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8篇
  免费   136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09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343篇
内科学   572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科学   51篇
综合类   687篇
预防医学   365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202篇
  2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2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37篇
  2013年   136篇
  2012年   216篇
  2011年   222篇
  2010年   166篇
  2009年   185篇
  2008年   160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100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天津市2011-2015年艾滋病哨点监测中吸毒人群HCV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1-2015年4-6月对新进入监管场所的吸毒者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液进行相关血清学检测,通过多因素分析探索该人群HCV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1-2015年每年监测调查对象400人,五年共监测2000人.检出HCV阳性1039例,检出率52.0%,HCV感染率从201 1年的64.3%下降到2015年的35.0% (X2=136.876,P=0.000).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与HCV感染有关的因素为年龄(OR=1.700,95%CI:1.463~1.975)、毒品类型(OR=0.510,95%CI:0.425~0.613)与注射毒品(OR=6.468,95%CI:4.600~9.095).结论 天津市吸毒人群HCV感染呈现下降趋势,但是总体来说感染水平较高,急需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吸毒人群中HCV的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反向点杂交法(reverse dot blot,RDB)在陕西地区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陕西地区610例丙型肝炎患者,利用PCR-RDB法进行丙肝病毒基因型检测,并使用SPSS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610例丙肝患者检出1b型273例(44.75%),2a型286例(46.89%),3a型30例(4.92%),3b型11例(1.80%),6a型10例(1.64%);各基因型间的患者性别比例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基因型别相比,HCV 3a型患者年龄水平最低,差异显著(P<0.05). 结论 陕西地区丙肝病毒以2a、1b型为主,患者性别及年龄与所感染HCV型别有关联性;PCR-RDB技术在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中的应用有利于HCV分型在临床上的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南通地区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的亚型分布特征。方法 :2012年5—9月间,在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收集到109例全血样本用以病毒的RNA提取,RT-PCR扩增和测序。所得的病毒序列与HCV参考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在收集到的109例HCV抗体(Anti-HCV Ig G)阳性样本中,有49例HCV RNA阳性,基于NS5B和C/E2片段构建的进化树显示,南通地区至少流行有1b、2a、3a、3b、6a 5个亚型病毒株。其中,1b是最主要流行的病毒株,占阳性样本中的63.3%;2a次之,占20.4%;3a、3b、6a 3个亚型分别占4.1%、8.2%和4.1%。相较于在普通人群中1b(68.9%)和2a(22.2%)为主要流行的病毒株,6a(50.0%)是静脉吸毒人群中最流行的亚型。结论:多个亚型的HCV病毒株共流行于南通地区,其中1b和2a是最主要流行的病毒株。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我国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eptitis C virus,HCV)感染者中不同基因型/亚型HCV混合感染率以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HCV预防和治疗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全国各省(台湾省除外)的省会城市、直辖市(重庆市除外)和自治区(新疆除外)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和传染病专科医院,随机收集2009-2011年HCV RNA阳性血浆(血清)标本1 450份,记录相应的年龄、性别、民族、籍贯、职业和病毒滴度等。分别以C/E1和NS5B为目的基因进行巢式PCR扩增并克隆测序。根据感染情况分为单独感染组和混合感染组,用χ2检验及t检验比较两组性别、年龄、民族和滴度等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C/E1和NS5B两个基因PCR扩增均为阳性的标本1 159个,HCV混合感染者为11个,其余1 148个均为单独感染。不同基因型/亚型混合感染率为0.95%。混合感染的基因型涵盖了1b、2a和6a。1b+2a混合感染9个(2a占优势的6个,1b占优势的3个);6a+2a混合感染1个(6a占优势);6a+1b混合感染1个(6a占优势)。年龄、性别、民族和滴度等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国HCV不同基因型/亚型混合感染率为0.95%。混合感染的基因型涵盖了1b、2a和6a。6a基因型在中国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混合感染中首次被报道。  相似文献   
5.
