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09篇
  完全免费   225篇
  预防医学   533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217篇
  2013年   231篇
  2012年   302篇
  2011年   304篇
  2010年   308篇
  2009年   360篇
  2008年   493篇
  2007年   409篇
  2006年   359篇
  2005年   360篇
  2004年   311篇
  2003年   259篇
  2002年   175篇
  2001年   134篇
  2000年   103篇
  1999年   106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97篇
  1996年   90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实习护士发生医疗锐器伤的调查   总被引:236,自引:16,他引:220  
目的 了解实习护士在实习期间发生医疗锐器伤的情况,并探讨相关对策。方法 2001年8月作者对北京13所医院的新护士采用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 432名实习护士发生锐器损伤的占93.3%,共发生2756次损伤,平均每人6.4次,其中针刺伤2.6次;被调查者所在26所学校均无开设职业防护课程,也无相应教材;发生损伤后能主动汇报的比率很低,占5.71%;发生锐器损伤的地点分布以病房为主,占71.41%;锐器伤发生的种类中以针头和玻璃伤为主,占80.33%;被污染物刺伤的占37.72%;在有潜在血液接触的操作中戴手套率很低。结论 实习护士缺乏防护知识,发生锐器损伤率高,因此,学校应增设职业防护课程,医院应加强岗前安全教育及管理。  相似文献
2.
重症监护室获得性感染与传播机制研究   总被引:104,自引:23,他引:81  
目的 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重症监护病室(CIU)获得性感染的发生。方法 对某教学医院7个ICU中住ICU时间48h以上的283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并用质粒图谱及质粒限制性内切酶图谱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有流行病学相关性的感染及环境分离株进行分析。结果 ICU获得性感染83例,感染率29.33%;感染优势菌为铜绿假单胞菌27.72%、鲍曼不动杆菌18.81%、金黄色葡萄球菌10.89%、大肠埃希菌6.93%和真菌11.88%。结论 患者之间交叉感染是ICU获得性感染的主要传播机制:污染的氧气管、气管插管、呼吸机雾化器、导尿管、床旁柜、公用洗涤池是造成交叉感染的重要传播因素。  相似文献
3.
护士工作中针刺伤现状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90,自引:4,他引:86  
目的 对临床护士针刺伤现状进行描述。 方法 采用问卷法对 44 1名临床护士进行现况调查 ,收集有关污染锐器处理情况、针刺伤发生率、与针刺伤有关的操作、针刺伤意外后的处理及心理反应。 结果  82 %的护士在过去的 1年发生过针刺伤 ,与针刺伤有关的操作有套针帽、分离针头、处理针头等。护士在发生针刺伤后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消毒伤口和挤压伤口 ,5 2 .4%的护士在发生针刺伤后感到害怕。 结论 临床护士针刺伤发生率高 ,污染锐器处理不安全。医院管理部门应加强医护人员职业防护培训 ,规范医疗废物的处理等方面减低医护人员针刺伤 ,保障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4.
