加趋势,这种影响至少一直维持到青春期。结论:证实了低出生体重对小儿出生后的智能发育有非常明显的长期的消极影响,其中对足月小样儿的影响大于早产儿。 相似文献
5.
中国低出生体重儿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探讨我国不同特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有关危险因素。方法 1998年7-10月,对我国11个省44个县市的999例低出生体重儿进行1:!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我国低体重儿发生的危险因素主要为多胎、孕周不足、孕期异常、孕期营养差、母亲疾病史及母亲程度低等,其OR值分别为106.9、18.79、3.42、1.93、2.61和1.43。各危险因素在沿海、内地及边远地区的分布差异有显著性。农村低体重儿的原因主要为宫内发育迟缓(71.6%),城市低体得儿的原因还包括多胎和早产。早产及宫内发育不全的低出生体重儿之间的危险因素存在差异。结论 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治工作是降低我国低体重儿出生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7.
低出生体重影响儿童的今天和未来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林良明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2,36(3):147-148
低出生体重 (lowbirthweight ,LBW )指出生时体重不足 2 5 0 0g。如果出生时体重不足 15 0 0g为极低出生体重 (VLBW ) ,不足 10 0 0g为超极低出生体重 (ELBW )。LBW发生率在世界各国有很大的差距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2 0 0 0年公布的世界儿童状况数据显示其范围在 2 %~ 5 0 % ,平均为 17%。全球每年出生LBW儿约 2 4 0 0万。出生体重由孕周和胎儿生长速度来决定。因此 ,LBW的重要原因是 :①孕周不足 (早产 ) ;②宫内营养不良 ,胎儿生长发育迟缓。发达国家LBW的主要原因是早产 ,发展中国家LBW的主… 相似文献
8.
静脉营养治疗34例低出生体重儿疗效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观察静脉营养对低出生体重儿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4例低出生体重儿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静脉营养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两组体重增长及存活率。结果:治疗组每天平均体重增长(15.2±7.4g),对照组每天平均体重增长(8.3±5.1g),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存活率97.1%(33/34),对照组存活率83.3%(25/3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静脉营养对促进低出生体重儿的生长发育,提高生存质量及存活率非常重要,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低出生体重儿保健管理的效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低出生体重儿体重,身高增长的速度及差异,了解干预效果。方法 对101例低出生体重儿从出生随访至36个月,采用NCHS标准,用Z评分方法进行评价和综合干预,与19例未经干预的低出生体重儿进行比较。结果 101例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SDS值〈-2s的比例随着年龄5的增长逐渐降低,到36个月98%达正常范围且SDS值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0.
出生缺陷发生的环境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出生缺陷是在人类胎儿出生时就存在的,会导致生理或心理缺陷,或导致结构、功能或代谢异常。自20世纪60年代初期发生震撼世界的反应停致海豹畸形儿事件后,出生缺陷引起了广泛关注。国内外学者在出生缺陷的环境因素方面做了大量研究,流行病学回颐性调查发现,许多出生缺陷的发生与父母接触某些化学物质有关,动物实验和试管研究发现,多种环境因素具有致畸、致突变作用.地理学家发现某些出生缺陷的发生与特定的地理环境有密切的联系。下面就不同学科在出生缺陷环境因素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