HIV和HCV具有相似的传播途径,主要为输血/血制品、性接触、母婴垂直及静脉注射吸毒等,因此HIV/HCV合并感染率高。HIV和HCV在体内有复杂的相互作用,使合并感染者的病程变化多样,治疗难度加大。现将HIV/HCV合并感染后病毒间相互作用机制及临床抗病毒治疗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与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相互影响.方法 选取180例经输血或曾有偿献血而感染HIV/AIDS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50例本院同期诊治的HCV感染者为HCV组,50例本院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分析各组肝脏生化功能、CD4+和CD8+细胞计数及β2-微球蛋白(β2-MG)等指标变化.结果 180例HIV感染患者中,合并HCV感染率为89.4%,ALT、AST、A/G与HA各指标在HIV+ HCV组、HIV、HCV及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D4+、CD8+的细胞计数与β2-MG在各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经输血或曾有偿献血而感染HIV的患者HCV感染率较高,HIV/HCV混合感染可能加重肝功能损伤,加速肝纤维化及肝硬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艾滋病合并HCV感染患儿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治疗后肝功能、病毒载量、CD4^+T细胞变化特点,探讨艾滋病患儿合并HCV感染对HAART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艾滋病患儿合并HCV感染者19例为研究组,单纯艾滋病患儿64例为对照组,患儿均接受HAART治疗,采用酶法检测治疗前、后两组肝功能,采用PCR法检测病毒载量,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细胞,并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治疗后,ALT、CD4^+T细胞均显著升高,HIV-RNA降低(P均〈0.01)。对照组治疗后,ALT、TBIL、CD4^+T细胞均显著升高,HIV-RNA降低(P均〈0.01)。研究组治疗后ALT高于对照组(P〈0.05)。HAART治疗后,研究组2级以上肝毒性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7.07,P〈0.01)。结论 HAART增加了艾滋病患儿合并HCV感染者肝毒性的发生率,但合并HCV感染对HAART治疗效果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针对丙肝病毒5 '非编码区内源性核糖体进入位点的锁核酸核酶(LNAzyme)对病毒基因复制与表达的特异性抑制作用.方法 设计合成能切割HCV-5'-NCR-IRES位点的DNAzyme、硫代DNAzyme和LNAzyme.实验设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包括空白对照组、脂质体对照组和无关LNAzyme对照组.实验组包括DNAzyme、硫代DNAzyme组和LNAzyme组.以阳离子脂质体介导转染hepG2.9706细胞,用荧光定量PCR和化学发光技术分别监测24、48和96 h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CV RNA含量及荧光素酶基因表达;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监测细胞活性.结果 加入核酶后,LNAzyme对HCV RNA复制和荧光素酶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最强(P<0.05),平均抑制率分别为48.02%和53.05%,且随用药时间延长,抑制率呈增高趋势,96 h后,平均抑制率分别为81.21%和84.25%.LNAzyme对细胞活性无影响.结论 LNAzyme能特异性抑制丙型肝炎病毒5 '非编码区的基因调控,且优于硫代修饰的DNAzyme.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 HCV 感染的献血者疾病进程和健康状况。方法通过多项感染指标的监测,包括抗-HCV、HCV-RNA、ALT 和肝组织病理改变等项目检查,分析这些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HCV-RNA 定量、抗-HCV 强度、ALT 水平和肝组织病理变化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HCV-RNA 定量,抗-HCV 强度,ALT 水平和肝组织病理变化等项目的分析,都是了解HCV 感染者健康状况和监测疾病进程的合适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肾移植术后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对肾移植术后的影响。方法比较86名HCV感染和86名非HCV感染病人肾移植术后1,3,5年人/肾存活率和急、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并对死亡病例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两组病人在肾移植术后不同时间人/肾的存活率分别为:术后1年(94.2%/90.7%和96.8%/96.0%);术后3年(88.4%/79.1%和90.7%/87.2%);术后5年(74.4%/73.3%和87.2%/81.4%)。两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31.3%和21.2%,慢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12.5%和6.5%。其中HCV感染组5年人存活率低于非HCV感染组(P<0.05),而其他各项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肝病为感染组的首位死亡原因(36.4%)。结论HCV感染对肾移植受者术后长期存活存在负面影响,HCV感染应作为肾移植手术的相对禁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