遏制艾滋病在我国经吸毒及采供血传播的流行   总被引:80,自引:7,他引:7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至1999年底全球报告的艾滋病病人已达220万,估计艾滋病病毒(HIV)感染人数为3360万人。我国至1999年9月30日全国报告HIV感染者达15088例,其中包括477例艾滋病病人,估计1998年底全国HIV感染者达40万人。在我国已报告的15088例HIV感染者中,有10812例为经静脉注射...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国产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及其与中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应用母婴阻断方案的保护效果。方法 在广西等3个地区,对乙肝病毒双阳性母亲新生儿,应用重组乙肝疫苗和重组乙肝疫苗加50IU HBIG两种母婴阻断方案免疫新生儿,共随访单纯重组乙肝疫苗母婴阻断儿289例,重组乙肝疫苗加HBIG阻断儿186例。结果 单纯重组乙肝疫苗的母婴阻断效果为87.8%(95%CI:83.6—91.9),重组乙肝疫苗加HBIG的阻断效果为91.2%(95%CI:86.7—95.6),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和重组(CHO细胞)乙肝疫苗间(P=0.7072)、两种母婴阻断方案间(P=0.2955)及各地免疫人群间(P=0.9987)的母婴阻断效果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两种母婴阻断方案免疫新生儿间抗—HBs的阳转率(P=0.3188)和抗体滴度(GMT)间(P=0.8925)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首剂免疫后1年,抗—HBs阳性率在单纯重组乙肝疫苗组和重组乙肝疫苗加HBIG组分别为91.1%和93.5%,GMT分别为153mIU/ml和164mIU/ml,以后逐年显著下降(线性趋势检验χ^2=60.47,P=0.0001),至免疫后第4年,阳性率分别降为65.0%和66.6%,GMT仅为第一年的1/3。结论 重组乙肝疫苗加中效价HBIG的母婴阻断效果可达90%以上,明显优于常规剂量的血源疫苗。中国现行重组乙肝疫苗抗—HBs的免疫检测技术方法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6.
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菌株亲缘性分析   总被引:57,自引:30,他引:27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PAE)菌株的亲缘性。方法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β-内酰胺酶基因、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Es)基因、耐消毒剂基因(qacE△1-sul1)的检测,并以耐药基因为分子标志作聚类分析。结果TEM、CARB、VIM的阳性率分别为24.32%、43.24%、5.40%,而SHV、CTX-M、OXA-10 group、PER、GES、VEB、DHA、IMP基因均阴性;oprD2缺失率为86.49%;aac(6′)-Ⅰ、aac(6′)-Ⅱ、ant(3″)-Ⅰ和ant(2″)-Ⅰ阳性率分别为8.11%、43.24%、18.91%、40.54%、qacE△1基因为51.35%,存在克隆传播现象。结论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可导致克隆传播医院感染,并存在暴发性流行。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全球60亿人口中,约1/2人口生活在HBV高流行区,约20亿人证明有HBV感染,3~4亿人为HBV慢性感染,其中25%~40%最终将死于肝硬化和肝癌。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前10位疾病死因中,乙肝占第7位,每年因乙肝死亡约75万例。  相似文献
8.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措施   总被引:47,自引:6,他引:41  
艾滋病母婴传播是指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妇女在怀孕、分娩和产后哺乳等过程中将艾滋病病毒传染给胎儿或婴儿,导致胎儿或婴儿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传播方式。艾滋病母婴传播是儿童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最主要途径,婴儿和儿童艾滋病病毒感染约有90%是通过母婴传播而获得的。因此,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是减少儿童发生艾滋病的重要措施。近年来我国艾滋病疫情持续上升,  相似文献
9.
妇女生殖道感染及其危害   总被引:45,自引:7,他引:38  
<正> 生殖道感染(Reproductive Tract Infection,RTI)是威胁人类生殖健康,特别是妇女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随着人们对生殖健康越来越多的关注,以及对性病、艾滋病认识的提高,对生殖道感染及其危害方面的认识也日益深入。妇女是生殖道感染的弱势人群,这应归因于生理上的所谓“性病的生物学性别歧视”,以及社会学和流行病学等因素的存在。生殖道感染对妇女的身心可造成严重的伤害,对育龄妇女而言,这种危害不仅限于妇女本身,其下一代的健康也受到威胁,并造成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为了加深对该方面的理解,现对妇女生殖道感染及其危害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流行状况与预防   总被引:43,自引:5,他引:38  
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三条途径。艾滋病母婴传播是指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妇女在怀孕、分娩和产后哺乳等过程中将艾滋病病毒传染给胎儿或婴儿.导致胎儿或婴儿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传播方式。到目前为止.母婴传播(mother to children transmission,MTCT)是15岁以下儿童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最主要途径。中国艾滋病流行正处于快速增长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